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再少都不行!每天「小酌」有益健康被狠打臉tvb now,tvbnow,bttvb7 i. P7 k6 X2 U6 B
研究:只要喝酒就可能早死
" I4 h/ d6 j6 f6 } ]$ E7 k" Qtvb now,tvbnow,bttvb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h( W- W2 b5 @" e6 N; o& o
tvb now,tvbnow,bttvb7 ]; Z- S2 q6 F. m
8 h3 |9 a% `; H Mtvb now,tvbnow,bttvbos.tvboxnow.com) O. O* X* m* z% V) h
1 X# s2 O4 s/ S L1 h4 K. ^os.tvboxnow.com4 d) i* I: c- Z
每日健康/綜合編譯 郭家和tvb now,tvbnow,bttvb' G9 ?: ]4 ]+ m/ w. o2 I2 p# p
! I |1 s: y% s) ?' C
喝酒有益健康?全球性研究:會早死
) n$ B$ f6 y; G3 h4 \& J- @& w( O
3 c. @3 m" Z2 B5 x- ~ m+ t3 btvb now,tvbnow,bttvb長期以來,喝酒對健康的影響周說紛雲。過往曾有研究指出,適當的飲酒頻率,例如男性每天一杯、女性每天半杯紅酒,有保護心臟健康的功效。不過最新的研究論文卻指出,沒有所謂「安全」、「適當」的飲酒量,喝酒即有可能是造成早死的風險原因之一。
/ k1 N2 s5 w! G0 a) D2 x2 F7 Dos.tvboxnow.comtvb now,tvbnow,bttvb! R! l& }5 F: U
15至49歲族群 十分之一死亡與酒有關: {% `5 g& q+ f3 L& E+ ?7 l0 {+ ^
tvb now,tvbnow,bttvb' r% W4 [6 a* e- _
根據美國《生活科學》報導指出,一項發表於著名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的新研究,透過分析先前700項調查資料,和600份研究論文,調查內容涵蓋超過2800萬人的全球性研究分析,最後該篇論文指出,全球每年有近300萬人死亡與飲酒有關,而在15至49歲的青、壯年族群中,更有約十分之一的死亡人口與酒精相關。
/ ^& L+ l+ F; z) r$ o# ]2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D: f. S& h9 C
喝酒對健康有好處?都被酒精危害抵消了
, ?% _- f$ N( V"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tvb now,tvbnow,bttvb4 v8 j6 F6 y3 |8 E. g" _( u
該篇論文的共同作者、華盛頓大學衛生計量與評估研究所的教授 Emmanuela Gakidou 指出,過去酒精被宣稱能適當保護心臟健康,每天少量飲酒的人,可以透過酒精中的某些成份維護心血管功能。但根據這次全面性的綜合分析發現,「那些每天都飲用少許酒精的人,實際上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並沒有比完全不喝酒的人來得低。」實際上,飲酒所帶來的「好處」,例如保護心臟健康等,都被它同樣造成的健康風險所抵消,特別是那些認為每天喝酒有助於維持身體健康的人。
; Y. `" W# V. M( G6 q9 ^: I- k2 a% n" m4 L1 ~
男性更危險 因酒死亡比例多增三倍
- H- b& T! x4 o" d; p" m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9 h( U. M: J2 U9 A
飲酒可算是人類普遍的飲食娛樂文化行為,根據指出,全球約有三分之一的人口(32.5%)有飲酒行為,女性佔比25%、男性39%。若以全球統計數字來看,飲酒是2016年統計結果中造成早死率的第七大風險因素,光是2016年一整年,女性的總死亡人數中有4%與飲酒有關,男性更高達12%,整整為女性的3倍。
3 X- H6 T7 ]1 d0 {os.tvboxnow.com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i+ \3 |. w5 [, V* W
具體來看,每天飲用一杯酒精的人與不喝酒的人相比,在23項因酒精引發的健康問題上,造成健康的風險增加0.5%,但每天飲用兩杯酒精的人,一年內就增加至7%,每天飲用5杯酒精的人,一年內的健康風險增加37%。顯然,飲酒頻率對身體造成的健康風險成直線正相關,「事實上,我們可以說根本沒有所謂的『安全飲酒量』,只要是有喝酒習慣,就可能對健康造成危害。」Emmanuela Gakidou 更強調,使用酒精將會對整體人類健康造成更嚴重的危害,呼籲公共領域與政府單位應採取相關行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