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是我國三大著名內家拳拳種之一。 起始於明末,盛行於晚清,迄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起始於明末,盛行於晚清,迄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歷代名人輩出,影響極大,流傳甚廣。歷代名人輩出,影響極大,流傳甚廣。
形意拳作為博大精深的中華武術內容之一,經過歷代傳人不斷鑽研、實踐、總結、提升,逐漸形成較為完整的理論體系。 形意拳作為博大精深的中華武術內容之一,經過歷代傳人不斷鑽研、實踐、總結、提升,逐漸形成較為完整的理論體系。其各派拳法雖各有千秋,便其拳理卻淵源頗深。其各派拳法雖各有千秋,便其拳理卻淵源頗深。 講究以意領氣,以氣導力,意形二表,形意一體。講究以意領氣,以氣導力,意形二表,形意一體。透過對形與意的相互調節,內與外的相互作用來達到體用兼修的功效。透過對形與意的相互調節,內與外的相互作用來達到體用兼修的功效。 形意拳的科學原理體現了我國道統民族文化的精髓。形意拳的科學原理體現了我國道統民族文化的精髓。它以冶煉操守、強健體魄、造福人類的宗旨,不僅有強身健體,修心養性,祛病延年之功效,而且具有富於實戰的技擊效果。它以冶煉操守、強健體魄、造福人類的宗旨,不僅有強身健體,修心養性,祛病延年之功效,而且具有富於實戰的技擊效果。在歷史上,形意拳諸多武術前輩曾憑著精湛的技藝,譜寫了一曲曲扶正祛邪,保家衛國的正義之歌。在歷史上,形意拳諸多武術前輩曾憑著精湛的技藝,譜寫了一曲曲扶正祛邪,保家衛國的正義之歌。當前,形意拳術及其精神以其強大的生命力日益普及和光大。當前,形意拳術及其精神以其強大的生命力日益普及和光大。
形意拳的起源和創始人關於形意拳的起源各有所傳,其說不一。形意拳的起源和創始人關於形意拳的起源各有所傳,其說不一。 影響較大的說法有兩種︰影響較大的說法有兩種︰
一說為南宋愛國名將岳飛所創。 一說為南宋愛國名將岳飛所創。根據二十年代李劍秋先生編著的《形意拳初步》一書中援引清乾隆十五年(西元1750年)戴龍邦所著《心意六合拳譜》序言中說“余嘗擬論為著,此心耿耿,易其有極,見岳武穆王拳譜,意即純之粹,語亦明暢。急錄之,以志余愛慕之誠…王(即岳飛)當童子之時,受業於師,名曰︰‘意拳’,神妙莫測,蓋以古未有之技也。王以後,金、元、明代鮮有其技…獨姬公,名際可,字隆峰。生於明末清初,為蒲東諸馮人氏。訪名師於終南山,得武穆王拳譜。後授於曹繼武先生於秋蒲先生習武十年有二,技勇方成。”此序言是迄今為止所發現的關於形意拳起源的最早資料。根據二十年代李劍秋先生編著的《形意拳初步》一書中援引清乾隆十五年(西元1750年)戴龍邦所著《心意六合拳譜》序言中說“余嘗擬論為著,此心耿耿,易其有極,見岳武穆王拳譜,意即純之粹,語亦明暢。急錄之,以志余愛慕之誠…王(即岳飛)當童子之時,受業於師,名曰︰‘意拳’,神妙莫測,蓋以古未有之技也。王以後,金、元、明代鮮有其技…獨姬公,名際可,字隆峰。生於明末清初,為蒲東諸馮人氏。訪名師於終南山,得武穆王拳譜。後授於曹繼武先生於秋蒲先生習武十年有二,技勇方成。”此序言是迄今為止所發現的關於形意拳起源的最早資料。 因此,後人均以此為據。因此,後人均以此為據。由於岳飛是我國歷代為人所敬仰的民族英雄,借岳飛之名有利於形意拳的廣泛傳播,亦合形意拳強種強國之宗旨。由於岳飛是我國歷代為人所敬仰的民族英雄,借岳飛之名有利於形意拳的廣泛傳播,亦合形意拳強種強國之宗旨。因此這種說法極易被廣大武術家所接受,輾轉流傳至今。因此這種說法極易被廣大武術家所接受,輾轉流傳至今。
