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课程规划与发展司母语处司长王梅凤说,明年起采用的华文文学O水准教材有半数作品是新挑选的,以增进学生对文化遗产的认识,让科目保持实用,好几篇古代诗词被抽出,取代的是新加坡文学作品。公仔箱論壇* S- {/ x& k) r1 A$ {' c
7 C7 h- v/ k, p+ {tvb now,tvbnow,bttvbtvb now,tvbnow,bttvb( R- Y7 j% q; G) \1 e* t! ]# N
明年起,修读华文文学的中学生所学的古典诗词将减少,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本地文学作品,包括杜南发的《传灯》、谢裕民的《放逐与追逐》和小寒的《回不去的候车站》。
' p- N& j0 L! c; A3 M6 M7 p教育部每五年检讨课程,现行的教材自2014年使用,修读完整课程的学生目前学22篇古代诗歌与文言文,以及14篇现当代文学作品。完整课程是独立的人文科。修华文文学(配对课程)的学生也修社会科(Social Studies),配对组成一个完整科目——综合人文科目(Combined Humanities),这些学生因此只修14篇现当代文学作品。公仔箱論壇" k; D7 y5 D# H: R! d
教育部课程规划与发展司母语处司长王梅凤答复《联合早报》时说:“明年起采用的华文文学O水准教材有半数作品是新挑选的,以增进学生对文化遗产的认识,让科目保持实用。os.tvboxnow.com) R# P- T+ T' u# B3 Y- s0 d4 n( x
“好几篇古代诗词被抽出,取代的是新加坡文学作品。所选的本地创作反映我国丰富的历史与文化遗产,好让学生培养更大的文化鉴赏能力。我们根据作品的主题、文化意义、多元的创作技巧等选材。而教材仍有经典的古诗如《水调歌头》《如梦令》等。”
: Z5 y/ q! S+ d* Y! G7 z明年采用新教材后,修华文文学(完整)的学生所学的作品将从36篇减为14篇,包括新增的长篇小说类,指定作品是谢裕民的《放逐与追逐》。至于配对课程学生,除了少学《放逐与追逐》,他们须学的13篇作品与完整课程学生相同,即八篇诗歌和五篇现当代小说。tvb now,tvbnow,bttvb5 f4 {4 O$ i( v0 h
八篇诗歌有四首是古诗,包括杜甫的《春夜喜雨》、苏轼的《水调歌头》、李清照的《如梦令》以及李白的《渡荆门送别》。0 o- \# f5 X2 p; z( r
# V' ^1 p$ m1 N2 R @1 b公仔箱論壇若比较现行完整课程教材,学生需读的作品数量减少,古代文学作品也少了。不过,配对课程学生在调整后会接触到古典文学,得学习上述四首古诗。教师最近获教育部通知课程的调整细节。公仔箱論壇. {# e! l0 s1 e1 a9 }8 P0 ^
配合新教材,试卷内容也会相应调整。修读完整课程的学生得考的试卷(一)以小说《放逐与追逐》为考题内容。所有学生得考的试卷(二)以小说和诗歌为考题内容,另加课外文学作品。现行的考卷也考课外文学作品,以测试学生的赏析能力。
$ R6 p3 z- I, ]: U) ~" ]* N$ J' U根据教育部数据,过去五年,每年修华文的中学生当中,有1%也修华文文学。据了解,这等于每年平均有300多人,较多学生修完整课程。根据本报之前报道,参加华文文学O水准的学生在1992年时高达750人。未修高级华文的学生也可修完整或配对课程。os.tvboxnow.com8 b! Y. c% M ]) m
南华中学母语部主任:os.tvboxnow.com9 ?8 A L$ I1 h2 u
是一次“大胆的改革”南华中学母语部主任陈慧敏认为这次调整是一次“大胆的改革”。这名从事教育工作20多年的教师觉得,让学生接触古典文学固然重要,选材方面也应更切合他们的程度与理解能力。公仔箱論壇: l" K \- a2 _: w9 ^
她说:“要鼓励本地学生修文学得先了解他们的语文能力、需求和障碍。现有的完整课程,整份试卷(一)是考古典文学、文言文,这对一些学生而言是一种障碍。读文学能丰富人生,培养学生对人性与社会的了解,拓展世界观。我们要让中学生先愿意走入文学的世界,不要感觉文学与他们的差距很远,没有办法了解而却步。可以先从赏析现代文学开始接触,再进入古典文学。这次的调整也没有完全放弃对古典文学的重视。” 陈慧敏也是这次课程检讨委员会的委员之一。
( Y+ { ^" L7 ~& }0 l新民中学学生陈奕韶(15岁)修读华文文学配对课程。他说,当初看到须读的作品,觉得很深奥,没有信心,在教师的鼓励后才修读。他认为,学文学提高他的鉴赏能力,能从不同层面看待事物。本地作品的题材相信会更贴近本地社会与学生生活,学生从中也能认识更多本地作家。公仔箱論壇- y0 L3 G! ]9 M) k& h! D8 J! {
华文教师:有助了解历史传承文化
9 |2 T1 m0 \) C% }; m; los.tvboxnow.com新民中学华文教师林国聪认为,新选为教材的本地作品有助于促进学生对我国历史与社会的了解,传承华族文化。
# K7 o) u& {& C2 }7 Y% q& u他受访时说:“长篇小说选用的《放逐与追逐》有浓厚的新加坡色彩,学生能对建国历史、早期华校生和英校生的差异、新加坡语文政策等有更深刻的理解和反思,而通过诗歌《传灯》,希望能培养年轻一代把华族文化传承给下一代的意识。而其他地区的作品也能开拓学生的视野,了解各地华族文化的差异。”
2 @. ]4 m; B5 _5 e# p1 \# aos.tvboxnow.com《放逐与追逐》讲述主人翁几段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的爱情故事,以这名华校生的故事隐喻新加坡社会发展历史。作者谢裕民受访时说:“写的时候是在追忆一段已逝的岁月,战后婴儿潮褪色的青春,现在多了一个名词——立国一代。希望年轻人包括教师,像看怀旧电影般,感受那个时代的脉动。”公仔箱論壇, v/ ^# J5 P) Y
本地作家小寒的短篇小说《回不去的候车站》也选入教材。小寒认为,人文科也很重要,本地作品有较多的本地风情,学生对里头的词汇或地名等比较有共鸣,或许读起来较没有压力。她希望学生通过这部作品体会亲情的重要,珍惜与家人的时间。公仔箱論壇) C; c) D; X$ |' Y0 O/ \$ H
除了华文文学,修英文文学的学生相较于1990年代也有所减少。近几年,其他母语的文学课程以及英文文学的课程也添加更多本地作品,增进学生对本地文学的认识。
* ^9 O$ s) O' A0 A# f) Cos.tvboxnow.com华文文学目前的教材也有本地作品,例如流苏的小说《鬼迷心窍》和梁文福的诗《回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