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中生有的「關島導彈危機」無疾而終,北韓最高領袖金正恩的「brinksmanship」策略再勝一仗,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外交火候再次備受質疑之餘,恐怕也再次論證了武力比和解更能捍衞政權。不少朋友都記得利比亞狂人卡達菲(Muammar Gaddafi)放棄大殺傷武器之後的下場,金正恩物傷其類,怎會不借古知今?
# J& H' g$ j& q* i, v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os.tvboxnow.com- S7 y8 Y3 J9 v8 A. U
說起來,卡達菲在獨裁者當中,算是相當體恤民情,國計民生搞得比現在好得多,但外交上的確曾經「瘋狂」。他年輕時狂熱相信阿拉伯民族主義,無所不用其極挑戰西方霸權,儘管利比亞是《核不擴散條約》(Non-Proliferation Treaty)簽約國,但他希望發展核武「為阿拉伯制衡以色列」,邏輯像北韓擁核抗衡美國一樣。
! s1 j, u5 p; y8 Ktvb now,tvbnow,bttvb
! q3 J' b: y+ x6 }1 |. {& a& I: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卡達菲曾游說中國、巴基斯坦、印度、蘇聯售賣核武不果,惟通過黑市引進核原料,終在八十年代末期就核武開發有所進展,同時也積極研發化武、導彈技術。由於卡達菲有炸毀客機前科,被西方主流媒體形容為狂人,他的軍事企圖絕對為西方所不容,聯合國也予以嚴厲制裁。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5 P8 y: p& s9 G7 {' J! l2 V: S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W: s8 A) n% U$ p+ Q
經濟制裁與國際孤立對利比亞經濟發展影響有多大,其實並不好說。卡達菲治下的利比亞,人均收入甚高,利比亞商人在阿拉伯世界的投資首屈一指,國民福利也很理想,遠非今日可比。只是制裁的確限制了西方企業投資利比亞,也影響了卡達菲作為「阿拉伯領袖」的夢,加上他年紀漸大,立場就逐漸軟化。os.tvboxnow.com5 J* I3 G; i. u9 z8 S7 p/ X
tvb now,tvbnow,bttvb5 Z7 |+ z/ A0 [# d, |
新一代歐美領導人克林頓、貝理雅(Tony Blair)等開始暗示,只要卡達菲放棄大殺傷武器,就可以換取聯合國及西方解除制裁,貝理雅的斡旋尤其積極,也成為卡達菲私人密友;卡達菲兒子到英國讀書,便是雙方蜜月期的見證。終於「9.11」恐襲出現,卡達菲找到投誠契機,迅速譴責恐怖分子並劃清界線,然後跟西方的和談更進一步。2003年底,利比亞終跟美達成協議,承諾放棄大殺傷力武器研發,銷毀全部化武和核武原料,接受國際監督。此舉當時還一度受阿拉伯世界質疑,擔心讓以色列為所欲為,西方輿論則高度肯定,將之視為伊朗、北韓等「邪惡軸心」的榜樣,連卡達菲也呼籲北韓、伊朗學習他「重返國際社會」。貝理雅稱之為「具有歷史意義、振奮人心的舉措」,表示卡達菲的合作必有回報,甚至曾認為這份豐功偉績,足以問鼎諾貝爾和平獎。tvb now,tvbnow,bttvb8 c" y5 |7 v# o0 a& B2 Q% n8 N U
os.tvboxnow.com$ ]: ^& G5 B0 P3 F2 X
找到顛覆卡達菲政權契機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d6 e2 I- g" k
3 B" p; }: d6 Z4 E1 k8 Z
一時間,利比亞狂人之名消失無蹤,西方保證「永遠撤銷」對利比亞制裁,並增加對其的投資。據卡達菲兒子透露,美國為了勸說利比亞放棄核武,曾提供「安全承諾」,並期待雙方軍事合作,假如屬實,就更印證了政治的無情。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4 n; G$ \5 X$ ]' [
/ V0 B1 l# L3 l+ a公仔箱論壇畢竟在國際關係,承諾是不靠譜的。卡達菲「投誠」後,制裁是解除了,外資進入利比亞的步伐卻異常緩慢,加上利比亞根據協議要賠償過去從事恐怖活動為西方帶來的損失,結果並沒有多少實惠。
8 j! c" j Z5 ~- d公仔箱論壇
- \0 ~* q# k" e1 P x1 X公仔箱論壇更重要的是,美國時任總統喬治布殊是新保守主義者,不少成員跟前任克林頓的外交方針大為不同,繼承了列根時代的偏見,對卡達菲有根深柢固的敵意與不屑。參與斡旋的美國官員回憶,喬治布殊不得不把新保守官員排除,才能與卡達菲達成協議。然而新保守主義者依然不接受卡達菲,一直希望利比亞「和平演變」。
2 y0 V( n! K$ _, W/ Z e' J& s) b. c" m3 M, m
直到2011年爆發「阿拉伯之春」,終於成為顛覆卡達菲政權的契機,歐美迅速表態支持反對派,對他們空中支援,卡達菲最終下台並被殺,利比亞亦動亂至今。其實這些發展,完全有違時任總統奧巴馬的意識形態和利益,假如他決斷一點,放下理想主義包袱,世界反而更為穩定。
6 T! Y7 ^& i% j& E3 \) V9 Atvb now,tvbnow,bttvb公仔箱論壇 d7 V+ R! J, g- o
根據2000年前後英國情報紀錄,卡達菲談判時,距離利比亞開發出具實戰意義的核武已非常接近。若沒放棄,到了2011年「阿拉伯之春」爆發時,或許已有小成。如果導彈發射技術也有突破,歐美軍事行動必投鼠忌器,這情形正好如今西方面對金正恩的棘手狀態。對金正恩來說,卡達菲和伊拉克前獨裁者侯賽因(Saddam Hussein)做錯了的,他不能再錯。卡達菲和侯賽因泉下有知必贊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