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練乙錚: 「違法達義」的中外傳統

本帖最後由 felicity2010 於 2013-8-15 09:53 AM 編輯 公仔箱論壇6 D5 D' J( U( M. k# j! n! |

7 T% H, i2 @( l8 i練乙錚: 「違法達義」的中外傳統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1 V) h9 n- H- m; ]& n
os.tvboxnow.com( S# y* c- X, P/ z" U
公仔箱論壇# F% a" H/ g& N/ ~
法律在一般情況之下,人人都應該遵守。就算是在極權國家、不義之邦裏,大多數法律都有益於一般人;無法律或接近無法律的狀態(如「文革十年」的大陸社會),是人間地獄。我國的漢文化,早在先秦時期便發展出有效的法律系統。然而,漢文化也幾乎從一開始,就肯定了「違法 達義」作為法統社會的一個補充原則。簡單地說,「違法達義」中的大者,就是政治革命。
+ z. Z, |9 p; m/ r. I3 t9 C3 _5 W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 H, |* u4 L- |* V6 ~

  g5 u  v) k' e' [2 N. }8 u% k4 V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周易》第四十九卦是「革」卦,包含改變的意思。此卦的彖辭以上古的兩件事說明其重大意義:「……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革之時,大矣哉」。湯、武都是以臣子的身份挑戰當時的君 權,打破社會秩序,建立新的皇朝。
8 U6 v% Q8 ~" m& m: `5 ~* Mos.tvboxnow.com
4 {( s, S5 x2 ~0 Z9 p7 W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易經》裏的彖辭,一般認為是孔子作的,此或有異議,但其代表儒家思想,則無疑問。「革命」這個辭在漢文化裏第一次出現,便是在上述彖辭,而且出現得很正面。公仔箱論壇1 ]) Z1 f& y2 E9 A. X
5 i* Y. d; v0 J9 ?! R

. v1 m2 ]0 y7 G4 q- K0 T8 F
9 R8 k& ~' g$ e違法達義門檻甚高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I/ k" b9 X! K

. S; H0 r7 l  J6 X: g4 uos.tvboxnow.com關於湯武革命這兩段歷史的意義,孟子後來解釋得更清楚:$ d7 x3 y0 Z4 @2 n! J
$ e+ U, ~' `  D" k' s6 Q( Y
公仔箱論壇7 Y0 L' P) f( h; h6 _" D% |! \5 H
齊宣王問曰:「湯放桀,武王伐紂,有諸?」
# W. Y: `) X# i9 @! l, A& ~# Stvb now,tvbnow,bttvb
. l* B; S, G( I0 h) D3 x0 \" b2 g$ d孟子對曰:「於傳有之。」
% F% b/ d- W1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4 P9 Y* c; f; G3 o% v4 k5 Kos.tvboxnow.com曰:「臣弒其君,可乎?」9 P: @4 t9 K: T  a1 d

8 F% p4 _- u5 X6 v曰:「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孟子.梁惠王下》)孟子認為,像紂那樣傷天害理的帝皇, 殺了應該,不算犯「弒君」罪。這個說法,當然與孔子的——或者起碼是孔子認可的「順乎天而應乎人」論斷互相呼應。當然,孔孟之學,絕非提倡「不斷革命」,反而主張「興滅國、繼絕世」,極力維護故有秩序;「違法達義」,認可的門檻很高。公仔箱論壇7 L3 O7 I& y, H- `

, Y0 r" f  |, O$ l% `. d7 M; ?os.tvboxnow.com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x; Q" }: E0 j' C+ G2 `
儒家再一次肯定革命,已經是孟子之後百多年的漢初時期。那次肯定,見諸賈誼的《過秦論.上篇》。篇目中的「過」字是動詞,指出過失的意思。文章末尾這樣概括秦亡的原因:「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 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這不僅是站在弒君者的立場講說話,更是從一般老百姓(「天下」)的觀點和感受(「笑」)看那段歷史。公仔箱論壇4 j1 x/ o. ~' e/ ]6 c+ W! s/ b$ m; {
tvb now,tvbnow,bttvb3 D. I# m4 J2 Y1 ~9 Q1 d  s; G
如果用馬列毛的術語表達儒家思想的這個方面,可以說那是十分「辯證」的:維護秩序和社會的法制根基應是常態,但當統治階級把社會矛盾激至白熱之時,違反社會秩序常態的革命,就可能是義不容辭的、劃時代的、偉大的。「革之時,大矣哉。」tvb now,tvbnow,bttvb" g3 a) l' ^3 n& C8 L

