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釣魚島外交風波引出的稀土問題 林行止

本帖最後由 felicity2010 於 2010-11-4 08:36 AM 編輯
4 `! |0 G/ `1 E- i; j7 D; ~; o8 `) q: R9 x8 [; f
釣魚島外交風波引出的稀土問題  林行止
# y& L' [0 t6 L6 I0 @7 S/ ~

4 C) r4 u7 K- i$ k* `& wos.tvboxnow.com一、
os.tvboxnow.com% \' v' G# |3 e* }3 {3 u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1 r; r3 }, |0 K6 J' h
除了外交風波,釣魚島主權紛爭引出另一項令世人矚目的事,此為中國在事發後馬上向日本作出可能中止稀土對日本輸出的「溫馨提示」,令稀土突然成為全球大熱的商品稀有商品;雖然中國忙不迭指出不會因此對日本實行稀土禁運,但輸日(其實歐美亦如此)稀土無論速度上或數量上,已無復舊觀。
" y, |% d) E2 P# b+ o' H/ }9 }
os.tvboxnow.com! e! z) o; y9 v3 o' R7 H7 n
稀土本來並非中國「獨有」,只是中國有計劃的開發和生產,加上國家高科技研發計劃數度以此為重點項目,投入不少人力物力資源,還有國營事業有可以不計成本的優勢,令外國競爭對手紛紛結束營業,造就其獨佔(Monopoly)市場的地位;不過,因為開採過甚,據中國商務部十月中旬透露的訊息,中國已知的稀土蘊藏,若以目前的進度開採,十五年至二十年後便「發掘殆盡」,屆時必須進口以供內地工業之用。統計顯示,一九九六年,中國稀土蘊藏量四千三百萬噸,佔全球稀土百分之四十三;二○○九年的數字分別跌至二千七百萬噸及百分之三十。數量萎縮當然是因大量開採、「買少見少」,而比率下降則是外國的稀土大多仍存於地下。
) H9 r/ j3 n+ s. y4 E. ^) D! g3 \os.tvboxnow.com

& a! f- F+ i6 P4 Ios.tvboxnow.com中國對此稀有資源的出口限制,遠在釣魚島撞船事件前,去年上半年及下半年的出口量分別為二萬二千二百八十三噸及二萬八千四百一十七噸,今年上半年只輸出七千九百七十六噸。世界市場需求殷切,但中國稀土出口量下降,固然是提價的市場策略,亦有防止此礦物提前耗盡主動減少出產,同時為了減輕環境污染的多重考慮。若把減少稀土出口與撞船事件畫上等號,是不公允的。
$ A2 p' H2 `* z% D9 [os.tvboxnow.com

0 Z9 V2 m, C  K) ^  d/ J+ t球上礦物有時而盡,是正常的。有些是真的已用罄,無「存貨」,如提煉鋁的催化劑冰晶石(Cryolite),最後一個礦坑(位於格陵蘭)已於八十年代中期因礦藏用盡而關閉;但亦有一些因為不斷有新發現而令「存量將盡」的預測失準,鋅礦便是顯例。這種「測不準」的例子,歷史上所見多有,馬爾薩斯在一七九八年預測人口幾何級增長將令耕地不足導致大饑荒死人無數最終令人口萎縮的預言,便錯得離譜,是大家熟知的例子;另一少為人知的「測不準」例子是英國經濟學家哲逢士(W. Jevons)於一八六五年預測英國煤礦將盡(工業革命工廠星羅棋布消耗大量能源),當然亦遠離事實……;近例則有一九五年美國地質局公布鋅蘊藏只有七千七百萬噸,半世紀後的二○○○年,存量已增至二億零九百萬噸(這五十年內發現新礦達二億九千三百萬噸)。至於稀土究竟屬於哪一類,真的快將「無貨」抑或蘊藏量持續有所發現?筆者傾向後一類,因為經過今次可能斷貨驚魂,各國必然會不惜工本四處發掘,結果有新發現可能性高據說月球稀土蘊藏甚豐,當然開採成本亦昂因為近二十年來各國均依賴廉價中國稀土,忽略了開採本身的稀土礦遑論進行探勘,等於「潛質」仍在,有所發現便不足為奇;有不少論者甚至認為不出十年中國對稀土的壟斷局面便會被打破。tvb now,tvbnow,bttvb; R& v8 ?* m$ B4 h: r6 o, C9 N
公仔箱論壇& z0 d! v$ M: ?- z
二、os.tvboxnow.com1 Q# f7 f$ q$ I' z1 t' z* I! Y
美國軍方智庫環球安全分析學社的研究員赫斯特(C. Hurst)今年三月在該學社網站(www.IAGS.org)發表題為〈西方能從中國的稀土工業學到什麼?〉(〈China’s Rare Earth Elements Industry: What Can the West Learn?〉)的長文,顧題思義,是對中國稀土生產、研究及政策的最詳盡分析。6 u7 D( v; K" K0 H  o

