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中國知青一代 沒成為劃過天空的流星

61歲的付和平坐在知青林農場院子的窯洞前,看著合夥人周福生的皮卡開進大門,車上拉著晚上篝火晚會的用具。「延安幹部學院的一批學員今天要來舉辦集體活動。」付和平說。 2003年,付和平、周福生與一群曾在延安插隊的知青一起創辦了知青林農場。在延安當地政府的支持下,農場能夠無償使用281畝的山地營造知青紀念林,種了400多畝的玉米,辦起了養牛場。「人們來這裡,有的懷舊,有的接受培訓,有的體驗當年的知青生活。」周福生說。 目前,知青紀念林已成為中共三大幹部學院之一的延安幹部學院的指定培訓點,最近一期這裡接待了全國「70後」廳局級幹部培訓班的學員,他們在這裡勞動實踐、住窯洞,找尋昔日的艱苦,磨煉奮鬥的意志。 1969年,周福生、付和平和中國各地成千上萬的城市初中生、高中生一起,響應毛澤東的號召,奔赴農村這個「廣闊天地」插隊。付和平說:「當時延安的農村是很苦。不管農民還是知青,都是一樣苦,都是泥漿裏滾過來。」 17歲的付和平初到延安,完全聽不懂農家大娘的陜北方言,「大娘見我們北京來的姑娘可喜歡了,叫我脫鞋炕上坐,可是聽不懂我只會傻愣愣地站著」。 隨後的日子裏,付和平卻越來越愛上了延安,直到鄧小平倡導改革開放後返城日子的來臨,她也沒有選擇回京,這一呆就是44年。「現在我退休了,家人都在北京,但是我每年的大部分時間還是留在延安。我現在陜北話和北京話一樣好。」 付和平每次回北京幾天,又匆匆離開。付和平的兒子總是對此不以為然。「他們年輕人哪裏能了解我們這一代的感情。」付和平說,「我們知青一代不能像流星只劃過天空,總得留下點什麼。」 在付和平們為「中國的未來」忙碌的時候,遠在黑龍江省黑河市的張強富正忙著一個產值100億的乳業基地項目洽談。 「黑河現在已經建了3個牧場,引進了奶牛6000頭,建成後奶牛存欄量要達到20萬頭。要用牧場集中養殖的方法嚴格保證乳品品質。」談起項目,身為該市的政協副主席的張強富如數家珍。 1969年,只有16歲的張強富,從上海市來到位於小興安嶺腹地的黑龍江省黑河市遜克縣插隊。「我在農村呆了3年,當時的公社推薦我上了大學。沒想到大學畢業後我又被分配回了黑河市。」 再回黑河,學習水利專業的張強富在水利局當了技術員,成了「紅人」。「我在小興安嶺地區工作了26年,一共建了4座水電站。」張強富說。 上海話鄉音未改,張強富卻把黑河認了自己的家鄉。「黑龍江當時接納了許多上海知青,我們這些人都對這裡有非常深厚的感情。」 「知青的歲月很苦,但是不吃苦人生怎麼會有收穫。我曾經看過小興安嶺裏的一片白樺林,高大、漂亮,是山裏的風雪造就了它們。」張強富說。 據統計,從上世紀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總計有一兩千萬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無論離去還是紮根,許多當年的知青都對那段歲月有著複雜而難以割捨的感情。 陜西省延安市延川縣梁家河村,寬直、平坦的柏油路替代了舊日的羊腸小道,過去的山上的梯田也退耕種了果樹或刺槐。但是,74歲的村民石玉興依然記得當時村裏的十多位知青,其中就有如今的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 「1969年知青們來插隊時,我是隊裏的幹部。我比他們年紀大些,但是經常一起開會,過不了多久都成了一家子人。」石玉興說。 「現在村裏變化大。我想跟村裏呆過的知青們說,別忘了梁家河也是你們的老家,我們也是你們的親人。」石玉興說。 【2013-07-06 新華社】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i' |2 o4 t4 _4 A

* ]* `! P; r3 i, I" `% x- `8 L) S% A7 ]6 o9 L+ P* E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