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已備受詬病的高官問責制,弊端正不斷出現。未來十五年,本港公務員將出現退休高峰期,預料在二○一四至二○二四年的十年間,每年將有六至七千名公務員退休,比過去五年平均退休人數多出一倍,公務員隊伍必將出現青黃不接的狀況。公務員事務局局長俞宗怡(更承認,港府為推行及擴大問責制,不斷邀請公務員轉任問責官員,令公務員斷層問題加劇。
0 w# x" \! m0 N' h& {2 Kos.tvboxnow.com鐵打的衙門流水的官,官場新陳代謝本來是客觀現象。本港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因引入地區行政而大量招聘公務員,按年齡推算,他們將於未來十五年內陸續進入退休年齡,這是本港即將出現公務員退休潮的主要原因。而自二○○二年後,由於本港經濟持續低迷,港府一度凍結招聘,沒有新血的加入,令公務員隊伍逐漸呈現老化。雖然近年港府恢復招聘,但培養公務員隊伍的支柱至少需要十至十五年時間,「遠水救不了近火」,如果港府加快提拔年輕人,又令人擔心揠苗助長,其資歷、經驗難以配合,會導致整體公務員質素每況愈下,進一步影響施政效率。
$ @" T& r) R8 v4 j屋漏偏逢連夜雨,港府於二○○二年推行問責制,並於二○○七年擴大問責制,令公務員的斷層問題雪上加霜。過去港府是三司十一局,現在變成了三司十二局;過去一個政策局只有一名局長,一套管理班底,現在是公務員及問責官員兩套班底,高層官員職位大增。從數字上來看,過去幾年本港公務員總人數由接近十九萬降至十六萬,而高級官員職位卻增加一倍,頭重腳輕,結構顯然不合理。tvb now,tvbnow,bttvb" ~$ B9 @3 v0 X! |. |* t5 h
0 l( q5 |8 P( I1 P7 T
公務員系統本來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晉升制度,能力出眾者,有機會爬上司、局長之位,但自實行問責制後,官場生態遽然改變,公務員最高只能升到常秘,頭上多了局長及副局長,另外還有政治助理,增加挫折感。港府當初擴大問責制,說是為了保持公務員政治中立,由副局長出面收集民意,並到立法會推銷政策,但實際上,由於副局長大多濫竽充數,一問三不知,只好由常秘出席立法會解釋政策,工作量大增。tvb now,tvbnow,bttvb& z- d( a0 Z8 y/ l( z
在問責制下,公務員晉升途徑被堵塞,工作量卻沒有減少,再加上港府弱勢,推動政策時動輒得咎。最近有人說「官不聊生」,雖然不無誇張,但多多少少反映高級公務員所承受的壓力確實比以往增加,怨氣有所上升。難怪近年有不少高級公務員無心戀棧,紛紛選擇提前退休,轉往私營機構搵真銀,或者進入公營機構享受高薪厚祿。如此一來,優秀的高層公務員更是買少見少。tvb now,tvbnow,bttvb$ W6 z/ Y0 H* A0 n
當年董建華
/ U) @& K- r& w( v) oos.tvboxnow.com推行問責制,是希望引入民間人才,為官僚隊伍注入新鮮血液,從而改善施政效率。然而,由於港府弱勢,不少有能力人士愛惜羽毛,不願加入政府,當局只好邀請公務員轉任問責官員,有違引入外界人才的初衷。尤其是曾蔭權(擴大問責制後,接連爆出黑箱作業、任人唯親、「八國聯軍」等醜聞,問責制更是臭名遠揚。更甚的是,這批政治新貴平庸無能,極不爭氣,上任兩年,至今仍沒有太多人認識,以致民調機構也認為是浪費資源,停止調查他們的認知度。問責制之不堪,由此可見一斑。
7 G. X) D( B7 L* ^# J平心而論,問責制在國際上行之有效,本來是很成熟的制度,可惜港府引入後卻是荒腔走板,變得不倫不類,要麼有問不責,要麼有責不問,港府施政效率不但沒有改善,反而亂象更多,寸步難行。老實說,問責制在本港已名存實亡,現在是徹底檢討的時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