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就修改法例加強保障市民私隱徵詢民意,包括把部分破壞私隱的行為刑事化,以及把個人資料「分級」,把指紋等生物辨識資料,列為需要接受較強監管的敏感個人資料等。近來圍繞校園驗毒的私隱爭議鬧得沸沸揚揚,提高了市民對私隱法例和執法的關注。
3 @) T% K$ u9 [2 Jtvb now,tvbnow,bttvb {5 c# x, o. Q$ W# R! y8 b
按本港法律及普通常識,都預設未成年人思想不夠成熟,未必懂得保障自己最佳利益,需要家長和監護人代行。學生吸毒,違法又嚴重損害健康,校園驗毒是為保障學童,但有意見認為,根據現時法例,即使家長同意,學童也可以基於保障私隱而拒絕接受抽驗,或者可以拒絕把驗毒結果告知家長,不少教師和家長質疑是否「私隱大過天」。事件惹起的爭議,益發警醒社會,要極度小心處理以立法加強規管保障私隱的問題。
; h, m2 h$ u# F* Z0 N$ ios.tvboxnow.com6 ]; \. y A1 o* x$ T5 S$ E
須保公益兼防擾民4 D5 a% ^: Z: p( t2 f1 ^5 I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5 R7 Q' O; U/ G& F& Y
政府昨日發表的諮詢文件,也提及需要平衡保障個人私隱資料,和其他社會利益及個人權利,甚至表明不應該讓私隱保障削弱本港的國際競爭力和經濟效率。針對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希望擴大權力和加強規管的一些建議,政府顯然有中間落墨的味道。
# r0 I- j e \5 ~- k) V0 qtvb now,tvbnow,bttvb
; b& r* j: A) M9 ?tvb now,tvbnow,bttvb 最惹市民關注的是,有建議提及,把所有違反保障資料原則的行為刑事化。要是推行,首要引起關注的會是擾民的憂慮。現時機構和個人違反私隱保障原則行為,並非罪行,只在收到私隱專員發出「執行通知」要其中止有關行為,卻依然故我,才算刑事罪行。; j. p |8 T( O) _5 m
" m6 K" U4 W0 w; I2 r# ~3 l/ l
以最近有私人機構套用僱員指紋作上班記錄為例,收到私隱專員公署的執行通知後,才知道這種做法可能牴觸私隱條例,急忙改變,不致「知法犯法」被檢控,如果落實諮詢文件的建議,公眾就會有疑慮,將來會不會有未經私隱專員警告,已經可以被檢控的可能?
" G% H/ s% w/ H8 s% W0 B$ W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5 F3 C6 l4 W p公仔箱論壇 社會上對私隱的概念仍有很多模糊之處,不像偷竊或傷人,大家都有清楚明白犯法的界。很多牴觸保障私隱的行為,是在生活小節和公司日常運作中不經意地發生,造成的損害也可能相對輕微,如果提出刑事化,就要先考慮會不會矯枉過正,導致很多機構和市民跌入法律陷阱,或導致大家顧忌多多,「斬腳趾避沙蟲」,癱瘓正常運作。
+ Z3 T$ s% E1 |' Z& g" Cos.tvboxnow.com
# }3 a2 h {- e, ~ 箍得太死難轉彎補救
B9 u9 e; H9 |* G T3 F# Q0 d
+ B; l& T/ `0 R L' a 相對而言,另一項建議,即未經同意而披露他人私隱資料以牟取利益或作惡意用途,列為刑事罪行,就有較多的討論空間,原因是不但涉及個人利益,也可能對他人造成很大滋擾甚至傷害。雖然這樣,也要考慮現行有關「不誠實使用電腦」等法例,是否已經足夠對付,還是要另立新的法例。; g2 h4 k1 u c" {7 I9 x
/ n& K, p1 _+ W, G4 k9 j6 t& p! k
任何立法規管,都要非常小心,考慮其利時也須顧及其弊,避免因為漏洞和副作用,出現擾民現象,甚或損害市民的其他正當權利和社會的順暢運作。如果立法箍得太死,之後才發現副作用嚴重,到時要再轉彎,並不容易。8 N% v8 f$ b& Z. Q
% _: ~) t. e5 P6 j8 O5 }0 w( sos.tvboxnow.com 在保障私隱資料方面,香港現時的做法已經跑在亞洲前列,官方和民間對私隱專員的建議也非常合作,顯示在目前法例下,加強教育宣傳也可以收到良好效果,而加強立法,是應該在充足教育後,才用到的招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