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愈來愈政治化,國民教育及新界東北發展計劃均引起極大爭議,新政府在動輒得咎之下,只能聚焦民生議題,盡快做出成績。繼早前推出十大民生措施後,當局又將檢討千夫所指的港鐵可加可減機制放上議事日程。
6 p8 f- t; n* Kos.tvboxnow.com港府上月中向港鐵提出檢討票價可加可減機制,公眾諮詢期至下月底,預期明年初完成檢討。新票價機制將會全面考慮社會及立法會的意見,不排除參考新加坡的做法,對港鐵營運增設懲罰機制,一旦出現大型事故,即要求港鐵罰款或回饋乘客。3 T( G+ x4 f4 Z0 x) g' x: B u
公仔箱論壇* F7 A% Z: |* B- U6 C- H. a# r
追本溯源,票價可加可減機制與兩鐵合併同於二○○七年底實施。當時,港鐵的前身地鐵為了爭取市民支持合併,曾經信誓旦旦表示,兩鐵合併後將會提升服務水平。可惜五年下來,人們只見港鐵事故不斷,所謂提升服務不知從何談起。現在港府考慮引入懲罰機制,迫使港鐵改善營運、提升服務水平,實乃應有之義。
9 P, K/ o7 B* c- p* Y7 V$ D3 v5 H" ctvb now,tvbnow,bttvb# n. T" H$ d+ A7 m# c1 ~, o8 {
港鐵作為香港的主要交通工具,提供優質服務本來就是應分的事。問題是港鐵唯利是圖,罔顧社會責任,不斷以可加可減為由大幅加價,帶頭掀起加風,為通脹火上添油。可加可減荒腔走板,已經淪為「只加不減機制」,也是民怨的源頭之一,社會上要求檢討之聲此起彼落。當局順應民意,就此進行檢討,不僅要考慮服務水平,還要充分考慮港鐵的盈利狀況及市民的負擔能力,避免出現以往港鐵在狂賺之下仍大幅加價的荒謬情況。事實上,港府是港鐵大股東,完全有能力改善票價機制,減輕市民負擔,關鍵是當局有沒有將市民的福祉放在心上。
# c' U! _) R/ C |
$ X5 \5 U0 F0 _- n8 ^# Ltvb now,tvbnow,bttvb港府交通政策一塌糊塗,港鐵問題只是冰山一角。以過海交通為例,由於現有的三條海底隧道收費懸殊,車流嚴重失衡,收費較低的公營紅隧長期擠塞,收費高昂的私營東隧及西隧則門庭冷落。為此,前朝政府煞有介事,花了七百萬元聘請顧問公司進行研究,並於前年拋出所謂「紅加東減」方案,計劃以紅隧加價、東隧減價的做法,誘導市民轉用東隧,平衡車流。但不知何故,有關計劃恍如泥牛入海,到今時今日仍沒有下文。os.tvboxnow.com$ |( {/ I2 { }( K
tvb now,tvbnow,bttvb0 l' R1 d! r: e5 E* A; C* Z8 z# Q: n
港府胡混度日,市民被迫自救。有見紅隧大排長龍,近年市民及運輸業已自行分流到東隧及西隧,當中西隧去年的的士及重型貨車流量便比五年前急升約四成及一點四倍。正如學者指出,上述情況顯示不少人願意「花錢買時間」,而紅加東減是調節車流的可行方案。當然,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是收回兩條私隧的經營權,惟其如此,才能通過收費政策,化解交通大動脈隨時阻塞的難題。
5 ~* Z8 `+ A3 d' W" M- j+ I$ {$ e+ Ktvb now,tvbnow,bttvb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S- o3 X, p5 e# i' O
歸根究柢,可加可減也好,紅加東減也好,都是前朝政府虛度光陰的明證。新政府必須盡快撥亂反正,應調整的便調整,該落實的便落實,絕不能繼續遷延時日、貽誤民生了。特別是在泛政治化的今日,當局要突破施政困境,尤須着力改善民生,「政策成熟一項便推出一項」,是爭取民意的不二法門。, f( r; `. v4 I# h9 h
. D. e# {: H) a9 a8 k4 r3 Dtvb now,tvbnow,bttvb
+ a$ m0 S, ^$ t: y* x. m+ `* O# j
/ a" w1 P# `# F1 [) Ntvb now,tvbnow,bttvb太陽報社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