8 Y- F. }1 Q8 E7 n公仔箱論壇
土為瑞典陸軍中校阿軒尼亞斯(C. A. Arrhenius)一七八七年於斯德哥爾摩近郊偶然發現,時只稱「罕見的黑礦」,經過北歐礦物學家多年的「分解」,發現其含多種礦物元素後,一七九七年稱為「新土」,至一八六年才被德國地質學家定名為「稀土」。但它非土非稀,稀土是典型的「起錯名」。, ]1 y  c# z$ z
' @2 X4 Y, t; d) Q2 b
直至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世上最大的稀土礦在美國加州帕斯山(Mountain Pass),此地發現稀土甚富傳奇。四十年代,美國原子能委員會以厚酬鼓勵地質學家勘查鈾礦(美國要大量生產原子彈以應付蘇聯的威脅),一九四九年兩名「掘鈾人」以為帕斯山有鈾礦,哪知經美國地質局化驗後,證實只有稀土。此稀土礦後來落入Molybdenum公司之手並於一九五三年正式投入開採,在往後三四十年,該礦成為世界稀土主要供應者。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3 Y) [. Q5 D$ |4 j
/ }, H+ e: @2 r% `
中國早於一九二七年發現稀土,著名地質學家(古生物學學家、教育家及社會活動家〔九三學社社員〕)丁道衡在內蒙白雲鄂博發現鐵礦,七年後其鐵砂證實含有稀土成分,五十年代後期,以包頭鋼鐵廠名義提煉該礦鐵砂同時生產稀土(一九六三年成立包頭稀土研究所,現為世上規模最大的稀土研究所);山東、四川、江蘇、廣東、湖南、廣西和福建都有稀土礦。令中國稀土在世界市場獨佔鰲頭的,國家政策之外,是一九五一年獲哥侖比亞大學化學博士徐光憲(一九二○-)的「串級萃取理論」,解決了稀土分離的難題,此法在內地稀土礦區全面使用,令稀土產量大躍進(在一九七八至一九八九年間,中國稀土產量平均年增幅四成)以至現在佔有九成以上的世界市場。os.tvboxnow.com  M  w7 k9 w& ?. q& X# a& v6 N9 _) `

2 ?. r  L# [4 t/ Z1 w& J# l4 D九十年代,中國大量出口稀土,令其價急挫,無法削減成本的美國稀土公司因此相繼倒閉或只能維持最起碼的生產(中國的說法則是這些公司分離稀土的科技不如中國,即技術落後無法與中國競爭,中國遂一步一步地成為最大稀土生產者與供應者),了解稀土的稀用者及實用價值,中國重點研發稀土;一九九二年,鄧小平對稀土發展大有所成躊躇自得,說出「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的豪言壯語,同年國務院批准成立「包頭稀土高科技工業發展區」;包頭稀土研究所兩位研究員於一九九六年在一份報告中指出:「中國突然冒起成為稀土主要生產者、消費者及供應者,是八十年代最重要的發展。」一九九九年,江澤民指出:「提高發展及應用稀土並把資源優勢化為經濟優勢。」中國稀土工業從此執世界牛耳。
( t3 U7 Z  o) }6 u6 W
4 j8 O1 W% @" B- s! G6 y3 I
國仍可「壟斷」稀土多少年?誰亦說不準,因為這要看西方國家分離稀土技術的發展及環保分子的取態而定;無論如何,在十年八年內,中國仍能有效地調節其供應及價格。美國現有數家上市的稀土公司如紐約證交所編號MCP及美國證交所編號REE,它們的股價真的被中國的稀土策略牽着鼻子走,當中國稀土出口有阻滯時,其價急揚;反之,當中國宣布稀土恢復出口時,其價暴挫。這是投資者應予留意的發展。
1

評分次數

  • jjwah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