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馮應謙、馬傑偉﹕社交媒體與國族認同

本帖最後由 felicity2010 於 2014-11-13 08:24 AM 編輯
# }* q1 Z) X( l1 D3 f公仔箱論壇
0 ?. N, e$ J% `& |, N  h馮應謙、馬傑偉﹕社交媒體與國族認同
& z) X  ]" h' W3 ^7 u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5 _2 n" i. @6 ]

- R  ~6 V9 V, _9 Atvb now,tvbnow,bttvb春江水暖鴨先知——社交媒體日漸成為社會民情的「春江鴨」。WhatsApp群組的爭吵、facebook的「unfriend」及「洗版」熱潮,往往反映着社會民情的走向。社交媒體的特性,在於用戶集體創作——對民情十分敏感、反應迅速、多元,且難以受任何「老大哥」左右。因此,社交媒體對我們研究民情走向日益重要。os.tvboxnow.com7 F$ R+ j( g9 X% U/ c6 f; ^

) J+ z5 \5 Y, K2 M+ f香港中文大學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日前發表2014年香港人的身分與國家認同調查。結果顯示,自覺是「中國人」的比率(受訪者由「香港人」、「中國人」、「香港人,但都是中國人」及「中國人,但都是香港人」4項中選出一項)見8.9%的新低。同時,香港人對解放軍、國旗、國歌、普通話及萬里長城等中國標記的自豪感,亦於2010年有下降的趨勢。香港民情對國族認同的走向,跟近年中港矛盾升温、港人對本地公共服務、物資供應以至生活漸漸受內地人流影響脗合。
& t2 `8 \) Q) V. h1 M1 U

# h+ P3 C: U% X; yos.tvboxnow.com實,早在公共輿論探討中港矛盾之初,社交媒體已就兩地的文化、生活及價值衝突鬧得熱烘烘。對內地民眾冠以蟲名、以相片挖苦的改圖及改編歌曲,早已於社交媒體瘋傳。大家在facebookWhatsApp所看到的世界,跟從電視新聞、電台節目、報章報道等所接觸的資訊,可能已經愈來愈不同。進一步而言,經常使用社交媒體接收社會資訊,會否使人們對社會的觀感——包括國族認同——產生不同的看法?
) o0 N' j3 Y4 l5 y3 w% r! Q'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A# e) y/ I- ?. i' }os.tvboxnow.com有見及此,筆者從是項調查中,抽出了兩組資料再加以分析。第一組資料,是香港人使用媒體的習慣,問及受訪者最經常接觸哪一項媒介:電視、電台、報紙、雜誌,還是社交媒體。第二組資料,是受訪者對中國標記的自豪感——解放軍、國旗、國歌、普通話,以及萬里長城。受訪者對標記給予15分,5分是最自豪,調查從而計算出受訪者對該標記的自豪感平均有多少分。
' y/ n8 X; I: C0 f4 D1 Q( R) h' m0 Q
( F2 ]& _. w  h3 S9 O/ S1 A
表一列出了受訪者按最常接觸的媒體分類下,對5項標記的自豪感的平均分。為了研究經常使用社交媒體的人會否有不同的國族認同感,筆者以
3 K3 \& L0 ?9 Q* s5 Y4 y6 r統計工具評核最常接觸社交媒體的人,其對各項標記自豪感的平均分,是否跟最常接觸其他媒體的人,存有有效的差異。表一中的平均分如有「*」號,即表示其跟最常接觸社交媒體的人的平均分,確實存有差異。5 D' e! M( `8 |* S& w
) Y+ w" `+ d: K6 R  q, l% X  P

* ~( ]+ n7 O; d! o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最常接觸社交媒體者
* {! Q- B+ V9 c" y對中國標記自豪感較低tvb now,tvbnow,bttvb2 y& w' X4 D% a' r' w

