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杜大衛﹕房地產問題 政府做了什麼

香港地產商見利忘義和貪婪,到底有沒有限度?請問我們的政府領導人除了補鑊,對地產商以損害和操控的方法牟取私利、罔顧社會利益視而不見之外,到底還做了什麼?
! H( r% D' `( x: q# F3 A- v

+ n) ?; i. d' m) O- \* \& S, Y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y9 s+ B; S: A不,我感嘆的不是星期三公布的預算案中的相關措施(或沒有做的措施),儘管有充分的證據證明政府除了補鑊外,什麼都不願做。我亦不是感嘆於40多層高的樓宇可以變成80幾層異乎尋常的樓宇,更不是感嘆加厚牆身以增加樓面面積的可恥習慣。os.tvboxnow.com% B# L1 j$ U! b+ v7 Y3 g' r
tvb now,tvbnow,bttvb  z; m/ t9 @  U& l3 |& ]
反而,我要大聲責罵荃灣、葵涌及觀塘等地區的舊工業樓宇的業主。政府去年10月宣布可轉換樓宇作其他用途而毋須補地價,但他們並不滿足於所帶來的25%價值增長,在承諾提升樓宇的質素前,反而進一步要求放寬對樓面面積及高度的限制。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8 f) g" z( U( |) E# d& j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3 ]. w1 U3 d1 E- L
上星期的一宗投訴中,業主指若他安裝升降機,可租用面積便會減少,所以應放寬高度限制作補償。另一宗投訴中,業主指若要他擴闊行人道及在樓宇四周種樹,他應該可獲批更大的樓面面積以補償他的損失。一個可憐人抱怨說:「我面對兩難的處境。我希望我的樓宇的外觀更優越及更具有競爭力,但這樣的設計可能會減低現有樓面面積。」+ h: ]: f8 r7 X) M, V0 r

4 r5 A* s5 y5 U: {" g' Y5 ktvb now,tvbnow,bttvb如果是只有非常微利的行業,這種兩難情或許值得認真對待,但我們所說的是利潤超現實地高達40%或以上的地產經濟,大部分所賺取的就是那些被迫租用其物業的公司的盈利,或是在過去12年收入停滯不前的住客。本周三的《南華早報》報道說,新世界發展從近期售出的西區寶雅山單位所得的利潤有40%或以上,而新鴻基在推售元朗的YOHO MIDTOWN中所得利潤就更高。這些都是發生在本世紀最嚴重的經濟衰退期間。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0 y" @' z  p" x7 M) M) e& D2 K) R4 d0 p

/ W) C. Q6 [  _- o7 p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而我則獨自疑惑為什麼我們的政府官員不制止此等荒唐行為?蘋果電腦曾否為需要設計更新、更昂貴的手提電腦而向政府要求賠償嗎?或製造Blackberry手機的Research in Motion公司為提升其產品而向政府要求賠償嗎?os.tvboxnow.com+ n; j9 o0 a/ o4 N* M
tvb now,tvbnow,bttvb5 _& P: T; J+ o( i- l
我承認在這個問題上我開始焦躁不安,因為政府還未意識到眼前的房地產泡沫問題,但不論泡沫與否,我相信我的關注是確切的。在有組織地使新樓宇市場求過於供的情下(去年只有7200個單位落成,是1972年以來最低的水平),而利率又處於20年來的最低水平,再加上內地和西方經濟投資資金的流入,地產發展商卻仍然保證得到超高利潤,儘管許多公司都瀕臨破產邊緣。os.tvboxnow.com# E: N7 B/ a+ w5 c# y% n+ c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U7 v& N/ [) m5 Q; m2 c- m# x3 `0 T
政府官員堅持樓市未見泡沫。財政司長在星期三堅稱按揭支出平均只佔家庭收入的38%,水平遠低於1997年的50%。但一個人能睜眼說瞎話到什麼程度呢?在一年之內,按揭利率可能升1至2個百分點,嚴重影響一般家庭支出。一位重要的香港經濟學家警告,業主要預期按揭支出今年內會增加40%。即是實際上按揭支出平均會佔家庭收入的60%。沒有泡沫?
$ h6 f) s7 i* m9 tos.tvboxnow.com
+ E2 D$ s6 X; e8 R) J% l0 w6 otvb now,tvbnow,bttvb沒有泡沫?
$ S) c* {" h- ^' q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O& V4 G8 M& I" _1 K9 J" Q* z
回想起在《金融時報》工作的純真快樂日子,報道每一則新聞前,我必定先問:「誰是『公正的仲裁人(honest broker)』,即一位我可以相信會對是非曲直有客觀判斷的人,以及我需要思考的是什麼問題?」tvb now,tvbnow,bttvb, q" i8 {- M; v* _  |

: U: h1 g, B/ D$ F# b7 Y% t無論是什麼新聞故事,都總有一個人你可以求助,作為這個「公正的仲裁人」的。但只有一個例外,就是關於地產界的新聞報道。無論你轉到哪裏,每個發言人都似乎是既得利益者。現有樓宇業主為自己財富的增長而高興,歷任財政司長亦看物業拍賣和印花稅收入增加而高興。就是那些沒有物業、只常見物業價格穩步上升的人,也會夢想一天能「上車」,從而能從中牟利。銀行家的按揭貸款收入穩步增長,地產代理憑代理費收入致富。似乎並沒有人願意停下來問一問,有什麼經濟力量可支持一個 400呎單位的售價,在一個周末間上升港幣 10萬元以上。
8 m. T9 [: Z! k$ m/ E) U# }; n
$ a( y1 ?% l+ q' U- C3 h8 c( P公仔箱論壇曾俊華
5 n1 J. w6 R1 d1 w, E$ a; @在星期三正確地指出,他必須考慮到數以千計會因樓價下跌而減低其財富價值的人的利益。但是,數十萬看擁有自己居所的希望在眼前消失的人又如何呢?如果他真的關心在世界數一數二貧富懸殊社會中人們的苦惱和不滿,他會立即採取行動,堅定地使樓價回到現實水平。他應該增加新住宅的供應,懲治投機性的物業炒買。他亦應該告誡愛哭訴的荃灣工業大廈發展商停止要求特殊待遇,為迎合未來更新、更嚴格及更環保的建築標準而做好準備。簡而言之,應該告訴他們,他們要參與實體經濟。
! _+ Q$ E4 {: K

" N. @8 v0 w2 Q% Q: Z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4 s, x6 `( h+ A3 G4 Y" M6 e$ E+ Y/ e2 q" c- \* G  Y  X
作者杜大衛(David Dodwell) 是公共政策研究公司Strategic Access 總裁。他曾任《金融時報》駐港特派員,是The Hong Kong Advantage 一書作者之一
4 d+ Q% y: ^/ D+ ]" r- g! }tvb now,tvbnow,bttvb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0 m$ N4 X" {6 |) M) `1 ]

- z8 k0 |; p: Q, A& x2 i7 }tvb now,tvbnow,bttvb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