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thanks for 2019.01.27 - 最佳食用日期
包裝食品過了最佳食用日期,是否可以吃?吃了會否影響健康?法例規定包裝食品必須印有保質期標記:「此日期或之前食用」或「此日期前最佳」。前者是關乎食物安全,適用於極易腐壞的食物,例如鮮奶和乳製品,過了期必須下架;後者則關乎食物質素,例如味道,口感,香味和外觀等,如適當儲存,超出這個日期的並不直接表示危害健康。過了「此日期前最佳」食物,有人不吃,有人吃,還有些人特地買來吃,為甚麼?
In Loving Memory of 飯島愛 1972 - 2008
thanks for 2019.02.03 - 導盲犬退役了
播出日期: 2019.02.03 (日)         
七年前,首隻由香港訓練的導盲犬Google正式服役,Google獲安排到失明人士David家中,導盲犬視乎身體狀況,一般只會服役七至八年,Google近年髖關節退化,走路能力大不如前,Google快將完成使命,需要退役,退役後何去何從?
香港相隔多年再度引入及培訓導盲犬,當時社會還未做好準備,八年過去,近日又再發生導盲犬被拒上公共交通工具的事件,社會對導盲犬的認知度有否提高?
In Loving Memory of 飯島愛 1972 - 2008
thanks for 2019.02.10 - 小型工程監管制度
香港霓虹招牌林立,多年成為這城市獨特的風景。惟自屋宇署2010年全面實施「小型工程監管制度」,2013至2017年共有逾11,000個招牌經已拆卸,當中包括霓虹招牌。霓虹招牌近年式微,除了因為屋宇署的清拆令,當年的霓虹師傅亦漸年長退休,加上老店陸續結業,新店考慮成本,未必會製作霓虹招牌,多改用成本較低的LED招牌。霓虹招牌如何見證香港民生轉變?新一代又如何保留這門傳統工藝,延續霓虹燦爛?
In Loving Memory of 飯島愛 1972 - 2008
thanks for 2019.02.17 - 真人圖書館
「真人圖書館」是一個國際性的組織和運動,2000年發源於丹麥,提倡促進人們與平時不會遇到的人展開對話來消除隔閡,學習圖書館借出圖書的方法來借出真人,例如名人、成功人士、有特殊需要或者受到歧視的人群等,構造一個平等溝通的平台。香港2011年已引入真人圖書館的概念,今年一月,理工大學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陳智達博士,研發了賽馬會理大真人圖書網絡,收錄超過一百位香港及亞洲地區的真人真事,探討不同的社會議題。
In Loving Memory of 飯島愛 1972 - 2008
thanks for 星期日檔案 2019-02-24
In Loving Memory of 飯島愛 1972 - 2008
thanks for 星期日檔案 2019-03-03
In Loving Memory of 飯島愛 1972 - 2008
thanks for 2019.03.10 - 裕民坊
觀塘市中心是本港歷來最大規模的市區更新項目,由市建局於2007年啟動,整個計劃分為五個發展區,而裕民坊是最後一期發展區,將會改建成鵝蛋形政府綜合大樓。裕民坊現時地下仍有約一百戶攤檔,市建局早前提出涉及一億元特別搬遷賠償方案,有大約八成五的商戶接受,並需於上月底搬離,而尚餘大約十戶的攤檔及小販則會留守至最後,市建局早前表示,若商戶拒絕接受方案,將於今年中要求政府使用收回土地條例收地。
In Loving Memory of 飯島愛 1972 - 2008
thanks for 2019.03.17 - 十八歲後
播出日期: 2019.03.17 (日)         
現時全港有112間兒童之家、5間兒童院,分別提供約900及500個宿位,讓不同家庭問題的兒童,例如家暴、家人離世或疏忽照顧,經社會福利署轉介入住。兒童院舍由多間受資助的非政府機構營辦,入住的年齡上限多數為十八歲,孩子十八歲後,便要離開院舍。
這群青年離院後,有的返回自己的原生家庭,有的要自立生活,他們怎樣面對未來的路?
