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中國三十年階層躍動!九次機遇改變命運!(組圖)

在1978年前,中國人階層身份的獲得是先賦性的︰工人、貧下中農、地主富農、資產階級或者其他,不同身份的人有著明顯不同的社會地位。而且,頻繁的政治運動使得社會流動處于失序的狀態之中。正如陸學藝在《當代中國社會流動》中所言,在改革開放之前,中國的政治運動連綿不絕,經濟劇烈變動,社會政策多變。這樣的制度、政策和社會結構變動,直接影響著人們的社會流動,個人、家庭乃至某個社會階層的社會地位的獲得和沉浮,都不能由他們自己掌握,而是由當時的制度、政策的變化來決定。
2 @/ G% I  A4 K4 J1 Eos.tvboxnow.com1977年作為恢復高考的第一個年頭,顯然有著特殊的意義。這一年冬天,全國有570萬考生走進了被關閉十多年的高考考場,迎來改變自身命運的重要時刻。而從整個社會結構來看,恢復高考這一舉措,使得原本幾乎完全凝固的社會階層重新獲得分化與流動的生機。盡管,事實上絕大多數人並不能夠擠過那道剛剛連接上的獨木橋。公仔箱論壇  k( ?. u' N+ r: S" l* V- r( r+ C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中國開始了第二次重大制度變革。對大多數人來說,覺察游戲規則變化時間的先後、手中資源佔有的多少,以及他們改變自己命運的決心與能力,逐漸成為了塑造他們生活品質的根本因素。隨著政治從社會生活緩慢抽離,個人得以成為自身命運的主人。
8 b& z4 e0 [3 stvb now,tvbnow,bttvb粗略說來,我們可以大致將這30年改變命運的重大機會羅列如下︰
1 c, n* |: Q3 H, @/ s, A

恢復高考

高考——1977年是中國才子們的狂歡年,高考的大門重新開放,這仍是中國人改變命運的最重要路徑。以200 8年高考的錄取率為例,最高的省份達76.8%,即使是最低的省份,也有33%。這和30年前相比,已是天壤之別。
: C3 S+ k. d- D* O6 Q9 f# ]: I" \" Dos.tvboxnow.com

倒爺——1979年後,國家實行原材料價格改革,形成了所謂價格“雙軌制”。“雙軌制”是“倒爺”階層形成的重要原因,另一個原因是中俄邊境貿易的開放,造就了“國際倒爺”。當年一句流行的諺語是“十億人民九億倒,還有一億在尋找”。“倒爺”雖被人詬病,但在客觀上融化了計劃經濟的堅冰。tvb now,tvbnow,bttvb; I9 v5 z; u6 W) T1 \

80年代廣東民工潮

打工潮——1984年,中共中央一號文件規定“允許務工、經商、辦服務業的農民自理口糧到集鎮落戶”,20多年嚴苛的城鄉隔絕體制終于有所松動。此後幾年間,大批農村剩余勞動力向鄉鎮轉移。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隨著沿海地區的開放,農民涌向沿海的大城市。1992年鄧小平南巡之後,打工潮呈波瀾壯闊之勢。最新的《經濟學人》雜志預測,中國剩余勞動力10年內不會枯竭。os.tvboxnow.com8 M4 K/ c7 G. M$ R

1985年6月4日中國政府決定裁軍100萬

裁軍——新中國建立後,歷經十次裁軍,其中1985年的百萬裁軍最為引人注目。
2 R% D$ }) y3 M: y4 q" Los.tvboxnow.com

1991年股民在證券公司門外站在梯子上看行情。

炒股——1990年底,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相繼成立,從此股民成為一個龐大的群體,在不同的時期上演各自的悲喜劇。
+ p0 k# h0 T, `5 [

下海——同樣是受南巡講話的影響,1992年在政府的中低層官員中出現了一個下海經商熱,據《中華工商時報》的統計,當年度全國至少有10萬黨政干部下海經商。+ j7 o3 I  c: U; {
留學——上世紀80年代以及90年代前期,中國海歸主要是在科技教育領域做出了貢獻。到了1990年代後期,當代海歸在創業方面開始發揮突出作用。公仔箱論壇" B) |7 o9 G' ~" q: c
新經濟——新經濟時代,一批網絡新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崛起,與之前“92派”不同,他們的企業與政商幾乎毫無瓜葛。tvb now,tvbnow,bttvb2 j( o) r/ _1 N+ b) [
海選——當李宇春成為超女冠軍時,她不經意間完成了中國人命運改變的民主轉型,盡管在某種程度上這只是一種商業的幻象。tvb now,tvbnow,bttvb. H7 `& ]; m5 O. N% f$ v
隨著社會轉型的推進,改變個人命運的機會表現出波浪狀的演進態勢,每隔若干年就有一個改變,總體趨勢也在與體制逐步拉開距離。然而,改革所開啟的向上流動的命運之門,是否還會越開越大,或在一個階段的階層關系調整之後,因為既定利益階層的阻擾,因為改革的乏力,而再度趨于封閉?當應屆大學畢業生在各個求職會上不斷消耗自己的青春熱情,卻只能獲得微不足道的薪水時,或者我們對于這個問題不再有那麼確切的答案。所以,回望30年的社會流動,我們時而歡欣,時而隱憂。* I  [9 p6 }' g  ~: _% e
thanks for sharing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