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健康資訊] 備孕需要補鐵嗎?喝咖啡、喝茶注意這些事,飲食4招防貧血上身

* ]) W( n* b; M4 }+ Z  l; @* e
備孕需要補鐵嗎?喝咖啡、喝茶注意這些事,飲食4招防貧血上身。
- t7 W( Z5 e% N; m)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0 A4 Q* E  v) {, i, B% N' F
公仔箱論壇- t3 T' S  A- i' R
準媽咪在懷孕的過程中,隨者胎兒的成長,母體的血液量會增加,以利運輸足夠的營養素給持續發育的胎兒,此時身體若是缺鐵,血液中無法運送足夠氧氣,容易導致孕期缺鐵性貧血。國民健康署提醒,準媽咪在孕前與懷孕期間需加強攝取富含鐵質的食物,讓準媽咪在良好的健康狀態下,迎接新生命的到來,孕育健康的下一代。15-49歲育齡婦女約20%有貧血現象依據國民健康署106-109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顯示,我國15-49歲育齡婦女貧血的盛行率為19.1%(血紅素濃度<12 g/dL視為貧血),缺鐵性貧血盛行率為13.7%(血紅素濃度<12g/dL與儲鐵蛋白<15ng/ml視為缺鐵性貧血)。
5 I$ r3 f% t( A1 y0 e女性進入青春期後,每個月會有經血的流失,若鐵質攝取不足,易成為缺鐵性貧血的高風險族群,而缺鐵性貧血亦是懷孕時最常見的貧血類型之一。; Z* Z' b$ ]( T8 o& E8 e2 H7 w
如果懷孕初期鐵質缺乏,可能增加嬰兒早產、出生體重過輕或死胎等風險,孕婦也容易出現疲倦、嗜睡、頭暈、臉色蒼白等情形,且寶寶在胎兒時期會預先儲存出生至6個月大體內所需的鐵質,若胎兒無法從母親體內獲得足夠的鐵質,可能造成其出生後生長遲緩
: x6 C: j5 [! M" `os.tvboxnow.com因此,國民健康署建議,育齡婦女每日鐵質攝取量需達15mg,第三孕期之孕婦及哺乳中的媽咪更要增加每日鐵質攝取量至45mg,以提供本身及胎兒所需的鐵質。
# e2 T) K3 I1 J) l0 s; ^公仔箱論壇日常飲食儲鐵4招,備孕更輕鬆為預防缺鐵性貧血,國民健康署提供4招鐵質攝取建議,讓有懷孕計畫的婦女透過飲食,調整身體狀況,做好備孕的準備: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p0 @1 Q0 @: o
攝取富含鐵質的食物:平常的飲食中,可經由富含鐵質的紅肉類、海產類(如文蛤、章魚、牡蠣)、內臟類(如豬肝、鴨血、雞心)及豆類與其製品(如黑豆、小方豆干、豆干絲)來補充。; Y7 X. O4 h- N: F1 `! t
攝取深綠色蔬菜:除了動物性食物外,深綠色蔬菜的鐵,亦可作為部分鐵質的來源,如紅莧菜、白莧菜、紅鳳菜等,建議每日至少攝取1份(煮熟約0.5碗),除了攝取鐵質還有纖維,可以幫助腸道的蠕動與健康。
& p0 }5 Z+ Q/ [) o2 h' z3 Q搭配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用餐中或餐後2小時內食用富含維生素C的新鮮當季水果(如:柑橘、芭樂、鳳梨、小番茄),可以增進鐵質吸收。
% R4 C+ `' o8 g/ c! A2 G避免用餐時喝茶與咖啡:茶葉、咖啡中的單寧酸與咖啡因會阻礙鐵質的吸收,若非喝不可,建議於用餐後的兩小時再酌量的飲用。
5 w+ K; ~  g- j& U0 A# o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C/ W  X& f, d, D1 c

+ N! }4 S" }) G" x: t6 wtvb now,tvbnow,bttvb圖/國民健康署提供
; X2 N* C% @9 n: T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os.tvboxnow.com, [& S2 O6 B4 }( v' Y

. {# E; _( f% Z搭配孕婦產前檢查及營養諮詢服務為能瞭解孕媽咪及寶寶的健康狀況,國民健康署補助孕婦14次公費產檢,包含2次貧血檢驗(建議檢驗週數分別為孕期第12週前與第24週至28週之間) 與2次一對一衛教指導服務,強化準媽咪孕期營養健康識能。tvb now,tvbnow,bttvb0 }6 V+ [5 m: V/ {- I
準爸媽們如有其他孕期營養或孕產婦照護相關問題,可至國民健康署健康九九網站-孕媽咪好孕館(https://health99.hpa.gov.tw/theme/5),或是孕產婦關懷網站(https://mammy.hpa.gov.tw/)查詢相關資訊,或撥打孕產婦關懷諮詢專線0800-870-870(國語諧音:抱緊您,抱緊您),將有專業人員為您服務,歡迎準爸媽們多加利用。
& O/ s0 S  D* Vtvb now,tvbnow,bttvb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