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系合併前、中央超重黑洞先成雙共舞
一組科學家使用超級電腦模擬運算兩個超重黑洞(supermassive black hole, SMBH)碰撞,以形成一個新的、更大的星系的過程,模擬結果報告刊載於6月7日的Science Express。宇宙學家認為這樣持續碰撞合併的複雜過程,正是星系增長的機制。
儘管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在許多地方都已經有了驗證,但其實一項主要的推測--重力波(gravitational waves)的存在卻一直未被證實。因為SMBH是宇宙中重力波輻射最強的來源,所以設定導致二個SMBH合併的必要條件就成為最重要的考量。一對 SMBH會繞著兩者的質量中心運轉。黑洞會不會合併取決於它們能否具備從軌道提取角動量和減少相對距離的機制。一對SMBH可能與附近的恆星或氣體有交互作用,這對黑洞施加了摩擦力,因而從SMBH的軌道運動提取能量,結果造成它們之間的距離逐漸收縮。不確定的是,作用過程的主要因素是恆星還是氣體。
塑造星系合併的模型,科學家首先根據觀測事實和理論的預測,修造一個電腦程式。條件例如,所有螺旋星系都被大量延伸的黑暗物質包圍形成星暈,盤面則滿布恆星。必須包括這兩個條件的模型才能首尾一致。
當星系模型建立完成,接著必須對星系軌道參數化,引導它們到碰撞的路線。科學家發現在大部分的情況下,當包含著氣體的星系合併時,他們中央的SMBH 將形成一對雙星系統。一旦配成了對,黑洞將持續減少它們的距離,直到像我們的太陽系的寬度一樣。科學家預測:它們到此應該開始產生強重力波。因為重力波放射會從雙黑洞中提取能量,在形成雙黑洞之後的十億年以內,二個黑洞最終將合併。
這份研究論文是首度提出星系的合併是跟隨著SMBH對的重力束縛而形成,並且尺度僅數個光年。先前一些研究人員使用超級電腦,在大範圍空間尺度測算了星系碰撞的 SMBH對的形成。除了非常少數的例外,早期的研究沒有探討氣體在駕御SMBH對演變的角色。而理論和觀測的證據確實指出,合併後殘餘的中央區域包含顯著的大量氣體。例如我們銀河這樣的一般星系,在盤面上並不包含這樣顯著的大量氣體,這個現象指出,合併機制對形成這樣結構的重要性。模型因此順理成章地假設,在星系盤存在著大量的氣體就代表能量來源,是哺養中央的SMBH和供給活躍星系核動力的燃料。
這項結果對空間雷射干涉儀實驗(Laser Interferometer Space Antenna experiment, LISA)無疑是一個好消息。LISA是一個太空觀測儀,利用雷射干涉技術原理來偵測天文尺度的重力波,是由美國太空總署和歐洲太空局合資運作,預計在 2015 年左右開始進行觀測。因此當然就是觀測SMBH合併的理想選擇。偵測SMBH的重力波不僅提供廣義相對論堅強有力的證據,並且是星系形成與演化過程的重要佐證。
我們銀河系將在約30億年後與仙女座大星系碰撞,結果將是星系盤面的支解毀壞而形成一個橢圓星系,現在銀河系正朝向這條路奔馳而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