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新聞] 國際專題:可親還是可殺 鯨與我們的距離


北海道羅臼町對開海域是其中一個觀鯨熱點,一條殺人鯨躍出海面。路透社

日本不惜違逆全球大勢,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IWC),本月恢復中止31年的商業獵鯨活動;但在這數十年間,國內一批漁民轉型做觀鯨生意,收入比捕鯨更可觀,應接不暇,「錢途」加上民意,能否扭轉鯨的命運?




7月1日,五艘漁船由北海道釧路市出發,展開31年來首次商業捕鯨,同日歸來捕獲了兩條小鬚鯨,網走市漁民亦蠢蠢欲動。而在距離釧路市160公里的知床半島羅臼町,則是日本新興觀鯨熱點,一到夏季,碼頭停車場就擠滿等上船的客人,主要為日本客,擠在甲板以望遠鏡欣賞殺人鯨姿態,或擺尾,或滾動,或跳躍,逗得船客興高采烈。觀鯨之餘,旅客亦順道在當地消費,帶起住宿、餐廳和土產店生意。

「觀鯨佔遊覽船生意的65%。」知床羅臼町觀光協會事務局次長若林育代說。「這裏不只看到一種鯨,而是有很多種,觀鯨為羅臼町帶來很多遊客,希望可以持續。」

鄰海恢復捕鯨,帶團的57歲船長長谷川正人不擔心:「他們不會來這區,這裏是國家公園,駛進來會惹大麻煩;今天看到的抹香鯨和殺人鯨,亦不是他們捕獵目標。」不過,他接着又說:「我們也追看小鬚鯨,若他們在鄂霍次克海狩捕,我們必會感受到生態變化,那對觀鯨者可不妙。」





觀鯨成潮年收約6,000萬
日本1980年代起發展觀鯨,但近年才成潮流,南至沖繩南部,北至北海道羅臼町都有鯨蹤;日本觀鯨業利潤以每年20%比例增長,單在2015年就賺得810萬美元(6,318萬港元)收入。人數方面,不足5,000居民的羅臼町,去年共接待33,451船客,夏季觀鯨、冬天觀鳥 ,比兩年前多9,000人次。

羅臼町靠海吃海,捕魚曾是羅臼町經濟命脈,但因俄國漁船加入競爭,魚穫和魚價連年下跌。2006年轉型做遊覽船的長谷川是第四代漁民,町內除了他,還有三家經營遊覽船。「我們打不了多少魚,經濟壓力真的很大。魷魚數量少了,鱈魚幾近絕迹。」他亦是為兩名兒子打算:「我們四代捕魚,想兒子繼承事業;但到他們接手根本做不下去,我心想:何必要他們接手虧本生意?」



遊客近距離見到鯨魚游過,瞬即拍照捕捉難忘一刻。路透社


賣鯨肉恐影響歐洲賞客
捕鯨業有國家補貼,觀鯨業就得靠自己 ,長谷川正人初初兩年賺不到錢,一度自問:「是否走錯了路?」熬了數年,長谷川以殺人鯨為賣點作推廣,加上電視節目效應,羅臼町綠色旅業聲譽日隆,旺季觀鯨需求應接不暇。如今長谷川還增購第二艘遊覽船:「現在日子很不錯,收入比打魚好多了。」

對於捕鯨業亦計劃走旅遊路線,「再教育」遊人食鯨肉,長谷川質疑成效,「賣鯨肉遊客就不會來,特別是歐洲人;政府那麼想吸引海外遊客前來,還要堅持捕鯨實在奇怪」。至少羅臼町肯定不會賣鯨肉:「暑假時接待很多小孩來度假,如果出海時跟他們說:『這就是我們昨晚吃的鯨啊。』他們會哭個半死。」

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海洋保育總監拉梅奇認同鯨和海豚觀賞在日本旅業活動比例日高,但若說日本人因為觀鯨而搖身成為鯨的愛護者和守護者,「這未免有點誇大」。
路透社
1

評分次數

  • manyiu

觀鯨業旺 惜趨飽和                           

遊客在羅臼町對開可看到多條鯨魚。路透社

日本觀鯨業自1980年代起不斷擴展,2015年行業收益大約為810萬美元(6,318萬港元),比17年前增加了62%。當地政府一直希望扶助生態旅遊的發展,當中觀鯨旅遊也不例外,但有學者就質疑行業已逐漸飽和。


