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y+ j5 R o# f @. E8 V4 u; g+ D* C
os.tvboxnow.com( T& g2 A2 T2 O
過去一周,傳媒的關注點落在佔中九子的裁決及他們的法庭陳詞上,支持香港自主的公眾也沉浸在傘運的回憶中,激情再燃起。有人說,法庭表現是「愛與和平爭取真普選」的延續。不少人認同吧?預計判刑、上訴和有關事態,會持續吸引公眾眼球。
1 ]0 l( o! P- rtvb now,tvbnow,bttvb' n Q; z# @, C6 k O+ l
一位曾經引導輿論的著名評論人寫了篇文章,他表示一向支持這個愛與和平爭取雙普選的運動,認為這種和平抗爭的情緒會由審訊而延續至七一遊行大爆發,判斷今年七一遊行的規模不會小,他認為「行動的出發點是團結香港人打造一個可以居的自由城市」,不宜包容提出「港獨或打倒中共政權的團體」,「不要乘機辱罵林鄭市長和反政府」,「大家全心全意追求真普選的行動」,甚至「能爭取團結香港基金的支持和贊助」,那麼「香港太平可期」。tvb now,tvbnow,bttvb V+ Q. q/ ]) ]1 g4 L4 G( l
& E, ~5 b9 G$ m$ w* s9 w
不要認為這是奢想或妄想,按照目前輿論趨勢來看,公眾對愛與和平、真普選的關注度,對激情傘運的回憶,對發動佔領運動的被告的同情與支持,對真普選的再度聚焦,有可能轉移市民對修訂《逃犯條例》的關注,從而挽救了當前林鄭政權的危機。6 g; ~1 Y1 v: t% Y
4 ^3 L+ V' W7 U" `- i, \5 Los.tvboxnow.com上周關於引渡法的新聞有三個重點,一是隨律師團訪京的港大法律學院首席講師張達明,在與港澳辦主任張曉明會面提出港人憂慮後,張曉明確認中央曾就修例表達意見(非僅是港澳辦的主張),又說中國非「無法無天」、「法治有進步」,不容冤假錯案。張達明表示,會見後「我現在的擔心只是有增無減」。畢竟,即使「非無法無天」,與公正獨立司法尚有霄壤的距離。
4 O, E) {3 U e% g3 a% z* S' {0 h( c: B4 B# O
二是律政司司長鄭若驊表示,修訂引渡法不可能設追溯期限。也就是說,N年前在大陸的行為,或N年前在香港發表而被大陸網頁轉載的言論,也有可能被追溯犯法而在新例下引渡到大陸受審。這是比23條更可怕的法例。
! G- F. A' v9 b/ Bos.tvboxnow.com
* z8 Z! C8 ?8 v; K" u# A4 wtvb now,tvbnow,bttvb三是自由黨榮譽主席田北俊在電台節目中表示,最令市民和商界擔心的是中港兩地法治差異大,當年在內地投資的很多商家是「被迫」賄賂,才能夠開廠,修例設追溯期令人擔心。現在「他們說你有罪,你就說是冤案,你估邊個把口贏?」6 d7 T# h% H% @
; }7 p+ e2 M2 ^. `2 i8 s, Pos.tvboxnow.com這是繼美國、歐盟和香港美國商會對修例表示關注,繼何柱國、大劉後,代表商界的重要申述。+ G5 j8 ^0 E% V+ t; r$ m& g) H" i
m; m# _2 i9 U; E4 V公仔箱論壇香港很多人有仇商情緒,但須知修訂引渡法不僅對大中小商家有影響,那怕是曾經開貨車遊走中港兩地的司機,也會中伏。確實如田少所言,這次是「像機關槍掃晒全人類」的修例,香港無人可以倖免。
3 m* C2 Q! d7 O ^
+ a6 w+ c. G: [8 Htvb now,tvbnow,bttvb香港當年百萬人上街支持八九民運,03年50萬人上街支持還政於民,傘運以佔領爭民主,對這些民意表達,中共可以當你冇到。但田北俊03年轉軚反對23條立法,一擊即中。中共原本銳意要梁振英連任,但以唐英年為代表的商界提出「Anybody But CY」之後,梁振英就不連任啦。這些事例,說明中共的思維,仍然停留在香港要「投資者放心」的觀念。因此,林鄭硬推引渡法修訂,她的危機不在立法會過關,不在輿論反對,而在商界的強烈反彈。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C# m% a) f( r
6 R3 _8 L# M# p/ E# A6 tos.tvboxnow.com重提雙普選,愛與和平,正是林鄭轉移視線的時機。而自傘運及其後一連串的行政、立法、司法的粗暴壓制後,香港還會有多少人認為,在一國兩制之下香港有實現民主的可能?現在還有多少人會響應再一次「和平佔中」?
' l$ k/ [; W5 p; e! W+ Mos.tvboxnow.com
/ ]2 W) L3 E0 F0 o8 A4 |不要沉浸在傘運的甜美回憶中了!當前的現實,是對每一個人的安全威脅已經來臨,這威脅就是引渡法的修訂。而中共對港的當務之急,就是搶救林鄭。
; T3 w* y! Q+ v, l# r# z% R& r4 p& a; k
李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