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行止: 千秋教化隨風逝 金錢誘因出孝行
0 \3 Q8 L/ N$ W! P3 R
; U) x' @0 @1 f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B9 u6 [% Z8 u! f" K: p% ]5 A% k' d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t1 u: E( f/ Z! q6 J9 r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tvb now,tvbnow,bttvb/ P/ u% E2 o* [' N/ a% D
四、筆者並不是因為年事已高而關心老年人的「晚晴」,早在二十多年前的一九九二年五月十五日,便在這裏寫了題為〈享受人生黃昏 生收錢死交樓〉的短評(收遠景社《沉寂待變》),評說老人家應把擁有(已斷供)的住宅「賣」給按揭公司,由金融機構逐月支付定額生活費,直至兩老都入土為安,這是在保障老人晚年物質生活無憂前提下,把「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傳統智慧」徹底落實的良方;這種方法,便是經濟學家稱為「逆勢按揭」(reverse mortgage)的「財技」。筆者當年撰此短論,是以為此法符合人類自利天性,希望後代自力更生,不要期待可以獲得先輩「遺贈」而戲於學、荒於業;然而,這種做法畢竟違背「水向下流」的天性,這些年來,「逆勢按揭」似乎流行不起來。事實顯示,留下「遺產」給社會(以至庵堂、教會)或把財富「遺贈」後代,仍是老人處理一生「積蓄」的主流做法!
# }5 B) b% r, [9 `3 Y. Z' q4 L. K公仔箱論壇
& F1 m- Z( V0 [! J" Z) ~; D& S A/ K& y6 ^
把財富「遺贈」子孫,撇開遺產稅的困擾(香港人當然沒此問題),老人家要考慮的自然是怎樣做才能使受授雙方均感滿意?這正是經濟學家下過不少工夫惟迄今仍在探索的命題。二○○四年十月二十日,筆者翻到一篇寫於此前整整二十年的論文,撰成〈家財死後才分贈 慈孝永遠在人間〉一文(收遠景社《單邊極右》),因談論《老年權益》,找出一看,仍有「可觀」處,因而引述改寫如後。
5 f) M# G' A+ I) I* |+ J0 Ftvb now,tvbnow,bttvbos.tvboxnow.com. u3 y3 x8 @ E5 S& M1 E7 b! M
, l7 M' T) b. i. p/ V
os.tvboxnow.com( g V! g2 T9 b5 ^; Q% _( v, H$ i
經濟學上有所謂「遺贈策略性動機或理論」(Strategic Bequest Motive or Theory),指出財富持有者在生前把財產捐出或分贈後代,不是最聰明的做法,因為有不少例子顯示,有「遺產」此一誘因,可以換取後輩特別是已自立子女的關愛;生前便把財產分贈後代,在「百事金錢掛帥」令「百行孝為先」的傳統已少人聞問的現代社會等於連此誘因亦斷送掉!有積蓄(不論多寡)的老人在有生之年,「笑言」要把某兒孫從「遺贈」名單中剔除,雖然那可能只是開玩笑,但在一般情況下,已足使後輩對父母畢恭畢敬甚至照足父母的話處世;如果這種「策略」正確,意味可用作「遺贈」的財富愈多所能獲得後輩回饋之愛愈深愈濃。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5 T% B5 {! ~6 J
* }/ z U8 q0 ]2 }) j公仔箱論壇
7 p% O( `+ J; u" b6 i公仔箱論壇上面這種說法看起來太市儈太不人性,亦把「孝道」視為可用金錢交換而得的東西,肯定不為「道德大多數」或假道學之輩接受;然而,經濟學家以實證方法證實此法對老年人最有利。三位已成大名的經濟學家(包括曾任哈佛校長、美國財長森瑪斯〔繼貝南奇出掌聯儲局主席的「黑馬」〕、被政府控告於九十年代在當蘇聯經改顧問時中飽的哈佛大學名教授Andrei Shleifer等)於一九八四年三月所寫的〈作為支付手段的遺贈〉(Bequestsas means of Payment),得出如欲子孫經常來訪或來電,生前把財富送盡是最愚蠢做法的結論。os.tvboxnow.com' j( c( H* }, G/ E, j* ^
( l6 F1 Y$ l9 I, z) H& E. |) `. W/ s! j
五、這篇論文以莎士比亞著名悲劇《李爾王》(King Lear)第一幕第一場的一段話為「開場白」,筆者無處覓迷失於書堆中公認權威的梁實秋或朱生豪的中譯,請內子把之迻譯如下:「告訴我,女兒們/在我放棄全部權力、領土和責任前/你們當中誰可說是最愛朕的人?/送出我的最大恩惠/給天性充滿厚道的人。」莎翁此劇寫於距今四百多年前的一六○八年,當時當然只有民間智慧而未有社會科學遑論經濟學理論,且莎翁寫的只是人性,與「經濟行為」很難扯上關係。可是,在經濟學家的推理中,如果李爾王生前不把所有分給對他阿腴奉承肉麻話說盡的大女兒和二女兒,他便不致貧困哀傷至瘋致死!李爾王的小女兒對他真摯的愛始終如一,展示了人性善良的一面,惟此與本文無關,不贅。公仔箱論壇* t2 T( n9 U! P- A8 `3 q& O+ |2 @
" D: a5 Q! G6 ~$ D+ E/ l1 ]tvb now,tvbnow,bttvb
