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儲局主席耶倫自特朗普就任總統以來首次出席國會聽證會,周二先在參議院銀行委員會作證,翌日移師眾議院,就美國經濟狀況和利率展望向金融服務委員會作出交代。tvb now,tvbnow,bttvb0 [7 S8 |5 i$ N
os.tvboxnow.com/ g, l% y0 X: h
二○○八年金融海嘯後,以聯儲局為首的環球央行非但成為支持經濟復甦的主要甚至唯一力量,金融市場每見風吹草動,央行更會毫不猶疑發揮影響力,務求穩定市況及恢復投資者信心。以耶倫自己的話來說,在實現充分就業和穩定物價以外,聯儲局還有第三個「不成文的任務」(unwritten third mandate),就是促進金融穩定和控制系統性風險。
6 D" ?* U! s4 V' Ios.tvboxnow.com
& @: c# Y, d2 b ]# T1 c! p( p這句話雖適用於加強聯儲局在金融監管領域所扮演的角色,但環球經濟不穩一旦危及美國,局方在貨幣政策收放上也會作出調節,以起穩定市場之效。美國去年原預期會調高利率四次,最終只在年底加了一次息,即為顯例。
9 S" ]( k/ n- {4 y$ |) D; u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3 I y% D3 \# X
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後,市場焦點迅速轉向新政府計劃推出的財政刺激措施,投資者憧憬美國經濟在基建開支大增和減稅推動下轉趨旺盛,對貨幣政策的關注點則落在聯儲局會否加快收緊銀根,以防特朗普政府稍後出台的刺激經濟政策加劇通脹。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R: z; m3 W5 v& V1 f- C
tvb now,tvbnow,bttvb* X+ S9 L }2 z; w
耶倫在周二舉行的參議院銀行委員會聽證會上避重就輕,以財政政策轉變的實際影響暫時不得而知為理由,拒絕就特朗普治下聯儲局貨幣政策可能出現的變動直接表態,但她明確表示耽待太久加息並不明智,跟去年十月總統選戰尚未塵埃落定時大談「高壓經濟」(high-pressure economy),暗示加息速度稍稍落後通脹(slightly behind the curve)不足為懼相比,四個月間口徑完全兩樣。
$ P- Q% r& b" p& k6 E0 {6 Jos.tvboxnow.com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Y ?' c2 t+ l* v% C v# m
這也許與美國就業市場保持強勁,通脹率逐步逼近百分之二目標水平有關,惟政策取態選前選後大相逕庭,特朗普因素在耶倫的盤算中起了重大作用,應屬雖不中亦不遠的推測。耶倫發言後,市場對美國下月加息的預期略為升溫,美滙指數重上一○一水平,惟道指周二收市升近百點,股市對耶倫口風轉「鷹」並未作出負面反應。tvb now,tvbnow,bttvb) D7 g0 A7 {; \9 i
os.tvboxnow.com1 N# z0 O8 _$ h2 u
作為聯儲局掌舵人,因應新形勢在加息上一改之前「嘆慢板」的作風,嚴防通脹失控,本為耶倫不可推卸的責任。然而,市場此刻正在熱炒通脹重臨(reflation)概念,耶倫恰如其分地履行應盡之責,隨時令這位昔日市場眼中的「大鴿派」,搖身一變成為投資者押重注於股市的最大「風險」來源。在雄心勃勃的白宮新主看來,耶倫並非其同路人,競選期間對她已作過多番批評,央行若繼續由耶倫執掌,自然不利特朗普帶領美國「重新強大起來」。我們認為,耶倫在明年一月底任滿後獲邀留任的機會微乎其微,在她「起身」之前,聯儲局決策層將率先面臨大洗牌,由七人組成的理事會未來數月可能出現多達四張新面孔。tvb now,tvbnow,bttvb7 x Y' b2 u+ C* v. O+ }0 i
% h' j2 o9 j8 e9 x0 d7 ~2 R聯儲局理事會本已有兩個空缺,加上專責金融監管的理事塔魯洛(Daniel Tarullo)上周五請辭,意味特朗普在短期內可委任三名新人入局。另一位理事、民主黨籍的布雷納德(Lael Brainard)據報也無意留任,倘若連她亦求去,新理事將增至四人,等於整個班底面目全非。
) I' b+ u- y6 l) } `6 b/ C' Y( r' _. ]
$ d f) u/ V& O% q* v p, J公仔箱論壇聯儲局七名理事在議息會議上都有投票權,於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合共十二票中佔逾半數,若七人中有四人跟總統「同聲同氣」,當中一人更大有可能成為下任聯儲局主席的真命天子,作為任期剩下不足一年的現任主席,耶倫影響力大不如前勢所難免。os.tvboxnow.com5 f# G @' Q- d2 i; j& B
' |1 m& H- g5 M* \6 y) W! W$ w公仔箱論壇從伏爾克、格林斯平、貝南奇到明年初任滿的耶倫,歷任聯儲局主席面對的挑戰各自不同,功過得由史家評價。可是,像上世紀七十年代初尼克遜總統赤裸裸地干預聯儲局決策,迫令時任主席的伯恩斯(Arthur Burns)唯命是從的情境,過去四十年從未發生,聯儲局的獨立性和權限基本上隨着央行對經濟影響力不斷擴張而增加。可是,特朗普入主白宮後,從金融監管到貨幣政策恐怕都要插上一手,聯儲局不受政治干預的金漆招牌是否能保,正面臨嚴峻考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