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認為,長年天寒地凍的西伯利亞北部,幾年前出現的幾個神秘巨坑,或已造成當地氣溫上升及景觀生態的改變;更可怕的是,最終有可能威脅人類的生存。
( Y" `, |3 X8 ^3 G2 ^) y# b# B8 T9 ros.tvboxnow.com' E0 F+ z% I. f% b4 j/ H
自2014年以來,西伯利亞地區陸續出現幾個神秘巨坑,第一個被發現的巨坑,寛度超過50英呎(15.2公尺)。tvb now,tvbnow,bttvb( z0 ]. b0 w) N/ o0 n" ]" i
各界推測巨坑形成的幾個原因。阿拉斯加費爾班克斯大學(University of Alaska Fairbanks)地球物理學教授羅曼諾夫斯基(Vladimir Romanovsky)說,雖然沒有一個被證實,「但是所有假設都提到了當地氣溫上升的事實」。9 F* U% h, n* F9 V; e
其中一個假設認為,巨坑的形成是西伯利亞永凍土(Permafrost)內被捕集的氣體發生大爆炸所致。爆炸時大量釋放二氧化碳和甲烷,這兩者都是溫室氣體,或導致當地氣溫上升。
$ ?! g) P5 \5 a* q2 E: b在正常條件下,永凍土具備調節環境碳含量的功能,因為它能夠吸收和儲存人類燃燒化石燃料釋放出來的碳量。然而,現在西伯利亞的情況正好相反,永凍土反而在釋放碳到環境中。
, u- H' d6 u) Y O. M西伯利亞永凍土正在解凍
# v4 Y2 @. R! L8 K# d( k! ?科學家說,西伯利亞氣溫上升,已造成長期冰凍的永凍土正在解凍,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地球科學教授亨德森(Gideon Henderson)表示:「永凍土上一次出現融化現象,是在13萬年以前,當時的起因是地球軌道偏移。」
5 `. ]* t0 R4 f! [# }& }2 T! s公仔箱論壇「13萬年前的解凍,用了數千年的時間,然而當今永凍土解凍,卻是在幾十年內或者百年內進行著,溫度上升的速度遠遠超過13萬年前,這絕對是前所未有的。」亨德森說。os.tvboxnow.com4 d+ l( p( T5 H# _ r" k( S/ m6 Q
亨德森認為,永凍土的解凍對氣候變化有著很明顯的影響,「永凍土解凍過程釋放溫室氣體,將會加速氣候暖化速度」。
0 k# ^0 L" N/ u( ^) N巨坑是否造成永凍土解凍仍是個謎os.tvboxnow.com8 N/ u! e' Q5 L6 ]* O7 z7 w
研究人員說,西伯利亞巨坑在形成過程中,是否大量釋放甲烷等溫室氣體仍然是個謎。os.tvboxnow.com$ c3 Y- w" i, B; s/ T) \! M
羅曼諾夫斯基說:「無法估計(這些巨坑)釋放了多少甲烷到大氣中,因為我們根本不知道這些巨坑是如何形成的。」公仔箱論壇5 {0 ~* [* S& D, O( U2 [
亨德森表示,科學家們也不確定巨坑噴出氣體的速度及成分,特別是甲烷分解成二氧化碳的時間點,是在釋放前或之後,仍不十分清楚。tvb now,tvbnow,bttvb$ k9 S+ p7 E7 \6 p7 Y4 ?0 v8 i9 T
儘管科學家還在找答案,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西伯利亞永凍土的解凍,已經對當地居民的生活產生不利影響。9 j/ T3 g: j, Q& Z
亨德森說:「永凍土地區的居民依靠冰凍地層建設基礎設施,如果凍土融化,將造成鐵路塌陷、道路瓦解,建築物沉入地面等,這些事情正在發生。」公仔箱論壇* A/ T$ H% r9 t
亨德森警告,如果凍土持續解凍,對當地基礎設施的威脅將隨之增高,並對包括油氣田在內的主要工業地區帶來問題。
7 \5 H" l2 [0 n! ]) h" Qtvb now,tvbnow,bttvb羅曼諾夫斯基說,如果巨坑的成因真的是氣體爆炸,那麼這樣的事件未來將造成人類死亡。
' ^7 N: G' T, `1 H+ z: d$ p甲烷對氣溫升高的影響為二氧化碳的86倍
3 [/ C8 [' I' A& d w: R3 dos.tvboxnow.com文章說,根據傳統推估方法,甲烷在100年內對全球暖化的影響為二氧化碳的34倍。但是,這樣的估計忽略了甲烷在大氣中分解成二氧化碳所需的時間,大約僅10到20年。tvb now,tvbnow,bttvb$ M- x% X4 q0 J! C: q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表示,甲烷對氣候變化的影響,如果以20年估計,將為二氧化碳的86倍。
7 v" l6 R4 B6 l+ R: a2 W1 [) Yos.tvboxnow.com$ a- R5 A0 Y, K: i7 }1 ]
. L7 I! D" f9 h% ]' U3 a8 u1 _
tvb now,tvbnow,bttvb6 E D" b+ v5 y( }! X
2 q; g' W1 L2 ^) k4 J0 S M; `& 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