# H% }" W: [$ `3 s  a' O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n, ^, n3 \7 ^

% U+ _, T- ]- w公民抗命唯一出路tvb now,tvbnow,bttvb/ A1 V' u0 H* o! S+ |  s
os.tvboxnow.com0 V, t  p% o( U
不過,這種「革命」的違法,是全面而徹底的,過程中對社會的破壞很大,代價很高,絕對不能輕率地搞,只能偶一為之。然而,有沒有可能,在一些特殊情況底下,局部的、規模較小的「違法達義」,也是應該的呢?儒家學說裏沒有這個問題的答案。事實上,莫說由下而上的小變革在國史上少見,由上而下的有限變法也幾乎是 注定失敗的。這方面的理論和實踐,最早由西方的先哲提供,填補了人類文明、政治哲學思想這方面的空白。7 ~7 X4 E* W) H( B0 J. P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1 t2 f. |/ O, q
在一些特殊情況底下,一種不以推翻整個社會秩序為目的,一種局部的、規模較小的「違法達義」行為,就是所謂的「公民抗命」。當一個社會的秩序大體還是好的或可接受的,而只是在某一環節出現嚴 重問題,受太深的成見、太多的既得利益所左右,長期無法解決,則進行「公民抗命」就是唯一出路,義不容辭。這好比人身體上某一條血管淤塞了無法打通,必須及時動適當的局部的入侵性手術一樣。首先提出這個理論的,是美國十九世紀初葉哲人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1817-1862)。
: H+ X7 e% t' y1 q  z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v& t% c) K" O* f& X9 p! P
os.tvboxnow.com, ]/ b& }7 z/ X) B! l% ~/ N' t$ L( h
筆者周一的文章簡介了梭羅的事跡和始創「公民抗命」理論的背景;本文再介紹他在《公民抗命》(1848)一文中提出的比較有針對性的五個觀點。os.tvboxnow.com# }8 G; v; |& l1 m' I9 l# y6 x2 x
tvb now,tvbnow,bttvb+ s7 U  Q: b! [+ H# s
2 M# \5 S* K8 Q8 \
觀點一
) \9 w3 j0 q; L*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p3 _3 q- C( K4 R; G/ [. r
梭羅講的抗命,是對一個民選政府的抗命。他認為,政府無論怎樣產生,說到底要由少數人運作,那就不可避免會墮落;而且,個別政策就算有大多數人支持,依然不能保證它是公義的、道德的,這時,公民便要憑自己的良知站出來反對、抵制,但憲法沒有這方面的權利保證,「違法達義」因此成為必要的制度補充。
' d8 g3 K, @* G$ @/ J6 }; q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公仔箱論壇$ A" D# a; a  z9 r% j
梭羅舉的兩個例,一個是當時美國南方還十分普遍的黑奴制,另一個是1846年美國對墨西哥發動的掠地戰爭(筆者周一文章有介紹)。這點對港人有啟發:面對一個由民主選舉產生的政府猶有可抗命的餘地,更何況面對一個非民主選舉產生的專橫跋扈政權(大家不妨以此對比某組織近日說的佔中「濫權」論)?tvb now,tvbnow,bttvb2 {+ p5 V, T( w. r
公仔箱論壇" X0 w, b, O8 @+ E0 f! x
os.tvboxnow.com+ r+ q; O+ M. h5 x( m- `
觀點二
# v+ B% ?/ P# B% v+ i! E
$ h" n9 x$ J  P+ S7 T9 W, i7 B梭羅並不是要推翻政府,其抗命目的很清楚很局限。從《公民抗命》一文和梭羅的其他著作裏,我們都可知道,他衷心擁護美國立國精神和美國憲法。不過,他認為當時的憲法不完備(1848年,美國剛戰勝墨西哥,奪得大片土地;距南北戰爭、黑奴解放還有十多年,距憲法第十四條修正案還有二十年),嚴重的不公義因此不 能阻止、剔除。他只是希望這方面的缺失能夠糾正,而不是要把國家和憲法推倒重來。以種族歧視為例,他認為,哪怕只有一個公民帶頭違法抗命反對奴隸制,就是道義戰勝邪惡的起點。於是,他恭體力行,而且是單人匹馬。tvb now,tvbnow,bttvb" X5 I2 l5 v" I8 e8 q