導賞員收入不足
觀鯨業泛指觀賞鯨魚、海豚等海洋生物的活動。觀鯨旅客一般以日本人為主,但外國旅客人數近年亦漸見增長,他們主要來自德國、美國和法國。以熱門的觀鯨地點北海道羅臼町為例,日本生態旅遊協會的數字指當地大約30%的觀鯨旅客皆為外國人。

國土交通省旅遊推進委員會委員石井至指,「觀鯨業在日本逐漸流行」,政府其中一個目標是要促進生態旅遊,包括觀鯨業。當地政府得悉行業的潛力後,亦有透過向業者提供經濟誘因增加生態旅遊的收益。

但要大力發展觀鯨業不無挑戰。長崎大學海洋生態教授兼日本鯨魚與海豚觀賞委員會顧問天野雅男就質疑行業難以出現很大的躍進,因為「很多景點的交通和可觀賞動物正在邁向飽和」。而生態旅遊協會有報告也指出,由於觀鯨導賞員收入仍然遠低於其他業行,使行內經常面對人手不足的問題。
美國《國家地理》/日本生態旅遊協會
鯨肉料理 再度上架                           

貝氏喙鯨的肉被切成多一塊塊雪藏。路透社

日本月初恢復商業捕鯨,百貨公司隨即將鯨魚刺身等料理上架;有飲食業界人士亦明言「歡迎」,不過認為需依賴廚師研發新食譜作推廣,才能重新吸引顧客接受。

64歲廚師谷光夫有46年烹調鯨魚肉經驗,接待過不同顧客群,如上班族、單身女性和退休夫婦。鯨魚肉扒是最受歡迎的菜式,索價980日圓(約70港元),白飯、味噌湯、蔬菜和冰茶更可讓食客隨意添食。鯨魚肉、魚皮和魚肝還會用來製作刺身。

熱量僅牛肉五分一
他希望能趁機推廣鯨魚肉對健康帶來的好處,「鯨魚肉的卡路里是牛肉五分一、膽固醇是十分一,脂肪就比雞肉少一半,且含有豐富的鐵質。但人們並不知道。」不過環境調查局於2015年測試日本出售鯨魚肉所含的水銀水平,發現該批鯨魚肉含有大量有毒金屬。

谷光夫指過往在東京取貨從未遇上困難。當時日本未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IWC),而在南冰洋以「研究」之名捕獲的鯨魚最終會以刺身或肉扒的形式出現於全國的餐桌上。不過日本今年的捕鯨上限為227條,比在IWC所定的600條以上更低。

谷光夫承認「怕鯨魚肉供應會減少」,又害怕日本因停止捕鯨逾30年,廚師的烹鯨技藝已隨之失傳,「即使現在有新人入行,又要再多30年培訓,他們覺得辛苦就會離開。一個國家的飲食文化不被保存就沒有未來可言。」
《日本時報》
捕鯨者喜 引以為傲

千葉縣南房總市漁民捕獲一條貝氏喙鯨。路透社

日本商業捕鯨禁令撤銷的那一天,日本小型捕鯨協會會長貝良文,在北海道釧路市一艘捕鯨船出發時對船員說:「我的心充滿喜樂,我打從心底裏覺得感動」。他與很多捕鯨業者一樣,為這個有數百年歷史的行業能恢復作業感欣喜。

貝良文指,「這是一個很小的行業,但我以捕鯨為傲。在我的家鄉,人們已經捕鯨超過400年了」。當晚他看着第一條捕獲的小鬚鯨,被送往屠宰時再指,「我們已經忍受31年,現在甚麼都值得」。

產業難持續
當地政府相信捕鯨是不可或缺的日本文化和海事傳統,一直嘗試捍衞捕鯨的權利。自民黨參議員江島潔指,「日本是個被海洋包圍的島國,自古時就視鯨魚是食物」。鯨魚肉在二戰後的日本尤其流行,是便宜的蛋白質來源,但到了1960年代初,其他肉類變得便宜後,需求開始減少。

日本捕鯨協會會長山村和夫指,「日本現時的食物多得要倒掉,所以我們不預計鯨魚肉的需求會迅速增加」,要慢慢開拓市場。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海洋保育主任拉梅奇就擔心,就算日本真有鯨魚肉市場也難支持這個產業,「日本水域的鯨魚數目薄小,無法讓商業捕鯨持續」。

水產廳現有為捕鯨設下限額,今年內只能捕獲227條鯨魚,包括150條布氏鯨、52條小鬚鯨和25條塞鯨;當中塞鯨瀕危。有捕鯨業支持者形容,此為剛剛起步數目。
美國有線新聞網絡/路透社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