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台 古今風雲人物 - (445) 司馬懿 (八) - 智鬥諸葛亮 - 01-12-2018
, 描述: 【節目主持】:張偉國、羅永生
每集會介紹古今中外的已故人物,透過這些傳奇人物的風雲事跡,加深大家對歷史的認識。
【節目主持】:張偉國、羅永生
【檔案格式】:mp3, lrc
【檔案數目】:2
【下載方式】:直接下載
【檔案容量】: MB
【下載連結】:
司馬懿 (八)︰智鬥諸葛亮
魏明帝太和二年(公元228年)夏,丞相諸葛亮北伐,魏國關中震動,《三國志.魏明帝紀》這樣記載:「蜀大將諸葛亮寇邊,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吏民叛應亮。遣大將軍曹真都督關右,并進兵。右將軍張郃擊亮於街亭,大破之,亮敗走」,魏明帝倚重的抗蜀主帥是大將軍曹真。直至太和四年春,「以大將軍曹真為大司馬;驃騎將軍司馬宣王為大將軍,(中略)詔大司馬曹真,大將軍司馬宣王伐蜀」,司馬懿被調派從宛城前往關中協助曹真伐蜀。於是司馬懿「自西城卓斫山(斫音啄,斬伐森林)開道,水陸並進,溯沔而上(沿沔水逆流而上)」,抵達關中,拔取長安附近的新豐縣。這是司馬懿初入關中的戰績。次年三月,曹真病逝,於是魏明帝任命司馬懿代替曹真「西屯長安,都督雍、梁二州諸軍事,統車騎將軍張郃、後將軍費曜、征蜀護軍戴淩、雍州刺史郭淮等討亮」。司馬懿成為對抗蜀丞相諸葛亮的主帥,於是發生小說戲曲中的「空城計」傳說。據正史記述,是司馬懿採取「堅壁清野」拖延戰術,堅守城池,不出城應戰,使諸葛亮的北伐師老無功,後援困難。
諸葛亮在青龍二年(234年)八月病逝,蜀國北伐軍撤退,司馬懿仍然鎮守關中,戒備蜀國。這期間,司馬懿建立并鞏固在關中的影響力,他的次弟司馬孚任度支尚書(度音鐸,主管財政及會計),從冀州(河北)徵調農丁五千人到關中屯田,而且開通成國渠,築臨晉陂(音卑,水庫),溉田數千頃,「關中軍國有餘」,甚至有盈餘「運粟五百萬斛輸於京師」,可見司馬懿對經營關中非常著力。
景初二年(238年)正月,司馬懿在長安接到魏明帝詔書:「太尉司馬懿帥師伐遼東」。遼東就是今日的遼寧省、吉林省東部和朝鮮半島。漢朝末年天下大亂,遼東土豪公孫度趁機聚集兵馬控制遼東、遼西、玄菟、及位於朝鮮半島的樂浪郡,又跨海攻佔山東半島上的東萊郡,實行割據立國,自稱燕王、平州牧。公孫氏割據遼東差不多四十年,經歷了三代四主,對曹魏的東北方構成嚴重威脅。
尤有甚之,蜀國在劉備死後,丞相諸葛亮主政,第二年,諸葛亮派使者鄧芝到吳國議和,共同對付魏國。魏明帝太和三年(229年)蜀、吳兩國締結盟約,「交分天下」,也就是說一旦魏國滅亡,蜀、吳瓜分魏國疆土:「豫、青、徐、幽屬吳,兗、冀、并、涼屬蜀;司州以函谷關為界,東屬吳,西屬蜀」。據這協議,公孫氏割佔的遼東原本屬於幽州,應隸屬吳國。因此吳主孫權派戰船遠征遼東,卻被公孫氏擊敗。其後孫權改變策略,與公孫淵結盟,準備聯手對付魏國:孫權在東南方進攻魏國的揚州壽春、合肥,公孫淵進攻魏國東北方的幽州涿郡(今北京市)。於是魏明帝在景初元年(237年)七月,派幽州刺史毌丘儉(「毌丘」是姓,「毌」音「貫」,為「貫」的本字,與毋不同,容易混淆) 征伐遼東,《三國志.明帝紀》說:「遣幽州刺史毌丘儉率諸軍及鮮卑、烏丸屯遼東南界,璽書徵公孫淵。