6 N% D: g; q; ?8 ?8 y: I公仔箱論壇  Z$ i* O6 Z( n
觀點三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q, k$ K5 @- x/ s+ m

8 X: q0 \" r4 J+ _$ o公仔箱論壇梭羅的抗命,完全平和,手段力求精準。前文介紹過,公民梭羅拒絕繳交人頭稅,欣然下獄,但他在文中說明,自己不是一般地拒絕交稅,政府要求繳交的交通稅、教育稅等,他完全樂意悉數繳付(雖然梭羅一生沒結過婚、沒有 孩子)。他也明白,以拒絕交稅違拒政府的個別惡法,難以完全精準,但要盡力而為,而且,拒稅之外,還有其他平和辦法。
! @5 M2 {- Z! a9 I5 X!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r& r* k/ I/ Y
公仔箱論壇7 b$ {+ {% h9 ^
公仔箱論壇7 C, U* u2 j; S+ `1 c; U0 x3 ~
觀點四公仔箱論壇& B3 l- e2 o1 T* X& P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N! `2 h* e  N) @; j- J
梭羅明白,面對國家的不義而要實踐公民抗命,除了會坐牢,還很可能招致家財損失;因此,他認為一個人如果要正直地活着,不宜累積財富。為此,在《公民抗命》一文中,他引用了《論語.泰伯》裏的一句孔子的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中國讀書人講的「安貧樂道」,梭羅的確做到了。 他自哈佛畢業後,一直都靠幹點小活為生,專注自己的思考、寫作。/ R3 J* n9 ~4 [1 z% j6 k1 t

9 P1 w* e) z) M& M* _, k( o
/ l( X5 d4 s- X7 ^& k( X, `tvb now,tvbnow,bttvbtvb now,tvbnow,bttvb  H) v: N: v. t! ?1 v
順便一提:梭羅博學,花很多時間閱讀非西方文化裏的經典。後來的學者研究過,梭羅的思想深受東方三大文明影響,分別是波斯、印度和中國。他讀過起碼三種不同的《四書》英譯,都覺得不滿意,最後自己動手,從一個法文版本再轉譯了 一部分,並和他的恩師愛默生一道,出版了一本《孔孟選讀》(見華盛頓州立大學Hongbo Tan刊在Studies in the American Renaissance(1993)的論文Confuciusat Walden Pond: Thoreau's Unpublished Confucian Translations;網上JSTOR免費閱讀)。
6 }, a' ?7 N  V) w% b& S0 htvb now,tvbnow,bttvb  u# E/ t! m! ]

0 E1 v6 ]( k0 ?; X* Fos.tvboxnow.com觀點五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0 [* ^# ~/ e% N: c& m. P
公仔箱論壇% J" [- v/ `5 o
梭羅認為,公民在重大問題上,不應以為投了票就是盡了責任。他指出,對現狀的不義投下反對票,或者游說一下政府官員,都只不過是表達了意見,可能一些效果也沒有;重要的是公民的、個體的道義實 踐。當選票不能消除政府的惡行或體制的不義,「違法達義」就成為公民的責任。在有普選制之處如是,何況在沒有普選制的地方?tvb now,tvbnow,bttvb% v4 \( ?( `* O: h
tvb now,tvbnow,bttvb  a' b$ ^: ?2 b. I/ t
大約十年前,本報刊登過幾篇筆者寫的關於梭羅的文章,主要推介他另一本重要著作《瓦爾頓》,講的是人與大自然的關係。沒想到十年後的今天,竟要效法甘地,從梭羅的思想裏吸收政治哲學元素寫文章,以期有助解決香港十多年來也未能解決的社會發展樽頸問題。
, u' Z* @, a. x0 F' ]- ~os.tvboxnow.com
, z' w! y" q9 |+ l+ r6 N% Z不過,人類的思想精華,無論古今中外,其實都是相通的。焉知道,梭羅當年始創「公民抗命」的道理,不是因為下苦功破譯孔孟而直接受到啟發的呢?
+ H9 u6 x3 ~6 S4 ?tvb now,tvbnow,bttvb, ^7 f- G0 i# P, W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5 ^" E8 P  b% N$ d8 U' Q& G% H
作者為《信報》特約評論員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