記者:林可欣
In Loving Memory of 飯島愛 1972 - 2008
thanks for 星期日檔案 2019-03-24
In Loving Memory of 飯島愛 1972 - 2008
thanks for 2019.03.31 - 不乏玩具
玩具可說是伴著小孩成長的「必需品」。但現今社會物質生活富庶,小孩不乏玩具玩。有調查發現,六成半受訪兒童擁有超過五十件玩具,一成小孩的玩具更多到數不清。坊間有團體鼓勵大眾改變消費行為,推廣珍惜玩具,讓玩具的生命得到延續及重生。破爛或壞掉的玩具,很多人會選擇將它丟掉,但「玩具醫生」卻會為人修補它們,希望從中教導小孩玩具也是有生命的,破爛了不應隨便丟棄,有的認為修補的不只是玩具,其實還有回憶和感情。
In Loving Memory of 飯島愛 1972 - 2008
thanks for 2019.04.07 - 思覺失調
思覺失調的患者,腦部因為多巴胺分泌失調,會出現妄想、幻聽等症狀。截至一五年底,香港有四萬八千人患有思覺失調等嚴重精神病。較早期治療方法是處方所謂「懵仔丸」,因服藥後有渴睡、反應遲鈍等副作用,部分患者不按時服藥,甚至自行停藥。新一代針劑副作用較少,但由於醫療資源緊絀,香港只有5%患者使用新一代針劑,與西班牙82%使用率,澳洲的80%等,相距甚遠。這班患者離開「青山」之後,在藥物治療上希望有甚麼支援?
In Loving Memory of 飯島愛 1972 - 2008
thanks for 2019.04.14 - 特殊需要信託服務
政府牽頭成立的「特殊需要信託服務」2019年3月接受申請,社署署長將擔任受託人,讓特殊需要人士的家屬在世時,為其子女或親人擬備長遠照顧計劃,並於家屬離世後,由他們指定的照顧者或機構執行。智障、唐氏綜合症、自閉症或精神紊亂的人士皆可申請,家屬需預繳約20萬元作首筆資金,作信託後首年的照顧費用,再加以後每年2.1萬元管理費。特殊需要人士及其家屬對此信託服務有何想法?他們如何為照顧年老的智障孩子作準備?
In Loving Memory of 飯島愛 1972 - 2008
thanks for 星期日檔案 2019-06-162019.06.16 - 香港醫生人數不足
香港醫生人數不足,市民亦面對急症室與門診輪候時間長的問題。除了增加醫生供應,另一方法是釋放護士的潛能,讓她們負擔起更多工作。事實上,外國早有專科護士和執業護士的概念,在基層醫療和醫院醫療,皆扮演重要角色。但在香港,受限於訓練制度和法例,護士的職能仍未完全發揮。雖然如此,在社會上仍有一群護士,嘗試實行各項計劃,以實際行動告訴大家,護士不只是醫生的助手。
In Loving Memory of 飯島愛 1972 - 2008
thanks for 2019.06.23 - 斜槓族
近年有不少人選擇發展多項事業,不再追求單一的「朝九晚五」全職工作。他們在介紹自己的工作時,須以斜槓符號「/」來區分不同職業或身份,被喻為「斜槓族」。有機構推算,香港於2015年共有五十多萬名彈性就業者,佔總就業人數13.9%。「斜槓族」的生活是怎樣?他們為甚麼展開多職生涯?當中遇到甚麼挑戰?
In Loving Memory of 飯島愛 1972 - 2008
thanks for 2019.06.30 - 男士壓力
男士一向被標籤為「剛強」、「堅毅」。2017年一個全港性精神健康調查顯示,本港男性的精神健康顯注較差。面對家庭及事業的壓力,不少男士傾向處理問題而忽略情感需要。香港男性要突破性別定型,坦承接受情緒困擾,有幾大阻力?坊間不乏對兒童、長者、女性的支援,惟男士一環則較少關注,社福機構如何回應男士的需要,協助他們及早體察自己的需要?
In Loving Memory of 飯島愛 1972 - 2008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