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電/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張亞中今天在《中國時報》發表“仇恨不會是美學”的評論文章,全文如下:
" @- B- H2 \3 a( Y( k" y,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7 E) Y# M. l: l M' Atvb now,tvbnow,bttvb 仇恨不僅不會是一種美學,也不會給人們帶來自由。仇恨只會讓自己陷入無盡的痛苦深淵,最終不能自我解放。更可悲的,當這些仇恨者不寄望從彼此的寬容來救贖,而是讓更多的仇恨站在自己這一邊時,他們把自己的仇恨傳染給他人,讓整個社會難以救贖。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n3 C+ i& K c
2 s" g! m- R, ^* Z 某家媒體的社論〈慈湖謁陵的暴力美學〉,正是這種將仇恨視為最高訴求的文字展現。文字放在報紙最重要的位置,正如同一幅畫放在展覽廳最矚目的地方,它想傳達的是,“仇恨”是他們鑒賞美學的角度,所謂的“尊重、包容、慈悲”都最好丟進角落的垃圾筒。 公仔箱論壇# w( _) ~- x$ L5 n5 v/ R; i7 T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8 r/ T4 @2 W# N, U2 A
中華文化重視慎終追遠。孔子說,“爾愛其羊,我愛其禮”,其實不僅是祭祀品,連高掛的所有牌位其實均只是法相而已,重要的是一顆慎終追遠的心。也就是這顆心,我們會在世界各地遙祭黃帝,在忠烈祠緬懷義士,在清明節掃墓祭祖,或在家中的祖宗牌位前點一柱香。就是這一顆慎終追遠的心,得以維繫我們社會良善價值的禮。
6 Z; `- K3 y2 B7 l8 U, R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g6 |' z/ `5 I! d# P5 j7 l) G 虔誠的基督徒、佛教徒在用膳以前,總是會合掌感恩。人們感恩的不是上帝或佛祖為他燒飯煮菜,而是此時此刻要多少的因緣具足而致。沒有風調雨順,沒有農夫的辛勤工作,沒有商人的運送,沒有家人的燒煮,沒有自己的身體健康,沒有親友的相伴,怎麼能享有如此的一頓餐食。就是這種感恩的心,讓我們的社會有了溫度。
' Y# T) `3 {2 w6 P3 B" t. N0 u3 L% r6 _公仔箱論壇os.tvboxnow.com F5 [# g# G" x3 K9 C+ i
黃帝是誰並不重要,甚至有沒有黃帝也不重要,但是我們總不會是從石頭裡蹦出來的。感念我們黃皮膚黑髮的祖先,並不表示我們在其他民族祭祀其先祖時就會嘲諷輕視,“祭黃陵”有必要如此撻伐嗎?蔣介石、蔣經國的歷史功過自有後人評述,但是當他的信仰者、追隨者願在他的祭日前往其百年安葬之地,鞠三個躬,有必要如此口誅筆伐嗎?
, x( k5 F0 W [- l% v6 r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 g+ t5 v1 F( l2 \, O$ O# ? 每一個人都有良知與赤子之心,但是千萬不要被自己的立場及仇恨所蒙蔽。不要再以“面對二二八,再多的鞠躬道歉都不夠;面對兩蔣,一個鞠躬都是不義且多餘”的心態來處理台灣人民的共同記憶。 " W, f/ u# A1 Q$ i% s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P: Y& T/ E$ r" r; q
〈慈湖謁陵的暴力美學〉這篇社論反映出的是:一群人希望台灣能夠徹底的“去中國化”,因此,他們不願意看到任何“祭黃陵”的活動;這一群人也希望台灣能夠“去中華民國化”,但是在國際政治不容許,自己又無力搞台獨的情形下,只得採行“去1988年以前的中華民國化”,因此,他們不僅要徹底否定兩蔣時期對台灣的貢獻,還要完全地醜化、妖魔化這兩個人以及他們曾經所屬的政權。 公仔箱論壇! I3 d8 H/ A, t2 r* |& l! J" @
" t2 D. @) D& Z/ c公仔箱論壇 這一種帶著仇恨的“分別心”正在侵蝕台灣的社會,它讓台灣社會忘掉了什麼是“尊重”,什麼是“包容”,什麼是“慈悲”。他們的“仇恨心”在不停地告訴社會,只有他們的“正義”才是正義,其他人都是塗脂擦粉的不義。這一群人,已失去慎終追遠應有的“禮”,也喪失了“吃果子拜樹頭”應有的“感恩”,他們只有自己與仇恨。 tvb now,tvbnow,bttvb& ?" d3 y# ]7 x% d5 A
- U- x* I, z4 Z P& Z
這一群人從來不曾告訴民眾,他們仇恨的“分別心”會給台灣社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代價有多大?台灣真的可以“去中國化”嗎?真的可以“去中華民國化”嗎?真的可以“去兩蔣化”嗎?或許有些人認為可以,並為未來畫了一幅他們認為是美景的圖畫,但是,仇恨顏料交織的作品不會美麗,尊重與包容才是台灣需要的美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