/ W/ Z/ ^. ?2 {4 `1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作為支付手段的遺贈〉還以實證數據展示,教育程度愈高收入愈豐的子女,「探訪」雙親的次數愈少;英國學者循着這種「指導思想」,憑「英國家庭分類調查」的數據,得出有大學學位的子女打電話問候父母起居健康情況的次數,比沒有學位者少百分之二十,「探訪」雙親的次數更少達百分之五十—為什麼會這樣反常(父母在子女身上投資大但「回報」小),經濟學家的解釋有二。其一是教育與收入成正比,大學畢業的子女收入較高、社會活動較頻仍,等於時間較值錢(或可說在父母身上所花時間的機會成本較高),對父母的噓寒問暖遂較疏。其一為獨立的子女探望或以不同形式關懷父母的程度,與父母是否有「餘資」留給後代有關,如果父母在生之年把財產分光花完,父母所獲待遇較差甚至極差(亦可說是「李爾王症候」);反之,即使他們又老又病,仍然是受尊重、關愛的老人家。有經濟學家打趣說,父母即使沒什麼錢,亦應經常參加慈善活動,因為這類「有開支無收入」的「社會工作」,發出了「我們尚有一些積蓄」的訊息,結果換來較多關懷,不難預卜。tvb now,tvbnow,bttvb3 p, l( ?( J1 q; a5 B- v
5 ^6 `6 ~: c L6 atvb now,tvbnow,bttvbtvb now,tvbnow,bttvb; M* f' p' ^) A
tvb now,tvbnow,bttvb1 a% v( |4 [) C/ `$ Q
多年前筆者據已故薛托夫斯基的《無趣(冇癮)的經濟》(Tibor Scitovski : Joyless Economy〔牛津.一九七六〕)寫過系列評論,這裏所寫,同樣「冇癮」;然而,這是不想晚境孤獨淒涼的老人家不得不細思的問題。
8 h2 L+ B9 X: M( ~;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8 B. ?/ l7 K: Y0 Y) `7 V0 q% N" |" ttvb now,tvbnow,bttvb公仔箱論壇; ^% y# a9 A" Q8 L# Q1 n: S' J0 X2 L
六、撇開儒學宣揚的孝道,從現實角度考慮,老年人擁有一點虛虛實實後人「有興趣」的財富,是「安享晚景」的保障,是過安樂歡愉退休生活的最有效辦法。不過,中國人認為最幸福的家庭生活為N代同堂、子孫繞膝,這顯然是不少同胞夢寐以求的事;然而,經濟學家有異議,他們認為:「祖父與十八歲以下的子孫同住促壽!」眾(本報讀者)所周知,經濟學家不作訛語,所說都是實證求真的結果(是否為「真理」是另一回事),上面這種結論,見於二名經濟學教授(分別在普林斯頓及StonyBrook大學任教)根據蓋普濟在全球一百六十一國(包括非聯合國成員台灣)對一百一十多萬人調查所得統計寫成的〈爺爺與『反斗星』—和兒童共同生活對老人康樂的影響〉(A.Deaton / A. Stone :〈Grandpa and the Snapper : TheWellbeing of the Elderly Who Live with Children〉, NBERWorking Paper No. 19100,二○一三年六月)。在一般人想像中,「稚子迎門……攜幼入室」,是人間之至樂;受儒學薰陶,古人大都謹守「長幼有序」、「有上有下然後禮義有所措」的教誨;父母慈而子孫孝,這樣的家庭組合,多代同堂亦能和睦相處。但現代尤其是向來崇尚、追求獨立人格、生活自主的西方社會,本來便很薄弱的倫常關係,在工業社會特別是政府有完善的「老有所養」政策的國度,早已蕩然。在這種情形下,「祖孫同堂」,前者便會因為看不慣而又教不聽「十八歲以下」的少年而「比較不快樂」,令神經經常處於緊張狀態,這是因為「隔一代」的代溝不易融合,無論價值判斷和生活習尚的「鴻溝」太闊,同住同食,齟齬不絕,經常吵鬧,自免不了,而吃虧的當然是年老體弱感情容易受傷的老人家!值得注意的是,父母與子女同住,由於只是「隔代」,較易溝通,父母有苦有甜(alsoenhanced positive emotions),有失有得,不若祖父與孫輩同住對前者的健康和精神弊多利少!應該一提的是,這篇論文僅以祖父入題,不及祖母,料古今中外的祖母都比祖父非理性、更仁慈,盲目遷就溺愛孫輩之故。
- O7 B/ E: A+ [- |/ d5 s3 T
- ?4 S7 y* Q) |" ]) f公仔箱論壇
8 p/ P# P. c: m3 r公仔箱論壇用經濟學家的提議處理「老年人乏人照顧」問題,雖無人情味卻肯定比立法規範後輩行「孝道」更有效,令「重晚晴」的老人家因此有較多的「眼前利益」。當然,此事的關鍵在老人是否有「家產」,除了那些一窮二白必須靠政府救濟才能活下去者,不然,退休前的父母要設法多儲點錢,儲蓄不多的老人家則應耍點小計謀—比如經常做些慈善性工作—藉以引起早失傳統孝道的後輩的「關愛」。
1 r3 Q, q' c! f8 B: j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6 H8 \) ~ o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2 d- \( G, x7 J8 s+ {7 s5 P* `
A$ h% p2 M6 x \% Ctvb now,tvbnow,bttvb人間重晚晴.二之二, x1 t% ~# E! C% B1 N4 w6 w' [; l) ^
) ~8 l3 J# S: \( U; {0 W
6 G u X3 u, s/ S* F0 S7 tos.tvboxnow.com. U8 |, F8 L3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