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台 五十年後 - 2015-07-25 - 前車可鑑系列:二戰後的人才爭奪戰
, 描述: 【主持人】:葉國華
鄧小平承諾「香港 50 年不變」,然而五十年後香港、中國以至整個世界,將經歷怎樣的變革? 葉國華以「五十年後」為題作清談節目,談談中國與香港的未來。
【主持人】:葉國華
【檔案格式】:mp3
【檔案大小】:
【下載方式】:直接下載
【下載連結】:
【內容】:
前車可鑑系列:二戰後的人才爭奪戰
美國有強大的燈塔和磁力效應,無論你是窮人、知識界或科技界,如果你想找一個讓你能發展的地方,你便會朝?美國走,這是「燈塔效應」。此外,美國以其良好的制度吸納了不少優秀的人才,即「磁力效應」。
在二戰的最後幾年,美國成功找到德國火箭專家錢學森及馮布朗,利誘他們把德國整套有關液態火箭研究的報告寫出來。我們可以推測到,這些知識對美國戰後的成就有相當大的影響力,為美國的科技研究奠定了基礎。
有時我看到香港的政治活動中有很多排斥外人的口號,我雖然理解提出者的情緒和心態,但爭奪人才是一個相當重要的社會議題。早前有報導指,香港各大學的留學生數字下跌,因為香港是一個不舒服不安全的環境,中國各地的狀元都不願來港。我希望二戰的故事能給大家一些關於人才資源的啟發。
二戰時蘇聯亦有計劃爭奪人才,他們在邊界放很多牛油麵包,並掛上寫?「你們來吧,這些東西就是你的」標語。部分德國科學家因此投靠了蘇聯。但蘇聯對他們的信任程度相當低,他們只能做很粗糙的工作,編寫導彈文件、研究等都是由蘇聯專家負責。相反,美國則依賴德國的專家作為研究的主導者,我們現在都可看到兩者後來的發展。
根據二戰後的統計,共有1600多名德國納粹的專業人員全部都被收留為美國人。
本帖隱藏的內容需要回復才可以瀏覽
使用 Megaupload時,會出現空白頁問題: 只要在空白處點選滑鼠右鍵; 編碼>>其它>>Unicode(UTF-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