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felicity2010 於 2019-9-17 10:17 PM 編輯
& `. O8 m6 C2 C& r9 Z+ ^, \公仔箱論壇' e; A6 B, s0 p
林行止:經濟衰退香港受累 摧毀公物促進增長. S# X3 x0 n$ R6 ^9 `
T5 S ~! z+ O2 \
os.tvboxnow.com) m, R2 R: _6 f
一、
, b+ ^( j0 H; a _0 R8 ^公仔箱論壇
5 e3 g# b6 U3 r) n1 _! I6 \tvb now,tvbnow,bttvb) m/ f9 O4 Z5 i& d! @' ~$ i
這幾天來,建制中人莫不振振有詞,把香港經濟放緩的成因,歸咎於因「反送中」引致持續百日的抗爭運動,最誇張的說法是指「暴力示威」令香港民不聊生,「消費萎縮了約七成」,許多大公司小商店生意受挫,有的甚至「根本不能經營」!6 w- ]6 E. q) J- e( \! b' I- a
tvb now,tvbnow,bttvb, ^& T9 T3 O; P c8 k' }
- i1 O! \0 h# d" b7 `' Q+ q( P6 Tos.tvboxnow.com香港經濟發展「下行」,是人所共見的現實。然而,其導因絕非抗爭者的破壞,而是西方經濟已步入經濟循環的下降軌,香港是其中一環,無可避免會受衝擊。對商業社會運作有點認識的人,都知道經濟「上行」期間形成的過度「信貸擴張」(credit expansion),「時辰到」經過便會掉頭下跌,由盛而衰(這是奧國學派巨擘米賽斯已被證實絕對正確的斷言)。換句話說,香港消費萎縮,主因是包括內地在內的世界各國經濟在衰退邊緣掙扎,人民收入捉襟見肘,加上眼見前路茫茫,本已債台高築的消費者,少不免要撙節開銷,對外開放型的香港經濟受其害,是自然不過的(警察無差別毆打路人,迄今已先後有四十多國政府勸人民別來香港,是來港遊客人數驟降的主因)。不幸的是,香港的抗爭運動剛好與經濟「下行」相配,示威者的奮不顧身加上警力的兇殘,令有關地區「市面」受創,固然加深了經濟不景的深度,亦令抗爭者成為最現成的代罪羔羊。建制中人好像在說,如果不是這百日來的「暴亂」,香港經濟便能擺脫下降循環的梏桎,逆市而行、欣欣向榮!公仔箱論壇& U9 _- F; H- q- P1 {5 j
tvb now,tvbnow,bttvb3 r) @2 n6 e# ?% o& _4 G& M7 j- z' P. D
8 e [) S! ^9 htvb now,tvbnow,bttvb
" }; N: \/ y0 |0 u7 d/ l, o* T) Z: [os.tvboxnow.comos.tvboxnow.com: y7 r- t) {; V3 }+ b* f" M/ E
二、
o3 f% F2 W* @2 T) k* t5 U8 u5 ^8 z! R A% h4 u
& y7 s/ M0 s3 D1 n2 I8 ~8 @當前局勢混亂,本不該談抽象的經濟問題,但一來為了釐清經濟不景與抗爭運動關係極微(也許最後還有一點積極作用,下詳),一來則是要讓大家了解一點自由經濟常識,進而令人知道自由經濟和民主社會一樣,都是在升沉盛衰中不斷「演化」向前。當經濟由盛而衰時,執政者為了選票,莫不施展渾身解數,奇招怪招盡出,甚至如急於爭取連任的美國特朗普總統,不惜違背傳統,試圖干預向來獨立自主的央行(聯儲局)的利率政策。不過,干預即使有效,亦只有短期效果,經濟升跌有序的循環,是揮之不去的。
* ~; V; e3 K: c2 X, N2 I* ctvb now,tvbnow,bttvb公仔箱論壇5 F6 v. Q$ F7 ], y1 K
; ]4 l% x- v! d7 F' O: \
在自由社會,經濟處「上行」軌跡,皆大歡喜(當然,看淡拋空者大有所失),但陷「下行」軌跡,亦非全無得着,因為經濟不景、生意難做,那些大而無當、過度擴張、管理不善即沒有經濟效率的公司,便無法不受市場淘汰,其損失當然要由投資者(股東)承擔(分攤),不過,投資失敗並非全無好處,因為這種慘痛教訓,可令投資者變得更精明,經濟社會由是向前邁步。這種情況與民選政府定期政黨輪替,令政局看似不穩定但社會不斷進步的情況,如出一轍!tvb now,tvbnow,bttvb, F8 i5 p7 P* Z6 _3 j
( w; U6 n* W/ h1 K; a. n) l/ xos.tvboxnow.com; w7 y1 n' Q; O& ^( ~0 o7 q( \
! O: o4 o& z7 F7 Yos.tvboxnow.com) j! M' W9 A6 Y7 S# O
三、
' g, L/ i6 ]9 g! f# y公仔箱論壇# Q4 I8 B, D- i2 R
7 y8 H1 C5 _. W, e4 p% _6 T, j2 K林鄭市長昨天表示前天到港鐵「受瘋狂式破壞的中環站」視察,對港鐵能夠在短期內恢復服務,「體現香港精神」;她又對中環、灣仔、銅鑼灣及機場「被示威者針對及破壞,感到痛心」。作為最高領導,林鄭市長巡視「出事」的基本建設、公共設施,是份內的事、應有之義,但她不僅不檢討反思何以抗爭者之中的勇武分子、對這些設施「大肆破壞」的原因,且罕有地表示了「痛心」,這真的令筆者不解,過往為「反送中」枉死了近十名香港兒女,且別說那麼多示威者被黑社會分子或「黑警」毆打致殘,以至整個世代的年輕一輩被北京無理褫奪了自主的投票權,林鄭均熟視無睹、漠然不置一詞,如今一些「死物」被毀,她便感痛心。香港出了這樣的市長,真是有血有肉有良知港人的不幸!
