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B' s. y6 y" b! L
; M) U& o" |6 j0 b* O0 ?# J6 xos.tvboxnow.com倘是期待特首林鄭月娥在「社區對話」就解決香港當前局勢有所表示,那天晚上看了兩個多鐘頭節目的巿民,想必有人懊惱浪費了這百多分鐘的人生。是的,大部份發言巿民力斥其非,可是得來的是另類《施政報告》腔調:「五大訴求,缺一不可」當作耳邊風;警察暴力與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這些議題儘管會上一再提出,林鄭月娥與一眾高官仍是不肯面對,寸步不讓。如此社區對話究竟是對甚麼話、誰還會認為當中有一絲現實意義?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8 M/ K8 o0 x( ~
公仔箱論壇6 F" u: ]: s1 y$ n& ]. A1 i) f
說社區對話是一個「節目」,這是事實。社區對話沒有對話,只是林鄭月娥把過去一段日子說了又說的官話,在一個設計上有「受眾」的演出之中,在晚上黃金時段再說一遍甚至多遍。這種公關表演搬到電視屏幕上演,節目收視率有多少不是關鍵,背後的計算,才是特區政府整個設計的目標:政府走出對話第一步,現在等待民眾回應。tvb now,tvbnow,bttvb1 }0 i5 s9 M6 S7 {
1 I# k. B% W I& k1 O; m! ptvb now,tvbnow,bttvb美國政界首創交心戰法& @$ F, u) E& U/ K; G& `
可是,事物發展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這一大套從形式到場地乃至出來說甚麼話的精心設計,幾天後在更多的催淚彈、橡膠子彈、海綿彈以及實彈之中成為泡影。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2 {7 e% G# b" Z
( _" a: y/ o8 i, h- R* f所謂社區對話,其實是老掉牙的政治伎倆。說起來,這是美國人在現代政治史上的創作。人們的記憶或者依然停留在90年代克林頓的「巿民大會」(town hall meeting):以小規模形式與受眾「款款深談」,反客為主把話題操諸在手,政客主導全場討論。參加者身處人數有限的對話民眾裏,與平日只能在電視上看到的人物近距離接觸,少了戟指而罵的場面,相反是熟悉感油然而生。在電視前觀看直播的民眾,隨着現場對話各人「推心置腹」,從而可能調整對政客的觀感。民主黨人遠比共和黨精於操控民氣,克林頓一家把巿民大會發揚光大,妻子希拉莉在2016年總統大選與特朗普的辯論就是巿民大會形式。至於奧巴馬則是箇中高手,能言善辯,比起共和黨的「美國第一」硬銷式口號,更具心戰實力。
) m" m5 W6 @$ m: T1 z/ N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tvb now,tvbnow,bttvb# _9 V" P5 m, a5 j0 S9 N& o
追本溯源,早於公眾廣播發軔年代,美國政界首創這套交心戰法。第一個是1933年大蕭條期間上台的總統羅斯福,當年3月12日,入主白宮僅8天就發表著名的電台演說。當時的聲帶至今仍在網上流傳,以第一次演講為例,其實只是一篇《國情咨文》,說的是美國面對大蕭條的銀行危機處理之道。全長逾9分鐘發言,從第16秒開始就是政策、政策、政策。然而,為了容易打入尋常百姓家,白宮幕僚把這些電台發言改了名字「爐邊談話」(Fireside Chat)。這個名詞改變了美國總統發表公告的文化與觀感:國難當頭的寒夜,總統在電台侃侃而談濟世救國;受眾的美國人民挨家逐戶圍在收音機前,想像總統在白宮火爐之前吐露心聲,一室頓時溫煦如春。任內的大政府主張「新政」(New Deal)、對日本宣戰、開羅會議,直至去世前10個月,羅斯福都在爐邊談話宣揚國策。os.tvboxnow.com+ Y* g y4 Q& Z3 }3 E
5 a }3 \& D: e. f! @
踏入60年代,美國戰後一代從少年步入青年,也是民主黨人的甘迺迪總統,把羅斯福的爐邊談話變成電視談話。甘迺迪每次發言都是精心製作,金句連篇,從就職禮的「不要問國家可以為你做甚麼,應該要問自己可以為國家做甚麼」,到用於冷戰的「我們都是柏林人」、太空科技的「我們選擇到月球去」,不一而足。雖是宣傳,不能否認的是,羅斯福確是率領美國上下挺過大蕭條、帶着美國走向第二次世界大戰奏凱之路。至於甘迺迪是改變一整代美國心靈,尤其是太空競賽從後趕上壓倒蘇聯流傳至今。雖然兩人絕非一代完人,通過大氣電波輸送政策講話,二人確是領一代之先。及至克林頓時代已見褪色殘餘,無以帶出時代氣魄,只是口甜舌滑的政治花招,難以征服民眾心坎。
# s: @2 A0 w, Y- O5 o2 ctvb now,tvbnow,bttvb
9 [$ Q9 t+ q# Q: c) P6 ]7 l7 C政府視對話為拖延手段
/ s6 F$ n1 Z4 L1 Aos.tvboxnow.com林鄭月娥的社區對話,客觀而言,其設計上的期待結果,無疑是軟化社會的反抗訴求,軟銷其「政策理念」和風。可是,縱是政治行銷高手如羅斯福與甘迺迪,他們核心並非一面倒的包裝而乏於內容:羅斯福即使大賣親和,但若無「新政」為支柱,美國難以度過大蕭條;甘迺迪年輕有為口舌便給,倘當時美國不大量投資科技及改革教育,星條旗不可能在70年代到來前插到月球。再說,面對經濟困頓大戰臨頭,冷戰在前科技落後,羅斯福和甘迺迪如果無法把美國上下扭成不可砍斷的粗繩般團結一致,再好的演講文稿、再多的資源投入亦是徒然。
X" c! r, j% Y- _% p公仔箱論壇
0 D8 L% `7 ?4 p( j7 r+ N如今林鄭月娥所面對的,就是不能做到把撕裂的香港再度合成一體。過去幾個月,香港已是四分五裂,要回到從前,當中並無秘密,700萬男女老幼都知道,就是「五大訴求,缺一不可」這八個字。雖然早前撤回《逃犯條例》修訂,可是其他四大訴求依然一句不回,其中尤以對民間要求最烈的設立獨立調查委員會充耳不聞。對民眾訴求如此傲慢,反映特區政府視社區對話為拖延手段,以時間換取政治上的迴旋空間。然而,經過上周首次社區對話,民眾目睹官員這樣回應訴求,日後類似活動會否繼續舉行、能否藉此套現政治實利,這個算盤恐怕越來越難打得響,大概已是不爭之事。' ], V" V: Y& |! p
tvb now,tvbnow,bttvb' R& E5 B. J/ D; m, W8 N
安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