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台 古今風雲人物 - (335) 蘇軾 (三) - 科舉改革 - 15-10-2016
, 描述: 【節目主持】:張偉國、曾卓然
每集會介紹古今中外的已故人物,透過這些傳奇人物的風雲事跡,加深大家對歷史的認識。
【節目主持】:張偉國、曾卓然
【檔案格式】:mp3, lrc
【檔案數目】:2
【下載方式】:直接下載
【檔案容量】: MB
【下載連結】:
蘇軾 (三)︰科舉改革
宋真宗晚年多病,而劉皇后精明能幹,甚得真宗信任倚重,國家政務,多由劉皇后處分,劉皇后用人施政,敢於打破常規,例如宋初有「南人不拜相」的慣例, 劉 皇后大膽起用南方士人,扳倒老臣宰相寇準。另一位宰相丁謂以為劉皇后是無知女流,圖謀獨攬大權,被劉皇后察覺,貶死海南島,劉皇后的權勢非常顯赫。真宗駕 崩,劉皇后認作親生的兒子繼承帝位,是為宋仁宗。仁宗年幼,劉皇后以皇太后身份臨朝聽政,史書記載,劉太后有呂后、武則天之才,但無呂武之惡。 她先後以皇后、太后身份主政差不多二十年 法度嚴明,宋朝政局穩定,經濟繁榮。明道二年(1033年)三月,劉太后病逝,享年六十五歲。仁宗親政,而劉太后掌權二十年所建立的保守官僚,成為仁宗親政的障礙。
仁宗嘗試借新進士大夫之力,打擊以宰相呂夷簡為首的舊官僚集團,於是引發一連串政治爭議,而新進士大夫,例如范仲淹、歐陽修等,憑自己的才幹、學識、德行,登上政治舞台,成為當時的士林領袖、改革先驅。蘇軾正是出生並成長於這個新舊交替的時代。
宋朝讀書人希望進入仕途,成為朝廷官員,通過科舉考試是重要途徑之一。唐朝雖然已經開科取士,但唐朝每科取錄人數不多,而唐朝官員多數並非進士出身,世家大族子弟,仍然佔相當大比例。宋朝建立,承接唐末五代亂世之後,舊有的世家大族已經沒落,宋太祖、太宗重用文臣,民間士人應運而起,宋初開科取士,每科錄取進士數百名,成為文官主要來源,因此宋初民間有〈神童詩〉勉勵小孩勤力向學:「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又有“”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鍾粟」的說法,不少貧寒士子,通過科舉考試成為朝廷大臣,從此改變個人以及宗族的社會地位。
眉州蘇氏世代務農,從未有人出仕任官,至蘇軾的祖父蘇序,培養子弟讀書應試,蘇序的第二子蘇渙,考中宋仁宗天聖二年進士,出任陝西寶雞知縣,使蘇家成為士大夫之家。蘇渙的弟弟蘇洵,二十七歲開始發憤讀書,又教導兩個兒子蘇軾、蘇轍學習古文經典,準備參加科舉考試。宋仁宗嘉祐元年(即公元1056年),蘇洵與蘇軾、蘇轍父子三人前赴汴京,拜謁當時的文壇領袖歐陽修,蘇氏三人的文章受到歐陽修的讚賞,認為「雖賈誼、劉向不過也!」汴京士大夫爭相誦讀,文名因而大盛。當時蘇軾十九歲,而蘇轍十七歲。
歐陽修出身寒微,父親歐陽觀五十歲中進士,出任地方小官,為人清廉剛直,仕途阻滯,母親鄭氏是歐陽觀繼室。歐陽修四歲時父親病逝,家中一貧如洗,寡母與歐陽修及幼妹只得投靠在隨州任職的叔叔,由於家貧,由母親啟蒙識字,以沙盤作紙,荻桿作筆,於是有「歐母畫荻」的故事流傳。歐陽修讀書非常用功,但不懂考試竅門,所以兩次應考落第,直至天聖六年,他到漢陽拜謁名師胥偃,學得撰寫應試文章,天聖七年,得胥偃舉薦,考中國子監入學試第一名,天聖八年(公元1030年)中進士甲科第十四名。中進士之後,授官「西京留守推官」,宋朝的西京是洛陽,行政長官稱為西京留守,推官是留守之下的小官,掌管司法刑案。當時的西京留守是文壇領袖錢惟演,他的幕下有尹洙、梅堯臣、富弼、蘇舜欽等新進名士,可謂人才濟濟。幾年之後,景祐元年(公元1034年),歐陽修調回汴京,授官館閣校勘,第二年,捲入景祐黨爭,因聲援范仲淹,被宰相呂夷簡指為「朋黨」,貶到長江三峽的夷陵縣,仕途受到重大挫折。其後多年,歐陽修一直仕途不暢,在外地任官,但在文壇名氣不斷提升,成為當世的文壇領袖。直至嘉祐初年,歐陽修的好朋友韓琦、富弼執政,重新得朝廷重用,嘉祐元年(公元1056年),奉命出使契丹,回朝覆命之後,嘉祐二年正月,被任命為權知禮部貢舉,主持這一年的開科取士,蘇軾兄弟在這一科高中。其後,歐陽修獲任命為「權知開封府事」,他的前任,就是名聞天下的包拯。
本帖隱藏的內容需要回復才可以瀏覽
使用 Megaupload時,會出現空白頁問題: 只要在空白處點選滑鼠右鍵; 編碼>>其它>>Unicode(UTF-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