另外一種為流傳說法,即形意拳創自北魏時來我國傳教的印度僧人菩提達摩。 另外一種為流傳說法,即形意拳創自北魏時來我國傳教的印度僧人菩提達摩。在孫祿堂先生所著《形意拳學》及凌桂清先生所著《形意五行拳圖說》兩書中均持有此觀點。在孫祿堂先生所著《形意拳學》及凌桂清先生所著《形意五行拳圖說》兩書中均持有此觀點。 書中說︰“自達摩高僧來中國傳教九年,於嵩山少林寺面壁坐化。後人慕名來,為紀念達摩傳教精神,曾有詩雲︰‘達摩西來一字無,全憑心意下功夫。’”而嵩山少林寺很早就流傳著“心意拳術”,亦稱“心意把”。書中說︰“自達摩高僧來中國傳教九年,於嵩山少林寺面壁坐化。後人慕名來,為紀念達摩傳教精神,曾有詩雲︰‘達摩西來一字無,全憑心意下功夫。’”而嵩山少林寺很早就流傳著“心意拳術”,亦稱“心意把”。而形意創即為“心意六合拳”。而形意創即為“心意六合拳”。 據黃新銘在《心意六合源法初探》一文中考証︰“心意把”共有十二大勢,十二種變化。據黃新銘在《心意六合源法初探》一文中考証︰“心意把”共有十二大勢,十二種變化。這與文獻中記載的“心意六合拳法”前後各六勢是一致的。這與文獻中記載的“心意六合拳法”前後各六勢是一致的。 故先輩們以此著書立說,廣為流傳。故先輩們以此著書立說,廣為流傳。
姬隆峰應是心意六合拳的創始人。 姬隆峰應是心意六合拳的創始人。據文獻記載姬氏曾讀書古寺。據文獻記載姬氏曾讀書古寺。 見雄雞相爭,悟其理,於是變槍法為拳法,這與姬氏後人所著《先祖際可傳略》中“際可居少林寺十年,傳藝多人”是吻合的,《姬氏族譜》也有姬隆峰傳藝河南的記載。見雄雞相爭,悟其理,於是變槍法為拳法,這與姬氏後人所著《先祖際可傳略》中“際可居少林寺十年,傳藝多人”是吻合的,《姬氏族譜》也有姬隆峰傳藝河南的記載。《心意六合拳譜》序文作者及以後序文作者均系河南人。《心意六合拳譜》序文作者及以後序文作者均系河南人。 何況此拳最初流傳於河南。何況此拳最初流傳於河南。 “心意把”應是“心意六合拳”的初期拳法。“心意把”應是“心意六合拳”的初期拳法。雍正十一年已修訂 “心意六合拳譜”乾隆四十年有千佛殿腳窩可做物証,由此推斷“心意把”當始於明末清初。雍正十一年已修訂 “心意六合拳譜”乾隆四十年有千佛殿腳窩可做物証,由此推斷“心意把”當始於明末清初。
形意拳是從心意六合拳衍化出的新拳種,創始人為李洛能。 形意拳是從心意六合拳衍化出的新拳種,創始人為李洛能。李氏約在1840-1850年間到祁縣戴家學拳,此時距戴龍邦作序時約晚一百年。李氏約在1840-1850年間到祁縣戴家學拳,此時距戴龍邦作序時約晚一百年。 據祁縣人講,李氏從師得文勛的表弟郭維漢。據祁縣人講,李氏從師得文勛的表弟郭維漢。從形意拳發展史上看,形意拳與心意六合拳有著極深的淵源關係,由於創立時代不同,基本拳架有異,也可以說形意拳是在心意六合拳的基礎上創新而成的。從形意拳發展史上看,形意拳與心意六合拳有著極深的淵源關係,由於創立時代不同,基本拳架有異,也可以說形意拳是在心意六合拳的基礎上創新而成的。
形意拳術的發展變化 形意拳術的發展變化
一、心意六合拳的發展特點 據古拳譜記載︰姬氏際可初創拳時,以“心之發動曰意,意之所向為拳”作為拳理。 一、心意六合拳的發展特點據古拳譜記載︰姬氏際可初創拳時,以“心之發動曰意,意之所向為拳”作為拳理。以“六合”為法則,即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為內三合;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會為外三合。以“六合”為法則,即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為內三合;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會為外三合。統稱“六合”。統稱“六合”。 即以思惟意識活動為誘導,使之作用於形體。即以思惟意識活動為誘導,使之作用於形體。 使意(大腦思惟和意識活動)、氣(透過意念使經絡系統發生變化)、力(形體配合之拳術運動)三者互為作用,逐步達到“六合”的高度協調統一,內外兼修之目的,故稱之為“心意六合拳”。使意(大腦思惟和意識活動)、氣(透過意念使經絡系統發生變化)、力(形體配合之拳術運動)三者互為作用,逐步達到“六合”的高度協調統一,內外兼修之目的,故稱之為“心意六合拳”。其拳架為側身弓箭步,要求頭、肩、背、胯、後腿、後足斜成一線,頭、前肩、前膝、前足要上下垂直,形成一個直角三角形。其拳架為側身弓箭步,要求頭、肩、背、胯、後腿、後足斜成一線,頭、前肩、前膝、前足要上下垂直,形成一個直角三角形。其拳術動作表現為手打、肩打、胯打、足打、膝打、頭打的用法。其拳術動作表現為手打、肩打、胯打、足打、膝打、頭打的用法。 其拳法分為前六式後六式。其拳法分為前六式後六式。前六式氣柔。前六式氣柔。 每一式可變為十二式,最終十二式仍歸於一式。每一式可變為十二式,最終十二式仍歸於一式。 其靜功以站樁為主。其靜功以站樁為主。