- \% w2 Y! T) E3 S) Ptvb now,tvbnow,bttvb表一所見,最常接觸社交媒體的受訪者,其對5項標記的自豪感平均分,普遍低於最常接觸其餘媒體的平均分。其中,相對於經常使用電視或報紙的受訪者,最常接觸社交媒體的受訪者對所有標記的自豪感平均分,都存在着有效的差異。換句話說,最常接觸社交媒體的受訪者,其對解放軍、國旗、國歌、普通話及萬里長城這些中國標記的自豪感,明顯低於最常接觸電視或報紙的受訪者。
1 H1 @6 u9 A' C- k& L4 t公仔箱論壇
; V3 o3 G4 p" t$ l: l  I
表一的研究發現,似乎合乎近年中港矛盾升温的社會形勢——尤其是在社交媒體不斷蔓延的情緒。值得留意的是,電視、電台和社交媒體都是較多受訪者接觸的媒介。研究結果是否意味着不同的媒體,正為不同的受眾組群塑造着不同國家認同感?公仔箱論壇7 F* w' i# ]% W& e8 C9 `$ x4 K$ @

3 G7 y. m! i0 ?# d1 |tvb now,tvbnow,bttvb公仔箱論壇( _% R9 ~$ C& E" y# p  y
因果關連需進一步研究6 j/ k8 [0 B. H4 \' I

3 M( @  c9 U' M& ?3 n6 [% g" F; ~% g公仔箱論壇在下結論前,我們應先留意是次調查的另一項研究發現:不同年齡層香港人使用媒體的習慣。研究發現詳列於表二。os.tvboxnow.com# T1 E+ U# [( g8 I% W9 Y

0 b9 Y1 i* b2 p' O# D- l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表二可見,1834歲的受訪者——80後組群——的媒體使用習慣,跟其餘80前組群可謂大有不同。有超過一半的80後受訪者最常接觸的是社交媒體,但3554歲組群則有約兩成,55歲或以上更只有1.6%。相反,80後組群使用傳統媒體的比率,則遠低於其餘80前的組群。
, v! Z! H5 U- D9 q2 m% pos.tvboxnow.com

: ?$ H% p/ ?$ y把表一及表二一併思考,可以得出兩個推論:os.tvboxnow.com/ h" F" Y/ o' u# ]1 `! [) j& K
# S, j/ z! K, F+ H; d( ?
一、在社交媒體中成長的年輕一代,其接收和消化社會資訊的環境跟上一代不同,也因而孕育出不同的國族認同感;
9 h1 J- b3 U( u4 s  R  Fos.tvboxnow.com二、反過來說,同樣的數據也可演繹為:年輕一代的國族認同感跟上一代不同。由於他們較多使用社交媒體,所以得出最常接觸社交媒體的受訪者,其國族認同感普遍低於使用其他媒體受訪者的研究發現。
! q* G4 x3 [4 H' _9 R  _os.tvboxnow.com

# x; i2 L% K1 o+ m" M個推論的關鍵,在於把哪一組資料作為自變項(Independent variable)來解說。數據目前點出媒體使用習慣、國族認同感及年齡組群之間,存在一些關係,但其因果關連仍要進一步研究。不過,姑勿論是哪項推論,社交媒體作為社會民情「春江鴨」的角色,是愈來愈明顯的。
+ c0 U2 ~* }9 \+ ]公仔箱論壇

# p8 z0 j9 H; [2 `& x( c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1 \0 w% e7 v$ }6 i0 ?8 [1 l+ A公仔箱論壇作者馮應謙是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馬傑偉是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os.tvboxnow.com/ E6 P6 E1 D: Z

9 [4 a) j- C! h7 r
7 p9 M4 l$ C" `0 H! i& U7 D7 Ttvb now,tvbnow,bttvb
) T) s; {8 F1 v9 O3 a  v# |公仔箱論壇
: K8 p+ Y4 K. q" n: D0 y! c0 v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戶組無法下載或查看附件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