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1年1張父女合影 「女兒長大了,爸爸老了」 家味引共鳴


, `4 X) c  x2 S, G, l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14歲,萌爸失業了,波瀾都被父母擋在生活之外。(網上圖片)
/ l2 a! m+ c$ S9 a7 B5 Y
: o3 X$ b$ r, Y- M' X' Qtvb now,tvbnow,bttvb【明報專訊】據新京報報道,從1歲的「小米豆」,到30歲的「大萌子」,北京女孩趙萌萌的身邊,總有父親的陪伴,她的母親則用相機記錄了父女倆的30年。趙萌萌將她和父親每一年的合照上傳網絡,時光變遷下的父女情感動了上萬網友。os.tvboxnow.com+ z# `) U! h' v# Q, r

4 o9 C4 ~4 a) {4 V昨日早上,31歲的趙萌萌登錄微博後,有關自己的千餘條評論和轉發把她嚇了一跳,而被上萬網友大量關注的,是她發的一組照片——「我和爸爸30年的合影」。/ z# a& I5 b9 @, g0 V
9 V" P. z. @9 a: Q  ^
每一張相片 記父女點滴情
0 N3 ?7 c6 K% n! u
6 ~/ ^' z( ^/ h3 f2 J( t0 @「事實上這組照片是我兩個多月前發的。」趙萌萌說,6月17日是父親節,她想給爸爸一個特殊的禮物。父親節前的一天,趙萌萌跑回爸媽家,相冊中、電腦裏,從1歲到30歲,她把和父親每年的合照找了出來,「掃描、排版、製作,花了兩天時間。」
( N% P  G9 u+ T9 o0 k) F0 ~6 ^os.tvboxnow.com
2 G! A: [' I4 g7 F「1歲,爸爸當時叫我小米豆,因為我眼睛太小。」「13歲,帥哥爸爸和牙套妹大萌子,當時除了老爸,沒有男生喜歡我。」每一張圖片上,除了註明拍攝地點外,趙萌萌還寫下了當年的小故事。「從小到大,我的每一步都有爸爸陪伴。」30年的人生裏,每一天都令我感受到父親的愛。公仔箱論壇' H+ M) V. `0 [* j$ S* t4 K9 w. A

  J& O# T7 _2 C! _  Q+ I; C: s公仔箱論壇照片發出後,曾有上百人轉發,直到前天,引發萬人關注,姚晨、左小祖咒等微博名人也被戳中「淚點」。
. m9 z9 l* n2 @0 Y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o0 A3 D  T& a" J( [+ [
趙萌萌也沒想到,自己給父親的節日禮物居然引起那麼多人的共鳴,「我起初就是覺得,把我爸陪伴我的30年用畫面整理出來,呈現出一個變化,我長大了,爸爸老了。」
' a3 R- U+ l; btvb now,tvbnow,bttvb  I, T0 J2 S- \0 {/ T' P9 x
她認為反而是網友們看完照片的感觸,讓她的這組照片有了更多的意義,「比如人們對家的留戀,對父母的想念,對時光變遷的感慨。」很多人可能工作很忙,沒時間陪父母,這一點,我是幸運的,如果我的照片能提醒大家時間在流逝,提醒大家珍惜和家人的時光,我會很高興。% k9 l! n1 }/ A2 Q% A( e. z

* e3 N, t6 W& Z7 T) Q0 z8 [1 wos.tvboxnow.com3分鐘回味30年
& ~: s/ X0 L3 K% S" Z. j% p# `# M9 M1 z7 N
從「小米豆」到「大萌子」,趙萌萌說,每年一到她的生日,拍一張和父親的合照,成了家裏的傳統,而記錄的功勞全歸喜歡攝影的媽媽。趙媽媽說,給孩子拍照起初是父母很自然的行為,「萌萌剛出生,這個小生命讓人覺得特別美好。」拍覑拍覑,趙媽媽希望能用照片見證女兒的成長,身邊的爸爸成了對照,「女兒大了,爸爸也老了。」而站在幕後的媽媽,並不為畫面上缺失的自己感到遺憾,「我們一家人的照片也很多。」公仔箱論壇" V$ T( S; A2 ^: n# ~/ V* u
tvb now,tvbnow,bttvb& V2 n6 x9 h% U9 o
 作為照片上的另一位主人公,萌萌的爸爸說他看完後,高興得一晚上沒睡好,有想流淚的感動,一直在念叨「咱閨女真好,咱閨女多知道感恩啊。」得知照片也感動了不少網友後,趙爸爸想起一句他看到的評論,「用3分鐘看完了30年,好像時光一下子就過來了。」
2 ]: y# K7 V0 `+ e/ o3 k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O' z* \# ~, r) n& g4 o 今年的生日,趙萌萌沒在北京,但她會記得讓媽媽補上一張和父親的合照,「我們一家會再有一個30年。」# l% v) T, f- k$ b1 N& `- \
os.tvboxnow.com7 Q, Y" \0 ^$ t3 @
可能趙萌萌讀過豐子愷的「漸」才有感而發。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