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日遺產申報時限 由法庭批證明起計公仔箱論壇3 }$ }# j+ c# `8 X* e0 O
! B! B9 U# p6 _/ w. c5 ^8 K1 j" t3 I. btvb now,tvbnow,bttvb
) \" `# T' O: W& |) }# ^
1 D9 Z% M5 B* E* r- [ V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階段,但很多人對死亡避而不談。很多華人長者將積蓄稱為棺材本,去世後無法即時提取,令後人於籌辦喪禮時可能要為開支大費周章。( J' f8 [2 _2 B2 m1 ^7 D; i
/ v/ [& X ?& [9 F- R5 {$ O有律師指出,親屬不需即時向殯儀館支付費用,如果死者有個人單名戶口,可由殯儀館開出帳單,向銀行申請撥款,由銀行直接向殯儀館付款。
- e: [4 A- w$ ?3 jos.tvboxnow.com
7 [4 m4 P3 \% R6 n6 t公仔箱論壇秦怡敬律師(見圖)表示,安省的遺產申報至今仍然沿用信任制度(Honor System),但由於房地產熾熱,為防低報才在今年開始實施審計制度。她說,申報的期限極為寬鬆,絕對不是死後90天內便要遞交文件。90日是以法庭批出遺產證明之後開始計算。
, W K, @+ w9 s7 S0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1 }7 Y% B# X5 b1 U5 P
視乎各地法庭的繁忙情況,一般要幾個月才會批出遺產證明,再加上90日限期,實際上前後大約有半年時間。況且,新法例未有規定向法庭申請遺產證明的時限,換言之,親屬可以等喪禮之後,心情慢慢平復下來才向法庭提出申請。- ]8 w$ N9 B. z0 _9 h* I2 W
os.tvboxnow.com5 u# H9 z- H9 O6 V
秦怡敬表示安省沒有徵收遺產稅。雖然一般人以至省政府均將現時的遺產行政稅(EAT)當作一種稅項,但本質上是手續費。死者親屬要向法庭申請遺產證明(Estate Certificate)時,依據用者自付原則,理應繳交費用,安省以外的物業並不計算在內。如果有平安書(遺囑),銀行是聯名戶口,物業有長命契,財產分配也不複雜的話,大部分的遺產個案並不需要向法庭申請遺產證明。
5 [, q/ D: ^: Y3 w8 R: ~3 I$ N1 Itvb now,tvbnow,bttvb
4 X; ~. J+ p; f- G秦說,省議員麥諾頓提出將遺產行政稅上限定為3,250元,相當於25萬元遺產,以目前物業價格計算是極低,倒不如採取劃一收費更簡單;但卻有違累進制的原則。
* h% o/ h4 u0 q5 N5 Q# P% ^4 Ztvb now,tvbnow,bttvb
6 S) K: O! e4 K0 p( T' G婚前立遺囑 婚後自動失效os.tvboxnow.com3 I1 s% M- w$ O8 ?) H
2 |8 S9 ~! P% D# g7 ^tvb now,tvbnow,bttvb分契或聯名戶口,甚至是生前已經轉名的做法,不失為一個避免繳納遺產行政稅的方法,但卻會令財產所有人失去控制權。她說,也曾有人要賣屋或改變主意,但卻遭子女反對而作罷。如果物業或財產要留給多名後人,也無法以聯名方式解決。tvb now,tvbnow,bttvb1 {# g# G$ k ^! [6 R* ~+ g: w7 Y. Y
* z- v" s6 d/ R* a* v1 s" `9 p) J
秦說,長命契和註冊退休儲蓄計畫等指定受益人,也有其他節稅作用。如果房屋非長命契,業主去世時便要計算物業市值升幅,支付資產增值稅。同樣,註冊退休儲蓄計畫的款項,將被當作全部提出,可能要交大筆入息稅。如果有指定受益人,可以轉入受益人的計畫內。
* A0 C4 _, @: c& {/ Y. t& r' t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7 p8 Y4 Z: {1 Z" b+ gtvb now,tvbnow,bttvb秦怡敬律師表示,遺囑可以避免分家產發生不和,但遺產並非絕對由財產所有人任意分配,即遺產的分配必須符合一定原則。當遺囑上配偶未獲分毫時,可以根據安省家庭法打官司。她說,安省規定如果沒有平安書,遺產的頭20萬元歸配偶所有,餘下的財產則平均分予配偶和子女。她說,死亡是很多人避而不談的話題,遺囑可以令人正視個人財產分配。即使最後未有找律師立遺囑,正視問題也會對個人財產的處理有一個清晰的了解。! E& m3 o d9 J/ z8 ?$ f$ f
% N: b' k3 }% V8 B' n' h! u公仔箱論壇遺囑基本上一經確立便永久生效,直至更改為止;但婚前立下的遺囑,結婚後自動失效。因此,應該隨家庭狀況改變或在人生的不同階段重新檢視和修改遺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