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香港電台 古今風雲人物 - (272)鄭和 (十三) - 七下西洋 - 01-08-2015

 ,  描述: 【節目主持】:張偉國、曾卓然

每集會介紹古今中外的已故人物,透過這些傳奇人物的風雲事跡,加深大家對歷史的認識。
【節目主持】:張偉國、曾卓然
【檔案格式】:mp3, lrc
【檔案數目】:2
【下載方式】:直接下載
【檔案容量】:26.30 MB
【下載連結】:

鄭和 (十三)︰七下西洋

鄭和七次下西洋,前三次航程最遠時抵達印度西南海岸的古里國,亦即現在印度西岸大城市加爾各答。鄭和在古里立碑紀念,碑文說:「其國去中國十萬餘里,民物咸若,熙嗥同風,刻石於茲,永示萬世」,石碑在1613年耶穌會傳教士抵達時曾經見過,但後來毀壞,不知所。

從第四次遠航開始,鄭和船隊到達古里國之後,再向西航行,到達波斯灣的霍爾木茲海峽,之後,船隊繼續航程至阿拉伯半島和非洲東岸。據史書記述,永樂十一年十一月(1413年11月),鄭和與王景弘等奉命第四次下西洋,隨行人員包括翻譯官馬歡,陝西西安羊市大街清真寺掌教哈三等二萬七千餘人,史書記述:鄭和等人「駕海舶四十,出使滿剌加,爪哇,占城,蘇門答剌,柯枝,古里,南渤里,彭亨,吉蘭丹,加異勒,勿魯謨斯,比剌,溜山,孫剌等國」。其中「勿魯謨斯」又稱「忽魯謨斯」是「霍爾木茲」的當時譯音;「溜山」就是今天的馬爾代夫群島。鄭和船隊在古里補充糧食和淡水,繼續西行,到達波斯灣的勿魯謨斯港,再繞過阿拉伯半島,經過祖法兒,即今天阿曼國的佐法爾、亞丹,即今天也門共和國的亞丁,前往非洲東岸的麻林迪,麻林迪又稱麻林,即今天肯尼亞與坦桑尼亞交界的海岸。永樂十三年七月初八(1415年8月12日)回國。麻林迪國王派特使隨同鄭和船隊中國,向明永樂帝進獻「麒麟」,亦即長頸鹿。

永樂十五年五月十五日(1417年6月),鄭和等人再奉命第五次下西洋,這次的任務是「往西洋忽魯謨斯等國公幹,護送古里、爪哇、滿剌加、占城、錫蘭山、木骨都束、溜山、喃渤里、卜剌哇、蘇門答剌、麻林、剌撒、忽魯謨斯、柯枝、南巫里、沙里灣泥、彭亨各國使者及舊港宣慰使歸國」。隨行有僧人慧信,將領朱真、唐敬等。回程,忽魯謨斯進貢獅子,金錢豹,西馬;阿丹國進貢麒麟,祖法爾進貢長角馬,木骨都束進貢花福鹿、獅子;卜剌哇進貢千里駱駝、鴕雞;爪哇、古里進貢麾里羔獸。其中「木骨都束」即今天索馬里國首都摩加迪沙;「卜剌哇」即索馬里港口巴拉韋。

永樂十九年正月三十日(1421年3月3日)鄭和等人奉命第六次下西洋,史書記述,鄭和船隊「於鎮東洋中,官舟遭大風,掀翻欲溺,舟中喧泣」,情況非常危急,鄭和向天神叩頭禱告,請求庇佑,據說,「言未畢,風恬浪靜」。歷險之後,中道回程。

明宣宗繼位之後的宣德五年,即公元1430年,宣德帝「以外番多不來朝貢,命鄭和往西洋忽魯謨斯等國公幹」,派遣鄭和第七次下西洋,隨行有太監王景弘、李興、朱良、楊真等人。鄭和船隊經過福建湄洲島時,在湄洲天妃宮上香,並且立《通番事跡記》碑記念,碑文說:「和等自永樂初奉使諸番,今經七次,每統官兵數萬人,海船數百艘,自太倉開洋,由占城國,暹羅國,爪哇國,柯枝國,古里國,抵西域忽魯謨斯等三十餘國,涉蒼溟十萬餘里……。明宣德六年,正使太監鄭和、王景弘,副使太監朱良、周滿、洪保、楊真,左少監張達等立」。宣德七年年底,完成任務之後,從忽魯謨斯返航,據說,鄭和因年老,勞累過度得病,於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初船隊到達印度西岸的古里國,鄭和病逝,船隊由王景弘率領返航。而另一種說法是,鄭和回到宮中,被任命為司禮太監,直至英宗正統初年逝世。
本帖隱藏的內容需要回復才可以瀏覽

使用 Megaupload時,會出現空白頁問題: 只要在空白處點選滑鼠右鍵; 編碼>>其它>>Unicode(UTF-8)
thanks for sharing
thanks
thank you !!! .
thanks
thank you
Thank you very much !!!
thank you kf
thank you too much
thanks
thanks
thanks
thank you
thannnks
thanks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