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健康資訊] 家人有囤積症嗎?東西丟不掉?囤貨撿拾變成病,諮商心理師揭6大特徵


7 ]& L. ~+ \% f% f6 c) ^( R! `大掃除前必看!家人有囤積症,東西丟不掉怎麼辦?諮商心理師教破解法。
% I  {, ^& f2 Z4 P8 }! \% w) G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3 E. T& ~3 H$ D" o/ t; z

( R6 R: F! p6 |" X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你要是敢丟我的電視試試看!」一位高齡伯伯長年在家中囤積物品,尤其一台骨董大電視霸佔家中地盤,子女欲清潔整理卻鬧出家庭革命!諮商心理師林士傑表示,囤積症與心理因素相關,可透過善意溝通循序漸進整理。伯伯坦言電視對他而言意義深厚,「這是我們家剛搬來這邊住時買的,不是垃圾。」全家最後將電視收進倉庫妥善保存,既不用丟掉伯伯的人生紀念品,也可維持居家環境。囤貨撿拾變成病,美國定義6大特徵過年掃除迎新年,但面對如山的寶物實在捨不得丟!囤積症(Hoarding Disorder)是一種心理障礙,當患者過度囤積或保存大量的物品,會對個人和家庭的日常生活造成嚴重的影響,甚至影響健康與家庭關係。公仔箱論壇! n$ Q/ Y- C7 p) ]# }/ w- h/ `
新聞曾報導淡水一位7旬「愛媽」養了30幾隻狗,私人狗場充斥排泄物、長蛆的飼料甚至數十隻犬隻屍體!造成鄰里莫大困擾,2018年遭檢舉不當飼養,本人卻稱自己「太過喜愛動物」。
7 v6 E' a0 l7 f4 [, B囤積症過去被列為強迫症範疇,2013年美國精神疾病診斷手冊正式新増囤積症的診斷項目,根據最新版的診斷手冊第5版(DSM-5)指出,如有以下特徵,應盡早就醫。3 L% i2 ?' {8 D8 Y3 I
1.持續性的丟棄困難不管東西實際價值為何,都難以分離。os.tvboxnow.com, @4 C. ?, E+ z
2.儲存物品的需求覺得總有一天會用到,對於丟棄感到苦惱。會過度取得不需要或沒有可用空間的物品。大約80至90%的囤積症患者都表現上述2項特徵。os.tvboxnow.com9 [6 f- t9 q5 K. ?. m
3.居住環境擁擠或凌亂大量囤積物品,使得居住場所堆積如山。如果生活區域能維持整潔,通常有第三人介入,例如家庭成員、清潔人員等強制整理。
; k( {5 b* C# S% n6 _4.重要功能受損儲物症狀引起明顯痛苦,影響到社交、職業及環境安全等。
7 K* Q/ t( N4 A* x) D$ X1 Q* f( u8 O  I5.無法歸因於其他疾病非身體病痛引起,例如腦損傷、腦血管疾病等。
1 N9 K3 U) h" Y6 F6.其他精神障礙症狀難以解釋患者行為例如強迫症中的強迫觀念、重度憂鬱症的精力下降、精神分裂症或其他精神障礙的妄想、重度神經認知障礙中的認知缺陷、自閉症等。
3 r" W" X' P7 A9 b6 B: jtvb now,tvbnow,bttvb
, K3 }) ?7 a6 ~# X7 W: g  W8 R; jos.tvboxnow.com

7 r" a/ ~' O& T5 \/ J9 ^os.tvboxnow.com圖/網友最常斷捨離的6大方式。
' ]1 ]* T$ g; Y1 q' [tvb now,tvbnow,bttvbtvb now,tvbnow,bttvb0 M" j" N; L1 D7 n

1 h) f4 E+ `4 Q9 n8 b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善意溝通,囤積症治療3大面向林士傑表示,囤積症跟生活、人際關係、金錢損失等因素相關,腦內處理「獲得」跟「失去」的反應情緒較一般人更劇烈,關鍵在於會造成生活、人際關係或者工作之類的損害。年輕人可以透過工作獲得成就感,但不少長輩退休步入老年,生活沒重心,便會開始囤積物品。然而,囤積症當事人通常不太願意求援,幾乎都是家人備受困擾而向外求援。
* g) \2 o5 ~/ Y! O* k+ I" Xos.tvboxnow.com1.治療心理疾病若患者的囤積狀況跟心理疾病有關,建議先治療疾病。例如,躁鬱症患者的躁症發作時,長時間感到亢奮,容易大爆買,造成物品堆積,自己也不知如何處理;另一種是憂鬱症患者,生活沒有動力也容易囤積物品。上述行為看似都是過度囤積物品,但細究原因不同,建議先針對疾病治療。5 z  B0 A+ r; J4 C' ~
2.處理內在焦慮只要想請囤積症當事人整理,就容易觸發警報「你又要怪我,又要叫我丟!」林士傑表示,當事人自己也知道家人不喜歡堆積如山的物品,便會將物品或行為合理化,來應對外部壓力。
: m8 o. G- ~0 k; B, E, s公仔箱論壇透過心理治療可處理內在焦慮,林士傑建議,在當事人感到安心的環境下,好好討論物品的意義是什麼,「那些東西對別人來說是垃圾,但可能他內心覺得生活很空洞,或者他小時候窮怕了,擔心失去東西。」公仔箱論壇& k2 {" K& d1 h+ S% E! U/ f
單就囤積症當事人進行心理治療效率有限,最好需要關係跟環境共同配合,家人若能從批評責怪轉為理解支持,當事人看見意義的時候,較有機會改變。例如最常見的是囤積醬料包,當事人總認為「有一天會用到」,可溝通過期就處理掉,較不會影響健康。8 p' x% o6 G' S
3.循序漸進整理環境囤積症當事人對物品特別敏感,若家人突然間丟棄眾多物品,會造成當事人痛苦不悅,有些人甚至需要獲得更多物品來彌補失去的痛,恐適得其反。建議別激烈丟棄,可循序漸進整理,並溝通出雙方都可以接受的整理原則,在當事人不會感到不舒服的範圍內,適度的清理。
. ~. ^. P+ W) T' k. [1 ?, P例如,有的家長會保留孩子小時候的獎狀或成績單,可留下有紀念意義、象徵性的部分,其它瑣碎的過舊資料處理掉。還可出奇招「裱框起來掛在牆壁上,變成紀念性的存在,有時候說不定你裱起來,他就願意丟其它的東西了。」林士傑說,對當事人而言,這是親子共同的回憶,他未必非留下全部的東西不可,只是希望能獲得認可。
  `' G/ v# {, P) v% Q, Y$ u! N( ]: Otvb now,tvbnow,bttvb林士傑補充,當事人不一定清楚自己的想法,溝通重點在於不帶攻擊的談心,「不是只有保留或者丟棄二選一,了解物品或行為的意義,才有處理事情可能性,雙方的情緒也比較不會衝突。」應對囤積症需要愛心,區分囤積之對錯無益於家庭關係和整理環境,建議家人以支持的態度,理解當事人的想法,較有機會成功維持居家環境。1 ^% J# g: M9 O" t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