曹繼武先生根據姬氏所授“心法”及前後六式的拳法特點,取其精華歸納為五行、十二形練法。 曹繼武先生根據姬氏所授“心法”及前後六式的拳法特點,取其精華歸納為五行、十二形練法。其十大形為︰龍、虎、猴、馬、雞、熊、鷂、燕、鷹、蛇。其十大形為︰龍、虎、猴、馬、雞、熊、鷂、燕、鷹、蛇。 以單式練法為主,每式既是樁功,又可單習。以單式練法為主,每式既是樁功,又可單習。動作強調六合。動作強調六合。 其要領為龍腰、熊膀、鷹捉、虎抱頭、雷聲。其要領為龍腰、熊膀、鷹捉、虎抱頭、雷聲。
戴龍邦先生根據心意六合拳的原理,結合自己的體會,創編了五行拳︰即劈拳、崩拳、鑽拳、炮拳、橫拳,依古代哲學思想五行學說為理論依據,內含金、木、水、火、土生克變化之理,將十大形擴展為十二形,並增加了套路練習法。 戴龍邦先生根據心意六合拳的原理,結合自己的體會,創編了五行拳︰即劈拳、崩拳、鑽拳、炮拳、橫拳,依古代哲學思想五行學說為理論依據,內含金、木、水、火、土生克變化之理,將十大形擴展為十二形,並增加了套路練習法。其拳術訓練內容有︰截、裹胯、挑頂、雲領、出勢、虎撲、起手、鷹捉、雞腿、龍身、熊膀、虎抱頭,練習戴氏拳法,要求神形一致,內外相合。其拳術訓練內容有︰截、裹胯、挑頂、雲領、出勢、虎撲、起手、鷹捉、雞腿、龍身、熊膀、虎抱頭,練習戴氏拳法,要求神形一致,內外相合。意識、動作、呼吸三者協調配合。意識、動作、呼吸三者協調配合。 其動作無手木圓、無勢不圓,其練習程式由站而練,由慢而快,以松入柔,積柔成剛、剛柔相濟,形成戴氏“心意六合拳”的特點。其動作無手木圓、無勢不圓,其練習程式由站而練,由慢而快,以松入柔,積柔成剛、剛柔相濟,形成戴氏“心意六合拳”的特點。
二、形意拳的發展和特點 形意拳術原於戴氏“心意六合拳”。 二、形意拳的發展和特點形意拳術原於戴氏“心意六合拳”。 李飛羽先生、字熊然,尊稱洛能,河北深縣人,根據“心意誠於內,肢體形於外”的道理,認為“心意近於理,心理作用於生理方是人之本途。”而拳術特點是由內與外的相互作用表現的。李飛羽先生、字熊然,尊稱洛能,河北深縣人,根據“心意誠於內,肢體形於外”的道理,認為“心意近於理,心理作用於生理方是人之本途。”而拳術特點是由內與外的相互作用表現的。因引將心字改為形字而稱形意拳。因引將心字改為形字而稱形意拳。 李先生根據拳術的原理原則及特點,反覆實踐,對形意拳術進行了大膽的改革創新。李先生根據拳術的原理原則及特點,反覆實踐,對形意拳術進行了大膽的改革創新。 其將拳理髮展為“練精化氣,練氣化神”,在練法上採用了以掌代拳;將基本拳架中的步法由側身弓步改為“三七”步,即將重心移至後腿,比例為前三後七,形成了當今流行的和形意拳基本步法。其將拳理髮展為“練精化氣,練氣化神”,在練法上採用了以掌代拳;將基本拳架中的步法由側身弓步改為“三七”步,即將重心移至後腿,比例為前三後七,形成了當今流行的和形意拳基本步法。這一改革克服了原拳法中步大不靈的弱點。這一改革克服了原拳法中步大不靈的弱點。 李先生重新修定了十二形,並增加了新編套路和對打套路,如︰雜式錘、五形生克及安身炮等。李先生重新修定了十二形,並增加了新編套路和對打套路,如︰雜式錘、五形生克及安身炮等。 經過形意拳前輩們在理論和實踐上的不斷鑽研和創新,使形意拳術得以很好地繼承和發展、充實、提升,成為中華武術的重 要流派之一。經過形意拳前輩們在理論和實踐上的不斷鑽研和創新,使形意拳術得以很好地繼承和發展、充實、提升,成為中華武術的重要流派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