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食式房」興於八九十年代 頻成事故主角 鄰樓開裂 「沒讓轉移」os.tvboxnow.com1 p% R7 C* i, j6 ?7 i) d! T/ n
. Y/ p9 W( I1 @2 R# e! X, itvb now,tvbnow,bttvb
6 J' }: J) u Qos.tvboxnow.com4 K4 L% U* R X( M" v$ ^% P! g
距離奉化居敬社區29幢坍塌已過去三天,但塌樓餘波未了。不少居住在附近33幢的居民6日訴稱,他們這幢樓也有越來越大的裂縫,可40戶人家都沒有被安排轉移安置,「住在這樣的樓裏,真是擔心。」雖然此次塌樓事件調查尚未得出結論,但據發現,近年來,1980年代、1990年代建設的樓房頻頻成為事故的主角。公仔箱論壇! l3 e5 m3 b1 y9 I
$ D0 `/ {% f. q/ k- a9 Z& z* v6 w# N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29幢西側一個半單元「粉碎性」坍塌後,當地政府很快轉移安置周邊4幢樓裏的居民。但離29幢相對遠一點的33幢,共40戶居民並不在轉移安置範圍。這讓住在33幢的居民們很是不安。據《錢江晚報》報道,他們住的33幢,與倒塌的29幢是同一批次、同一設計院、同一開發商、同一建築公司所建。os.tvboxnow.com/ R0 \2 q; {: ]
tvb now,tvbnow,bttvb- k+ j/ G) O! N5 K3 G
最大裂縫「兩指寬」% V7 t3 b* y2 J
7 P" d* P& ?! W% S) z' W, C" Gos.tvboxnow.com據悉,33幢一共4個樓道,在一樓的樓道口,都能發現一兩條裂縫,裂縫上面寬,下面窄。最寬的地方,足足能放進去兩根手指。「29幢沒倒之前,我們還有些僥倖,住就住吧,反正大家都住在這裏。可是,眼睜睜看著29幢倒了,誰還敢住在這。這兩天上下樓,腿都在抖。」出事後,住在33幢505室的張克和家人,心驚膽顫,「我們現在都要睜著眼睛睡覺,真怕樓再倒。」誰該為塌樓居民損失買單,引發爭議。但同時引起公眾注意的,是1980、1990年代興建起的大批樓房頻頻成為事故的主角。按照中國《民用建築設計通則》的規定,一般性建築的耐久年限為50年到100年。然而現實中,很多建築實際壽命與設計通則的要求有相當大的距離。住建部一位負責人2010年曾說:「中國是每年新建建築量最大的國家,卻只能持續25至30年。」相較之下,英國建築的平均壽命達到132年,美國是74年。
0 E$ s5 n9 A! g7 _- j公仔箱論壇tvb now,tvbnow,bttvb3 R+ l( M! }9 o
出「稻田」上腳手架
; ~/ ]; \! m, Z9 m% B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T# Y2 B( X'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究竟是誰縮短房屋壽命?杭州土木建築學會副秘書長陳旭偉認為,需要從規劃設計、建築品質和實際使用三方面評估,「不可否認,1978年後,為瞭解決民眾住的問題,很多地方確實建造了一批速食式的房子。」一些業內人士則表示,1980年代、1990年代的市場經濟剛起步,由於規範標準體系跟不上建設速度,很多建築工人甚至來不及學習建築常識,就從「稻田」直接上了腳手架。加上技術和資金方面的原因,建築工程品質很難得到保證。此外,考慮到建築成本,當時一些結構應該採用鋼筋和水泥的地方或減少或取消,也會嚴重影響房屋品質和使用壽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