菅直人內閣救災不及格 中國時報
6 h3 n! l ~) E* H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j: i# L7 i7 I2 |
日本這次遭逢罕見的複合式災難,受傷慘重令人同情。但相較於災難程度之巨大,日本政府的因應卻明顯不足。也許民主黨第一次執政,遇上戰後最嚴重的天災,顯得不知所措,但太多荒腔走板的表現,讓人不敢相信這是出自一個不久前還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國家。
0 ^$ w Z" Y0 I2 b- W
1 w, R2 F! K8 T* [( J" d1 ~首先,這次災區救援緩慢、物資缺乏的情形相當嚴重。事實上,日本全國物資充裕,但在限油下,許多車輛無法輸送物資,以致於災區甚至連非災區都嚴重短缺民生物資,連民間組織想幫忙都進不了災區,外國救援隊能發揮的空間也非常有限。
$ L3 n; o q7 e" w
) @+ M6 `; o1 J. x( y公仔箱論壇其實遇到這樣的大型災難時,必須突破既有官僚體系盡快集結物資加速救援,因為救災是要和時間賽跑的,而首相更是必須迅速執行最高決策權與三軍統帥指揮權。日本政府一開始的因應態度,不是沒有意識到災難規模有多大,就是不知道自己該動員到什麼程度。沒有在第一時間發布緊急命令宣布進入緊急狀態,而且最初只派出八千名自衛隊救災,自衛隊在核電廠爆炸三天後才動員灌水,都是決策上的嚴重錯誤。
4 g. o) K, j, f/ U! X( y公仔箱論壇7 u v. Z$ H: c
無論是菅直人首相也好、內閣相關閣員也好,大部分都沒親自去災區看一看。到底災情如何慘重、災民如何痛苦,沒有官員認為自己應該去親睹、去感受、去撫慰甚至去道歉。大家只是換上藍色工作服,照常待在東京的辦公室。固然,大張旗鼓去災區也可能淪為作秀,反而會干擾救援作業,但首長如此高高在上,就和菅直人搭乘直升機巡視福島一樣,實在令人嘆為觀止。連美國駐日大使都親自到災區慰問,令災民大為感動,反觀日本政府官員,卻有如溫室裡的花朵,身心都離基層民眾很遠。os.tvboxnow.com; w4 R, m A( v. U. Q/ O) V
, x- C& s J% z" i( Fos.tvboxnow.com首相菅直人的反應也令人不解。做為政府的領導人,菅直人在災後第一周內頻頻開記者會,但到了第二周卻消聲匿跡,既不接受記者訪問,也不到國會接受質詢,因此被媒體譏為「人間蒸發」。就算救災工作繁忙無暇面對媒體,至少也有義務接受國會議員的質詢。連國會都不去報告,就一個民主國家來說,是完全說不過去的。os.tvboxnow.com; H3 {' P9 d, w& Y: L/ I
tvb now,tvbnow,bttvb! \- N$ l: m' D6 N c
可能因媒體批評愈來愈嚴厲,菅直人終於在廿五日開了記者會,但發言內容相當空泛,天皇的電視談話都還比較有悲憫之情。菅政府高層的這些舉措,換做是在台灣,恐怕早就被罵得狗血淋頭了。馬總統在八八風災時一開始有些失言,後來頻到災區向災民道歉、擁抱災民並聽取意見,相較之下,只能說日本民眾對高官太寬容了。
( m: _, k4 r3 ^7 L5 N& w7 A公仔箱論壇公仔箱論壇 o3 E, Q" q @& c# d
而內閣官房長官枝野幸男表示,希望福島第一核電廠半徑廿至卅公里內的災民自主疏散避難,政府會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援。此言也令人驚訝。像這樣嚴重的核電災變,周圍地區恐怕都必須廢棄一段很長的時間─如果不是永久的話。這些城鎮居民如何重新安置、是否集體遷村、哪裡有適當的地點、當地政府及社區如何協調、乃至是否要廢核電廠,都當然應該是政府的責任,因為其中有許多事務必須透過公權力才能統籌協調,而日本政府更必須以前瞻眼光、整體的設計,重新進行國土規畫,這些哪裡是可以任由災民自謀生路而做到的?
1 K5 ~& C0 c7 e7 Ftvb now,tvbnow,bttvb公仔箱論壇5 q* ?+ u" [) [
日本文化重視上下之序,信任權威,服從領導,遵守規矩。在災難時期,日本民眾的冷靜自制,社會未發生劫掠動盪,博得了國際社會的敬佩。可是相對的,日本政府的遲緩無能,也益發令人對災民感到同情。而盡管日本媒體的冷靜理性有助於安定人心,但資訊有時不夠充足完整,像福島第一核電廠三號爐裡使用毒性最強的鈽,日本主流媒體就較少著墨。由於日本習於維持表面的和諧完美,負面消息常被過濾或淡化,以致於對核災狀況,外媒與日媒報導出現明顯差距,從至少廿五國將大使館從東京遷到大阪,即可見其他國家已對日本資訊正確與透明度失去信心。公仔箱論壇+ O, I6 }/ C! b! f) ^' G' K
! K$ J* v B8 h8 \- k9 c9 R公仔箱論壇- a+ @* t5 e# x+ G
os.tvboxnow.com/ ]! g' t3 q0 f7 `# F1 J& Y
日本近年來政局沉悶而毫無生氣,幾乎一年換一個首相,但似乎無論怎麼換都毫無新意,國力與國民士氣始終萎靡不振。菅直人原本被視為菁英幹才,卻經不起天災的考驗。種種不及格的應變舉措,讓災民受到不必要的痛苦,波及其他國家,也將讓日本的國家發展付出慘痛的代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