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行止: 代價不輕激情降溫 不講國語過在京官
' R. @' [& Q' _$ itvb now,tvbnow,bttvb) |3 d* a. r$ q) q, u! I
+ o1 _+ _$ E+ qos.tvboxnow.com一、
1 |# |# U( [( ?8 U9 R6 k' D
$ ]5 @5 z8 X( Q三月十一日立法會議員補選提名期已於周一截止,結果代表民主派出戰的「泛民四將」之一、香港眾志常委周庭的參選資格,被東區民政事務專員、選舉主任鄧如欣否決(DQ)。此事引起去周日二千多市民(警方數字)集會抗議,有關報道和評論,遍見紙媒網媒,筆者以為周一本報「香港脈搏」的「解讀」最有見地,在〈DQ會否殃及其他自決派議員?〉一文,余錦賢這樣寫道︰「冷眼旁觀昨日的反DQ集會,人數雖有幾千之譜,但到場的以中年人為主,五十歲以上的屬多數,都是民主派多年鐵桿支持者。問題是,今次被DQ的是以年輕人為骨幹的香港眾志,願意出來抗議的學生,甚至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卻極少。黃之鋒口中『被DQ的一代』到底怎樣想,還要再觀察。」
1 q7 T) t2 v1 W0 ^os.tvboxnow.com
' e5 N x3 o1 N& m公仔箱論壇這是看到核心問題的觀察,是當局鐵石心腸、要反建制派特別是以北京標準衡量違反《基本法》及「一國兩制」的人,付出沉重政治代價後的必然現象。說起來雖然很窩囊,但香港畢竟是個市儈之城,當人們尤其是年輕一代意識到做出北京不願見、不准做的事要付一定「機會成本」時,熱血澎湃走上街前便會三思……這也許正是反DQ的遊行隊伍中「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卻極少」的根本原因。0 e+ R' q) f4 n! H- f! y
6 o# ^2 p/ E. s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讀者也許記得在「佔中」結束後,筆者建議內地應有包容之心,讓那些「反中」的小伙子赴內地觀摩學習,這種類似再教育的旅程,也許可令他們中有人感於內地繁榮興盛社會秩序井然而回心轉意,令香港社會慢慢趨於和諧。事實證明筆者的設想過於「賴依芙」,因為北京視「黃傘分子」為敵人,「殺無赦」。這種做法,固然令負責香港事務官員手中的「尚方寶劍」有見血封喉的威力,亦有令熱血青年的血溫下降的功能。不難想像,北京嚴詞申斥,包括林鄭市長在內的港官都是唯唯諾諾之徒(這是殖民者留下的「文化遺產」),便會以霹靂手段打壓,令港人知道不聽話便要付出大多數人不願付的代價;加上政府積極利用財政盈餘收買民心(即時向醫管局增撥五億元應付流感,是眼見的例子),當然可令受惠階層「支持政府施政」,相對地令香港反建制之勢日漸消沉。不過,由於京港並非以理服人,怕有所失而不出面不上街「做室內司徒華」(這是七八十年代的說法,現在當然要「換人」),但不等於不會以其他手段和建制對着幹的人,相信數不在少。長此下去,香港必起質變,那意味香港對內地的「有用性」會逐日萎縮。昨天就「DQ事件」發聲的已有歐盟及英國的民間組織「香港觀察」(HK Watch),相信相關的反對之聲陸續有來。特區和北京政府當然會「一怒置之」,林鄭市長甚且反斥這些國際團體未完全掌握香港實際情況;她說了幾句當權者應說卻沒有說服力的話,即使加上外交部「例牌」的「香港事務屬中國內政外人不應說三道四」的官式反應,支持香港民主運動的「外來勢力」,只會愈來愈多,它們肯定會在國際舞台上做出更多令中國尷尬的事! r8 B- b5 `/ ^" U7 N3 r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t; g( e$ y* K, _" b
以香港人不認同的法理、以強橫的手法撲殺手無寸鐵以和平手段爭取本身政治權利的香港民主運動,長期而言,北京亦要為此付出沉重政經代價。
% p) }" O; U0 q d( M+ etvb now,tvbnow,bttvb; N. }9 F/ Z: e0 W4 S9 n
不過,自我感覺極之良好的北京,在現階段不會把香港的抗爭行動及國際上反對的聲音聽進耳裏(遑論放在眼內),為了未來與內地政經制度的「融合」,香港議會人大化、政協化,勢不可擋;而各級決策官員的選舉或遴選內地挑選主教化(京官挑選梵蒂岡當橡皮圖章),亦勢所必然。總而言之,一切都得按京意辦事、聞京樂起舞……作為一種志業,非北京欽點的從政者在香港的前途有限!
- G$ F D+ \9 y/ K% D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9 L; E( n9 o2 B5 W/ ?8 F4 Ktvb now,tvbnow,bttvb「DQ參選人資格事件」還有一消極後遺症,此為進一步令香港人認識到向被視為社會精英、正義與公義捍衞者的法律界人士的「善辯」,已達沒原則境界;他們會為出得起錢的「客戶」滔滔雄辯,亦會望風承旨為討好政治主子而理不直氣壯地強詞奪理!
! P% v' h/ R1 m9 a9 b
. _) d5 j/ e! n, @8 J二、
% m* Y# E* ~% p0 i5 A公仔箱論壇
6 c. G3 K9 D, L+ L% z0 t! xos.tvboxnow.com本報網站消息,捲入浸會大學「普通話豁免試風波」、在該校語文中心向老師們「爆粗」而被校方處以暫時停學懲戒的劉子頎(學生會會長)及陳樂行(中醫學系學生),昨早親身到肇事地點,以其言行違反《學生守則規條》而向數名教職員道歉……看來被「停學」的涉事學生恢復上學權利之期不遠。
# L# y9 e; ^( }9 j v9 z, b L公仔箱論壇0 p+ c. F5 r! N- m( g
有關此事的評論,真是排山倒海,方方面面的觀點都被論及,而且不少極有見地;不過,筆者認為最關鍵的問題是,何以香港學生不想學習「國語」!?
$ w* m0 a5 h: q3 {3 \: ^; C% k9 s$ A
和愈來愈多年輕人不認同中國人身份一樣,這類問題惟駐港京官才能作答。京官「暗中」治港的手法令港人反感,是問題之所在;京官若能體恤港情、盡量少做視民為敵的事,認同中國人身份及學習普通話的人數必然直線上升。香港大學生不想學普通話、大部分青少年不認同中國人身份。難道掌控港事的京官不應反省自責!?tvb now,tvbnow,bttvb0 T9 |( ? d* k
' M2 `+ o" Z. W5 v) F$ B' _2 h- t昨午本報網站引述中聯辦主任王志民在《紫荊》發表的文章,除要深入領會和把握十九大精神,還要設法「使廣大香港同胞尤其是年輕人在『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中有更多參與感」。王主任說的完全正確,但願此中滲進了一點港人認同的香港價值元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