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台 古今風雲人物 - (079)安祿山(二) - 皇室鬥爭 - 05-11-2011
, 描述: 【節目主持】:張偉國、羅永生
本帖最後由 shingtinchi 於 2011-11-11 05:51 PM 編輯
【節目主持】:張偉國、羅永生
【檔案格式】:mp3, lrc
【檔案數目】:2
【下載方式】:直接下載
【檔案容量】:21.22 MB
【下載連結】:
安祿山(二):皇室鬥爭
安祿山在唐朝邊防軍隊之中,逐漸顯露頭角的時候,正值唐朝的開元盛世。當時的大唐皇帝是唐玄宗李隆基。「玄宗」是廟號,由於他死後的「諡號」是「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所以後世人又稱他為「唐明皇」。
唐明皇李隆基,的父親李旦,是名義上的大唐皇帝,但實際權力,完全由母親、亦即李隆基的祖母太后武則天控制。武則天自稱皇帝,改國號為大周,將傀儡皇帝李旦廢為皇嗣,唐朝被廢除。
李隆基少年時代,生長於被監視、被禁制的宮廷環境之中,培養出他謹慎沉默、對周遭處境敏銳觀察的性格,在李氏皇室眾多皇子皇孫之中,政治才能更加超卓。武則天在位後期,武氏家族子侄武承嗣、武三思等,與皇嗣李旦及李氏子侄,為了繼承帝位資格而勢成水火,朝廷重臣多數傾向李氏。武則天為了平息矛盾,召被廢的唐中宗李哲返回洛陽,立為皇太子,改名李顯,皇嗣李旦封為相王,而李隆基亦封為臨淄王。李氏子侄恢復政治地位,李隆基開始參與朝會,接觸政治權力,當時他是二十出頭的少年。
公元705年,武則天病重,臥床不起,只有寵臣張易之、張昌宗兄弟在宮中侍候,宰相張柬之與大臣敬暉、袁恕己等,率領禁軍五百餘人,衝入宮中,殺張易之、張昌宗兄弟,強迫武則天退位,奉皇太子李顯為皇帝,恢復大唐國號,改年號為神龍,將國都從洛陽遷回長安。武周結束,唐朝復辟。公元705年12月16日,武則天氏在上陽宮病死,享年八十二歲。
唐朝復辟之後,李隆基以皇侄身份,成為禁衛將領。當時唐朝的政局非常嚴峻,恢復帝位的唐中宗李顯,才幹平庸,而皇后氏希望成為第二個武則天,因此操控唐中宗,幕後支配朝政,在朝廷以及禁衛軍中建立了龐大的勢力。但中宗的皇弟相王李旦、妹妹太平公主亦在宮中及朝廷擁有相當勢力,緊盯著韋后的舉動。李隆基暗中聚結才勇之士,在禁衛軍中發展勢力。各種勢力正等待時機奪取政權。
公元709年七月,皇太子李重俊計劃剷除韋后,事敗,被韋后迫令自盡,韋后及她的女兒安樂公主誣告太平公主與相王李旦兄妹與廢太子同謀,但中宗不願意擴大,韋后不能得逞。
韋后想效法武則天自稱皇帝,竟然毒殺中宗,準備臨朝聽政,但太平公主公佈中宗遺詔,立中宗少子溫王李重茂為皇太子,皇后知政事,相王李旦參謀政事,試圖借相王阻止韋后獨攬大權。但相王不想捲入宮廷鬥爭,採取迴避的態度,於是李隆基與太平公主合謀,策劃宮廷政變,瞞著父親相王,與太平公主的兒子薛崇簡等人,在深夜時份,帶領親信禁衛軍攻入宮中,直入保衛宮殿的羽林營,斬殺韋黨禁衛將領,韋后和她的親信全部被殺。
李隆基與姑母太平公主迫少帝李重茂讓位於相王李旦。相王再次登位成為大唐皇帝,亦即日後所稱的唐睿宗。李隆基因平定禍亂、安定社稷有功,被改封為平王,兼成為宰相之一,而且掌管保衛皇宮的最精銳騎兵部隊。睿宗打算將軍政大權全部交由隆基裁決,自己在宮中安享晚年,但太平公主反對,堅持睿宗必須親自裁決軍政大事,於是隆基與太平公主之間發生衝突。朝中七位宰相有五位是經由太平公主任命,文武百官除了姚崇,宋璟等寥寥數人外,大多數都依附太平公主。
睿宗與大臣議立太子。按兄弟排行,李隆基排行第三,稱為「三郎」,長兄宋王李成器是嫡長子,有資格立為太子,但李成器認為隆基有功於國,堅決辭讓,睿宗衡量情勢,立李隆基為太子。
太平公主與太子李隆基的矛盾加劇,終於演變成另一場宮廷政變。公元711年二月,睿宗決定退隱,命太子監國,改年號為「先天」,先天元年(712年)八月,睿宗讓位於太子。太平公主深知太子英明,繼位之後,必然不容許自己干政,於是密謀策劃政變。先天二年七月,準備發動親信的禁衛軍起兵奪權,李隆基早有準備,與禁衛將領郭元振、王毛仲,宦官高力士等人先發制人,誘殺太平公主的同黨將領及宰相。太平公主大勢已去,逃入終南山佛寺,太上皇李旦出面請唐玄宗恕其死罪,被唐玄宗拒絕,太平公主最終被賜死家中。唐朝的宮廷鬥爭,到此告一段落,唐玄宗把年號改為「開元」,表示開啟新時代,唐朝亦進入太平盛世。
本帖隱藏的內容需要回復才可以瀏覽
使用 Megaupload時,會出現空白頁問題: 只要在空白處點選滑鼠右鍵; 編碼>>其它>>Unicode(UTF-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