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b now,tvbnow,bttvb/ E" K5 U9 q6 v U
) Y* I' y2 |5 c/ O
V- I* _2 _( O10月5日電/據諾貝爾獎官網消息,中國女科學家屠呦呦等3人獲得今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屠呦呦是首位獲得諾獎科學類獎項中國人。85歲的屠呦呦與另外兩名美日科學家William C. Campbell、Satoshi mura分享今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屠呦呦多年從事中藥和中西藥結合研究,突出貢獻是創制新型抗瘧藥———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 ( \* E; b' d+ w! k3 x2 F) R" i3 V
, N. b: C1 F" G' K- h7 Y9 l 法制晚報報道,,屠呦呦生於1930年12月30日生,是我國著名的藥學家,中國中醫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青蒿素研究開發中心主任。1980年聘為碩士生導師,2001年聘為博士生導師。多年從事中藥和中西藥結合研究,突出貢獻是創制新型抗瘧藥———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 os.tvboxnow.com6 {) @) p2 i9 g9 y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6 N. G/ J6 Q# Y! R) ^
2011年9月,獲得被譽為諾貝爾獎“風向標”的拉斯克獎。這是中國生物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世界級最高級大獎。該獎項的頒獎詞寫道:“屠呦呦的這一發現,緩解了億萬人的疼痛和苦惱,在100多個國家拯救了無數人的生命,尤其是兒童的生命。”
$ o2 _9 Y+ {. k! Y6 P6 a公仔箱論壇
; X+ C; ^# q4 x* t. C; ]os.tvboxnow.com 據世衛組織2009年的統計數據,世界上約有2.5億人感染瘧疾,將近100萬人因感染瘧原蟲而死亡,如果沒有屠呦呦發現的青蒿素,那麼2.5億瘧疾感染者中將有更多的人無法幸存下來。 tvb now,tvbnow,bttvb* i8 W3 V( i* [! m3 e0 C
2 e4 }: V- d7 }% ^ 拉斯克基金媒體負責人此前接受法晚記者採訪時評價稱:“屠呦呦教授是一個很優雅的人,總是保持笑容。她領導的團隊將一種古老的中醫療法轉化為最強有力的抗瘧疾藥,使現代技術與傳統中醫師們留下的遺產相結合,將其中最寶貴的內容帶入21世紀。”
0 |3 ^ v2 O0 `! G# b @os.tvboxnow.comos.tvboxnow.com# _# p. B# g) U q3 `5 ?7 H
美國主流媒體也曾對屠呦呦的研究成果予以高度評價。《紐約時報》援引世界衛生組織的評論說,這種藥物是消滅這種疾病的“首要療法”。
t4 w. e1 s; f7 y: cos.tvboxnow.com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c$ x7 Z' G1 l/ a- z
屠呦呦課題組搜集了808味可能抗瘧的中藥,1971年10月4日,經歷了多次失敗後,在實驗室裡,屠呦呦終於成功提取到青蒿中性提取物,獲得對鼠瘧、猴瘧瘧原蟲100%的抑制率。
/ h& k0 p5 s' C; k5 B) z" h% t6 R- i+ N2 K
人物:我只是一個普通的植物化學研究人員 os.tvboxnow.com. M5 v7 Z; p' \1 l! u/ v
1 h M. U# W7 |5 s' v$ N
2011年,屠呦呦接受了美國《臨床研究期刊》的專訪,她表示,在經過了那麼多次的失敗之後,當時自己都懷疑路子是不是走對了,當發現青蒿素正是瘧疾克星的時候,那種激動的心情也是難以表述的。
2 C4 D; z$ Z6 l* w+ f+ I1 eos.tvboxnow.com
7 ]" M) P2 G- |) k: p- a公仔箱論壇 屠呦呦稱,自己只是一個普通的植物化學研究人員,但作為一個在中國醫藥學寶庫中有所發現,並為國際科學界所認可的中國科學家,她為此感到自豪。
- q% t% y& ` C% k* Y+ Q% mtvb now,tvbnow,bttvb
4 z$ ]6 p4 a- ?& J# _" v+ A* q( ], ^ 諾貝爾醫學獎得主約瑟夫·戈爾斯坦曾說,“生物醫學的發展主要通過兩種不同的途徑,一是發現,二是發明創造。”屠呦呦表示,“很榮幸,這兩條路我都走了”。 & E5 a0 U' {6 @0 C7 Y
# L( U9 ?4 |2 g! W; M# J# o4 X6 y 因為沒有博士學位、留洋背景和院士頭銜,屠呦呦被戲稱為“三無”科學家。據了解,前些年屠呦呦曾幾次被提名參評院士,但均未當選。 5 t$ c5 x( |7 t% D6 e, v6 M
$ q! C5 L' r. n2 I1 z! G' v+ a/ x
釋疑:諾獎獲得者緣何年齡偏大? ; D4 Z+ b7 }- }7 i5 p
; |4 e" v- e6 wos.tvboxnow.com 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平均年齡是59歲,而剛剛獲得諾獎的屠呦呦已是85歲高齡。為何諾獎獲得者年齡普遍偏大?中國工程院院士、解放軍總醫院陳香美教授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一項重要的科研成果從提出到獲得諾貝爾獎一般需要數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因為科研成果需要反覆檢驗。有的科學家可能年輕時就提出一項新發現,但可能幾十年後才能獲獎。如華裔科學家高錕從1966年提出光纖通信理論到2009年獲獎,經歷了43年時間。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8 h9 y9 t5 D1 J* S- z3 }
/ j2 P7 w/ n; m" P: Y 正如2008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錢永健所說,“我的論文發表15年後,我便獲得了諾貝爾獎,這點和‘光纖之父’高錕相比,我是幸運的”。今年因“上帝粒子”而獲獎的兩位科學家已年近八旬,他們的理論從提出到被證實,再到獲獎,時間跨度也近半個世紀。即使如此,該理論也並非完美。
3 Y, z# Y, Y1 e0 r" w
2 A) y8 u A3 z/ X9 Cos.tvboxnow.com 當然,有時科學發現被證實也會很快完成,比如1956年楊振寧、李政道發現宇稱不守恒定律,在吳健雄1957年的實驗中得到證實,引起科學界的震蕩,同年二人獲諾貝爾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