/ X' O: p: _* p公仔箱論壇
% }! F- e& J0 v- M/ {1 Y5 ~3 A6 Hos.tvboxnow.com
7 o5 o% [) C% w3 `% [+ w單純從經濟效益看,在本港的特殊條件下,少數勇武抗爭者的「大肆破壞」,不但不會傷害反而可令香港經濟受惠。涉獵經濟學的人都知道,十九世紀法國經濟學家巴思蒂亞(F.Bastiat, 1801-1850)臨終前發表的短論《我們看見的和看不見的》(That Which Is Seen and That Which Is Not Seen),當中提出的「破窗謬論」(The Broken Window Fallacy),證實「破壞不能創造財富」。按此說直至美國的奧國學派名宿赫思立(H.Hazlitt)於一九四六年在其暢銷書《經濟學入門》(Economics in One Lesson)第二章詳加評介後,即在原著發表後整整一百年,才為英語世界的普通讀者注意(蛋頭們應早已知之)。「破窗謬論」指出,頑童以石塊打破玻璃窗,令玻璃工人、製窗工人、裝窗工人等得益,但他們的得益,是其他行業(及其從業員)的損失,因為房東既把資金耗於窗子上,便缺乏餘資購買其他物品,這即是說,財力有限的房東添購新窗,其他方面的開支便得撙節。因此,總體而言,更換破窗對經濟並無好處。這種理論,為西方學界吸收後,很快便有戰爭不可能刺激經濟增長說,此前有人認為戰爭摧毀了大量公共設施和建築物(人命傷亡姑且勿論),戰後重建,經濟(GDP)大進;但因為資金用於重建,便無力支付諸如教育和醫療之類的福利。但財政盈餘(如本港)及凱恩斯先使未來錢(後來被濫用成先使未來沒有的錢)的財政政策「釋放」出來的赤字預算,令「破壞可能創造財富」,以巴思蒂亞所舉的例子,由於政府有「赤字」可用,便不用東挪西補,令購窗之餘,其他開支如常,即所有行業均受惠──當然,赤字衍生的債務如何解決,是下個世代即當權者已不在位甚至不在世的長期後的事。
* g: c# t2 ]# G3 F! p6 G7 D0 Q9 d公仔箱論壇
3 E# I7 _. D8 S5 h$ n4 g: N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4 A! E: @4 p" p5 m1 c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香港財政豐盈(現年度財盈即使用罄,仍有「埃及妖后的嫁妝」可用),因此,因為「選擇自由」被褫奪而氣上心頭的青年人攻陷立法會(「重建」費用若干以及工程有否招標似未見公布)、擊毀多處公共建築玻璃窗以至打爛港鐵站內設施等,政府都有餘資進行「維修」,即用於這方面的支出不必撙節其他項目開支。這有助GDP增長,是顯而易見的。
5 l" \9 F, D, A$ ?. Ytvb now,tvbnow,bttvb
6 ?) Y( X$ S9 s+ S8 p公仔箱論壇" f6 U& _2 q/ D6 i8 |) {* B2 F% L
在當前的特殊環境下,破壞公物是否犯刑事罪,有待執法當局決定;筆者要指出的是,由於港府「有的是錢」,近日來搗毀公物雖然細眉細眼,對經濟增長仍有一點積極作用。上述的推理若不致遠離現實,建制中人便請別再把搞垮經濟的罪名套在抗爭者身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