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蘭多慘案 加速美國撕裂公仔箱論壇. U0 u' q5 U1 W6 a
w( \. q0 D7 L! L( L公仔箱論壇美國佛羅里達州奧蘭多市一家同性戀夜總會發生死傷逾百的槍擊慘案。事件在激起漫天血霧的同時,也為美國社會本已撕裂的傷口再添新的裂痕——持不同觀點的人士在反恐、移民、控槍、同性戀權益等敏感話題上的對立,恐將進一步激化,而美國總統大選的走向也勢將受此影響。os.tvboxnow.com! V9 G+ c$ E% g0 k5 \5 `2 ~9 i
tvb now,tvbnow,bttvb" A5 F4 u4 }+ a) R: R# \7 s5 Y
根據警方調查陸續獲得的資訊,奧蘭多市持槍濫殺案的兇手,是一名生於紐約、來自阿富汗移民家庭的年輕回教徒。他在案發前合法購買了一把AR-15步槍,並在致電警方宣誓效忠極端組織「伊斯蘭國」之後,用這一曾在美國諸多重特大槍案中作惡的高性能武器,展開了恣意屠戮。
. x2 E, E) O dtvb now,tvbnow,bttvb4 K8 d. g5 \5 H6 r# Y8 _2 K& d
慘案發生後,美國社會再度掀起對反恐、回教、控槍、同性戀權益等敏感問題的激烈討論。群情洶湧之下,總統奧巴馬、美國共和黨預定總統候選人特朗普及其強勁競爭對手——民主黨的希拉莉也分別就事件表態。
, S1 a& ~% A% ^5 u! h7 V2 o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U) _# V7 d8 @8 |. Z
值得審視的是,奧巴馬雖將事件定性為「恐怖行為」,但依然保持審慎,避免將「恐怖主義」與「回教極端」掛鉤;早已揚言應禁止回教徒入境的特朗普不僅反嗆奧巴馬,認為他不言明「極端回教恐怖主義」就該「帶著羞愧下台」,而且連帶攻擊了希拉莉,卻避談萬眾矚目的控槍問題;而希拉莉雖然聲稱將嚴厲反恐,但也不去觸碰移民的敏感話題。他們三人的表態,當然各有各的政治考量。公仔箱論壇, v+ V7 P$ j: |
7 F" [% D* q/ j# [" P J
按照目前的事件進展,奧蘭多槍案兇手雖在最後關頭宣誓效忠「伊斯蘭國」,而他也確曾被警方懷疑與恐怖組織有牽連,但此次襲擊究竟是「伊斯蘭國」策劃還是兇手臨時起意,又究竟是否與其的宗教信仰有關,還待警方持續深入的調查加以厘清。因而,身為當家人的奧巴馬在此事上自然要謹言慎行。尤其在當前美國社會對回教徒高度戒備、敏感的政治氛圍下,奧巴馬更需小心從事。
6 B( f7 r' G9 y7 j2 Zos.tvboxnow.com
/ j$ Q( l7 @ Y. C: I正所謂「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向來口無遮攔的特朗普當下最主要的目標,是如何贏得將於十一月舉行的美國總統大選。他此前的種種言行已是相當出位,像「禁止回教徒入境」的主張,早已挑戰許多美國民眾的心理底線,於今從他針對奧蘭多慘案一事的表態來看,他對如此敏感的話題同樣不會有所顧忌。8 r1 ~2 L: S/ |4 }
1 w5 j; c) z& _& D/ E: `
然而這樣放言的結果,極可能進一步挑起不同族群、不同宗教間的對立情緒,非但不利於美國社會痛定思痛,想法齊心協力地解決本土獨狼襲擊愈演愈烈的殘酷現實,反而會加深社會的撕裂程度。os.tvboxnow.com! s% J( t9 t) P# t2 h; U6 j# p1 E
2 ^+ f) W6 D" e( V$ y0 P+ Ntvb now,tvbnow,bttvb奧蘭多慘案,被視作美國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槍擊案。諷刺的是,就在幾個月前,人們還在沉浸在加州槍擊案所帶來的巨大震驚之中,驚呼那些倒在血泊中的遇難者,遭遇了美國本土罕見的暴行。然而短短數月之後,更大一波的血潮已經迅速地淹沒了「前潮」,創下了一個新的紀錄。
% `; T3 `" J! s; [
5 V* V( ]0 s6 k1 x4 b8 Hos.tvboxnow.com可以預見的是,如果美國社會的運行軌跡依然照舊——反恐龜步、控槍問題陷入無解的死循環,而不同宗教與族群之間的融合又囿於現實而顯得如此不切實際,這一紀錄未來仍將不斷被打破。os.tvboxnow.com5 X. E* U6 l4 Y1 t! [6 O9 h. ]* C% S
6 k: w8 _; W4 b. I' ?) T: N4 y( y# l而另一方面,人們曾經歡呼「地球村」時代的到來,也曾將美國海納百川式的吸納移民,視作全球社會開放的楷模與榜樣。但時至今日,一個毋庸置疑的事實卻提醒世人:不論全球化的腳步如何迅捷、廣泛地改變著人類的生存環境,「世界大同」終究只能是一種美好的理想狀態。不同族群各自迥異於他族的文化基因、宗教信仰與生活習俗,決定了族群差異的必然存在。而離開了持之以恆、細緻入微的培育與扶助,不解決貧富差距擴大、機會不平等的惡性循環,不同族群、宗教的融合之花,終究只能在溫室裏一閃即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