淵發兵反,儉進軍討之」,但遇上大雨,遼河水漲,無功而退。次年,即景初二年正月「詔太尉司馬宣王帥衆討遼東」,同時「詔青、兖、幽、冀四州大作海船」。六月,司馬懿大軍進至遼水。公孫淵在遼水旁修築堅壁高壘,阻擊魏軍。司馬懿採用聲東擊西之計,假裝全力進攻壁壘,卻隱蔽主力暗中渡過遼水,直取公孫淵根據地襄平,公孫淵回師救援襄平,司馬懿三戰皆捷,襄平守軍糧食將盡,軍心動搖,開城投降,公孫淵突圍時戰死。據稱,公孫淵聞魏軍來攻,曾求救於孫權,孫權也出兵為其聲援,並寫信給公孫淵說:「司馬懿善用兵,所向無前,深為弟憂也!」孫吳援軍未到,司馬懿已平定遼東各郡。
司馬懿平定遼東公孫氏時,附帶建立了意想不到的外交成果:把倭國使者帶到洛陽,向魏國朝貢。倭國就是古代的日本。《三國志》卷三十《東夷.倭人傳》的記述倭使入朝的全文如下:
「景初二年六月,倭女王遣大夫難升米等詣郡,求詣天子朝獻,太守劉夏遣吏將送詣京都。其年十二月,詔書報倭女王曰:“制詔親魏倭王卑彌呼:帶方太守劉夏遣使送汝大夫難升米、次使都巿牛利奉汝所獻男生口四人,女生口六人、班布二匹二丈,以到。汝所在踰遠,乃遣使貢獻,是汝之忠孝,我甚哀汝。今以汝為親魏倭王,假金印紫綬,裝封付帶方太守假授汝。其綏撫種人,勉為孝順。汝來使難升米、牛利涉遠,道路勤勞,今以難升米為率善中郎將、牛利為率善校尉,假銀印青綬,引見勞賜遣還。今以絳地交龍錦五匹、絳地縐粟罽十張、蒨絳五十匹、紺青五十匹,荅汝所獻貢直。又特賜汝紺地句文錦三匹、細班華五張、白絹五十匹、金八兩、五尺刀二口、銅鏡百枚、真珠、鈆丹各五十斤,皆裝封付難升米、牛利,還到錄受,悉可以示汝國中人,使知國家哀汝,故鄭重賜汝好物也。”」
翻譯為白話文,可以這樣說:
「景初二年六月,倭國的女王派遣大夫難升米等人,來到本郡(樂浪郡),要求前往朝見天子。太守劉夏派遣郡吏把他們送往京城(洛陽)。同年十二月,皇帝向倭國女王頒下詔書,說:“詔書頒下「親魏倭王卑彌呼」:帶方太守劉夏派遣使者,把你的大夫難升米、次使都巿牛利,攜帶你所呈獻的男性生口四人、女性生口六人、班布二匹二丈,已經到達。你的國土非常遙遠,卻能遣使貢獻,是你的忠孝之心,我對你非常讚賞。現在賜你「親魏倭王」封號,把金印紫綬,裝妥封好,交付帶方太守代我頒授給你。希望你盡力安撫族人,勸勉他們孝順。你派來的使者難升米、牛利涉遠,長途跋涉十分勤勉勞苦,現在封賜難升米為「率善中郎將」、牛利為「率善校尉」,賜給銀印青綬,當面向他們慰勞賞賜,送他們回國。今現在以絳地交龍錦五匹、絳地縐粟罽十張、蒨絳五十匹、紺青五十匹,足以回報你所獻貢的價值。又特別賞賜你紺地句文錦三匹、細班華五張、白絹五十匹、金八兩、五尺刀二口、銅鏡百枚、真珠、鉛丹各五十斤,都包裝封妥善,交給難升米、牛利,回國後查驗接受,可以全部向你的國人展示,使他們知道(我大魏)國家對你的讚賞,因此鄭重給你賞賜好禮物。”」
這段文字,是日本歷史的最早文獻,千百年來日本學者反覆研究,但不少疑點仍然難以釐清。但無論如何,日本第一次派使者到中國京城,是由於司馬懿主導的征伐遼東公孫氏而達成。
本帖隱藏的內容需要回復才可以瀏覽
使用 Megaupload時,會出現空白頁問題: 只要在空白處點選滑鼠右鍵; 編碼>>其它>>Unicode(UTF-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