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神靈借廟中塑像為儒生解天理人欲之辨(圖)

4 b% y- N- \: J- q3 T0 ~& `9 L
神靈借助廟中泥塑判官為儒生解天理人欲之辨.(圖片來源:維基百科/CC BY-SA/9old9)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8 _) m" M1 ?9 t7 d$ w

( L8 u' n$ U6 i" K6 m& [  Hos.tvboxnow.com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p- |! [3 F  O4 l0 V' m/ Q& Y  t
天理人欲之辨乃是過去讀書人的一大命題。一個老年儒生在廟中受到神靈借助泥塑判官而為他解題。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m8 h1 G$ ^$ }* b
這個老年儒生本是個品行端正之人。他在寺廟中讀書,由於廟宇很寬敞,來此就讀的人也還不少。但這個儒生性情孤僻,對廟中人一概不聞不問。一天半夜,他因失眠而不困,便在月下散步。忽有一位客人湊近前來閒談。儒生也正好寂寞,便請客人進屋,兩人閒談起來。
+ f) g2 F) ]  L* U2 z! q7 X客人的談話顯出很有條理,在閒談中,偶爾涉及到一些因果報應的事情。儒生便說:“聖賢做善事,都是沒有主觀目的而做成的。如果懷著主觀目的去做,即使所做的事情合乎“ 天理 ”,其用心也就純粹是屬於“人欲”了。所以君子是不去談論“福田”之說的。”
( H. m# }. \, w' g6 R4 ~8 Z. U( ^& s公仔箱論壇客人對此說道:“先生的話純粹是屬於儒家的言論。然而,用來要求自己是可以的,用來要求別人則是不可以的;用來要求君子還可以,用來要求普天下的人則是斷然行不通。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8 H1 s' e/ A) \9 N: S0 V4 T
聖人立教,無非是要人做善事而已。不能做善事的人,就誘導扶持他去做;不肯做善事的人,就用鞭子驅趕迫使他去做。於是也就產生了刑罰和賞賜。
$ h' `& l3 C9 v5 \, i8 Atvb now,tvbnow,bttvb對於能因為追求賞賜而做善事的人,聖人就肯定他是善人,必定不會責怪他為了求賞才做善事;對於能因為害怕刑罰而做善事的人,聖人也承認他是善人,必定不會追究他為了逃刑才做善事。
8 n3 _+ h! N8 Y" Q+ c  P6 X- n7 w公仔箱論壇如果用刑賞手段驅使人們去遵循'天理,,卻又指責人們喜賞畏刑是“ 人欲 ”,邢麼人們遵從刑賞會被說成是不善,不遵從刑賞也會被說成是不善,人們也就手足無措,不知怎麼做了。況且,既然把喜賞畏刑稱為“人欲”而又使用刑賞手段,豈不成了聖人實際上是以“人欲”引導人民,有這個道理嗎?
# }5 X3 u3 f% m& L* M* ^5 [因為普天之下上智少而凡民多,所以聖人的刑賞其實是在為“中人”以下設教的。佛家的因果,也是在為“中人”以下說法的。佛儒兩家的宗旨雖然不同,但在教人為善這一點上,意思完全一致。公仔箱論壇5 ~3 ]2 q1 z! P7 l4 |2 A! L
先生拿謀利計功學說,來批駁佛家的因果理論,是要連聖人的刑賞主張一同批駁嗎?先生只見有僧眾誘人布施錢財,說這就是行善,可以得福,不布施就是不行善,必定有罪。從而也就對佛教產生懷疑。其實是並沒有了解到佛家所說的善惡與儒家沒有區別,所說的善惡報應也與儒家沒有區別。”os.tvboxnow.com; m" |6 P" i1 H7 k" l! e( O
儒生似乎還想再說些什麼,進一步申述自己的見解。這時,天已開始發白,於是客人起身要走,儒生執意挽留。客人忽然挺身不動了,儒生仔細一看,原來是寺廟內的一個泥塑判官
Truth can not be deleted by any means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