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7 }" W F$ b2 V) I公仔箱論壇倫敦杜莎夫人蠟像館前日已將哈里夫婦的蠟像搬出英國主要皇室成員之列。<br />美聯社os.tvboxnow.com0 U' w5 q! ^ @- s5 l6 U
1 p; v6 G8 S$ F% w/ K6 F8 Jtvb now,tvbnow,bttvb英國薩克斯公爵夫婦、哈里王子與梅根周三宣佈「不再擔任皇室要員」,震驚各界,據報若他們今後完全不履行皇室公務,他們目前的主要金主、哈里父親皇儲查理斯就可能「關上水喉」。另有指皇室正為哈里夫婦的未來找尋「可行方案」,料數天內有結果,但梅根此時卻身在加拿大。
0 q) x6 C* w" F$ s& Q: x- @6 {8 E2 \os.tvboxnow.com
$ _8 X4 l. R! M! D% Z, c ^, V5 V! n/ e哈里夫婦稱卸任皇室要員後希望「財政獨立」,會放棄目前佔其公務開支5%的「皇室撥款」(即公帑)。他們現時大部份收入來自查理斯的「康沃爾公爵領地」私人房地產收益,但《泰晤士報》報道,查理斯明言哈里夫婦一「引退」,他就不會再負責他們無名目的開支。" T" \6 f: _: c, m, y
2 Y. g9 R! N w- O3 F- |6 b

; i0 p: e; A2 y9 r1 ^8 S
" z0 z- p: T; l1 y5 R( z查理斯至今仍是其兒子、媳婦的主要金主。資料圖片os.tvboxnow.com2 }# ]1 a* s: F5 c+ c/ ]% P
: b" g. o1 \8 Z0 e/ d
+ m- d* T0 T: k3 G8 _5 P8 C$ ~公仔箱論壇哈里夫婦熱衷慈善,但分析指兩人想賺錢路數多。互聯網4 `8 l1 k. d" n& p: G
現大部份收入來自查理斯
3 t+ H3 w* @$ k( b2 D$ E# [& E報道指,雖然查理斯最終不太可能一分錢都不付哈里夫婦,但他曾指兩人以後任何關於金錢的安排,都會取決於他們未來的角色。查理斯每年會向長子威廉和幼子哈里發放一共約500萬英鎊(5,061萬港元),哈里所得的稍少於威廉。
7 T$ }! ?! D% V( z公仔箱論壇tvb now,tvbnow,bttvb; U! x# E0 J! [2 l. C I% m
哈里若以非皇室要員身份繼續向查理斯要錢,會增加查理斯稅務支出。因康沃爾公爵領地雖有公司稅和資產增值稅豁免,但查理斯扣除他為兩名兒子支付的公共服務開支後,仍要為其淨收入支付入息稅。所以,查理斯即使同意繼續負責哈里的生活費,都可能會扣起部份。
9 |; o! r/ b4 m公仔箱論壇os.tvboxnow.com% p. `0 N2 S8 o! P: J4 A [/ n V
哈里夫婦投下震撼彈後,身在桑德靈厄姆府的女皇伊利沙白二世、身在蘇格蘭的查理斯、威廉和哈里,據報整天以電話聯絡,白金漢宮消息更指他們已下令各自的皇室職員與政府官員為哈里夫婦的未來找尋可行方案,而討論將為期「數天而非數周」。
) g9 l9 z: P$ `7 J3 R" Q8 V/ ?; L \) Z7 p/ x8 f' e, H( p4 V

7 J6 M1 p5 R4 t" o5 b- X! X# X9 T
% r% C' `$ z6 k/ R" \( Q哈里欲與女皇面談不果os.tvboxnow.com6 c: n% H$ n1 H6 S: a
梅根則在發聲明後前往加拿大。哈里一家去年聖誕起在當地度假,梅根周一返回英國,兒子阿奇則仍在當地,未知他們之後會否為風波盡快返英。公仔箱論壇$ {4 [& Z t& }8 B# _- \
* @( [' {/ {3 k2 s公仔箱論壇哈里夫婦的聲明雖令外界愕然,但據報哈里早在聖誕時,已跟查理斯以電郵討論他與梅根的打算,其間哈里亦有定期透過電話向女皇匯報發展。回國後,哈里欲與女皇面談,女皇雖然答應,但其侍臣最終指她貴人事忙未有安排,據報因擔心哈里以花言巧語拉攏女皇,作為他與查理斯談判的籌碼,哈里為此憤怒。7 ?* G5 g! _! V! B
2 A- ^1 C0 `' j' p" J. L
而促使哈里夫婦發聲明的,是《太陽報》揭露他們計劃今年留在加拿大更久的報道,他們認為順勢公開、讓討論在公眾關注下進行更理想。據報哈里有就發聲明徵詢女皇意見,但不同消息有不同說法,有指女皇表明不希望他將計劃公諸於世,亦有指哈里認為女皇已首肯。os.tvboxnow.com9 Z! v, ^' r; {. V0 L0 W6 t7 F
) o$ V0 L/ b# ]6 f+ Q公仔箱論壇而哈里夫婦引退的原因,據指部份源於查理斯正鋪路在繼位後簡化皇室,希望予公眾節儉形象,讓哈里夫婦有感被孤立,甚至為皇室早前公開的直系繼位人同堂相片耿耿於懷。tvb now,tvbnow,bttvb) k! G3 e( M( Y" {) e$ e' {
英國《泰晤士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