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神奇的意念:安慰劑效應(圖)

公仔箱論壇9 f% c* \5 `  r3 l/ p5 ?
精神壓力可以令我們「無中生病」,精神的力量也可以令我們「無中祛病」。(圖片來源:Adobe Stock)


1 z/ H5 a6 |' V1 i9 K" r
: x0 k* E( n0 S3 S1 F! L: S5 i- y孩子割破了手指,給他貼上一塊膠布,他立即便覺得手指不那麼痛了。但膠布其實沒有止痛效用,甚至沒有療傷作用。公仔箱論壇" y- ^  s7 s' I; Q0 ]% I9 @! o, ~
醫生在一位76歲的美國德州二戰退伍軍人的膝蓋上動手術,因為老先生的膝關節發炎,疼得厲害。醫生在膝頭的皮膚上作了一個切口,撥弄了一下內裡的組織,一會兒便把皮膚切口縫合。除了皮膚層那一刀外,醫生根本沒為他的膝蓋動過任何其它手術。可是,老先生以為自己已經接受了手術,而他膝蓋的疼痛也的確在逐步減輕。這原來是休斯敦退伍軍人醫院的一位教授進行的一項實驗,他要利用一次「假手術」來測試單憑心理安慰能否治好某些疾病。那次假手術6個月後,這個老人的膝蓋疼痛一直沒有再發作,他甚至已活動自如,可以拖著剪草機在花園剪草。
2 p7 I6 U! W+ I, E+ vtvb now,tvbnow,bttvb科學家稱這是「安慰劑效應」0 ?; G7 z" q" E8 F
人們對一件事覺得無可奈何了,說一兩句不痛不痒的話,或者對一件事覺得無能為力了,出於善心說兩句正面的能幫人寬懷的話,是為「安慰」。其潛台詞是這是沒有實效作用的事。所以把這種現象稱為「安慰劑效應」,恰恰反映了現代人對人體和精神世界的無知。os.tvboxnow.com, @4 B. F+ c1 L9 J$ U# o
心理病古已有之,「安慰劑」也古已有之。古時的醫生已會用麵粉製成「藥丸」,給那些其實健康正常卻疑心生病的「病人」服用。後來,這種認為心理可治癒疾病的理論被認為「不科學」而被科學界鄙棄。然而民間仍然沿用著不少屬於這一範疇的所謂「土療法」,例如坐在一條浸了醋的毛巾上可以止鼻血、在壞牙上下個咒語便能止牙痛等。公仔箱論壇$ `5 i, I) \% j8 k
直到近年,部分醫生發現這類「全無科學根據」的「土療法」卻又通常奏效,於是決心要解開「安慰劑效應」之謎,併進行了連串的實驗。「安慰劑效應」最明顯的是患高血壓、心絞痛、情緒低落、胃腸潰瘍、哮喘、關節炎、偏頭痛和其他慢性痛症的病人,也有心臟病和癌症病人。
( \6 h6 A+ J6 {. C1 g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這些研究顯示了一個人的主觀思想對客觀問題能有多大影響。但是為什麼同樣的精神療法對有些病好用,對某些病卻不管用;對有的人管用,對某些人卻不起作用?這些又是現代醫生解不開的謎。9 j  E4 x8 L6 w: v! h1 g* m6 M
其實這裡還牽扯另一個問題。過去的中醫是相當發達的,人們不是像現在的西醫那樣,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人坐在浸了醋的毛巾上也許能通過一定的穴位或脈絡使肉體及另外空間的身體發生變化,或驅趕另外空間病的靈體,所以就幫助止了鼻血。作了假手術的老先生也不白挨那一刀,至少他的身體也付出了,不失不得,他的病情的減輕也是必然。
% S  [% v: X! S' S- B( \3 Pos.tvboxnow.com很多東西人們不瞭解他的作用,以為沒有作用,如用來作實驗參照的安慰劑,其實謬也。反過來說,個體差異可以千差萬別,無比複雜,「參照」的理論基礎本身就不科學。公仔箱論壇9 q& I. ~% E. h$ }) p
另一方面,當人們把自己的思想也當作一種藥劑之時,可見人們思想中對醫藥的依賴。「安慰劑效應」的出現實際是告訴人們思想的巨大力量和思想精神和病之間的實質聯繫,是對現代醫學的一個大挑戰,但是人們被現代科學的理論所制約,不敢打破舊的思想框框,反過來把自己的正念當作一種外來的藥劑,真是充份體現了現代科學和現代醫學對人們思想帶來的嚴重變異,對人的靈性的扼殺。公仔箱論壇' [2 H( p0 S: `; d; l( r
不過,現代科學和醫學的有些發現正在逐漸打破原來的科學理論和認識。
4 _4 V% ~0 L8 l: n+ F美國密執安大學一首席研究員認為每個人體內都有一個「體內藥廠」。這已經突破了人們向外找出路的思想誤區,開始意識到人體自身的平衡體系和不同物質功用的多樣性。俗話道:「是藥三分毒」。人們合成和服用藥物帶來的利弊難以衡量。事實上,我們身體的天然機制中本就存在著各式各樣互相生剋、互相消長的因素。如體內的這種相生相剋的機制能正常發揮作用,我們的身體就可能處於平衡狀態保持健康,讓我們可安枕無憂。而當由於種種原因令身體的平衡狀態受破壞干擾,疾病就會隨之而來。但如果我們給予身體些微「提示」,身體就有可能自行調動其機制,慢慢恢復平衡狀態。
& K5 {: e, T$ ^4 b4 Ftvb now,tvbnow,bttvb為了瞭解「安慰劑效應」是純主觀感覺,還是的確能令身體產生反應,達到治療效果,美國一位心理學醫生進行了首個求證上述疑問的實驗。而他所得到的答案是:「安慰劑效應」的確能引起人體內的生理反應。科學家早已知道,精神壓力能影響神經和荷爾蒙系統,影響重要器官和血流量,導致高血壓、血管硬化、心臟病發、骨質疏鬆、記憶力衰退、過早衰老等病症。這些疾病的成因沒有常規的人們所認識的外來因素,全由我們體內對精神壓力所作反應引起。精神壓力可以令我們「無中生病」,精神的力量也可以令我們「無中祛病」。3 z; E& I) x0 k  L
當然,現在這種認識的反對聲音是強大的。因為這種新理論一旦被確立,那許多醫生和藥廠的生意必定大受打擊。製藥業雖然激烈反對,然而他們其實可能一直自知或不自知地利用著這種現象。無獨有偶,一種抗抑鬱藥物Prozac也被發現幾乎形同安慰劑。公仔箱論壇( H$ _% h5 ?% o, x* c
「安慰劑效應」療法將是醫學界面對的一大挑戰。如能有新的突破,醫生和藥物在治病上都可能成為輔助性的配角,主角將是你、我和他。5 ^. y8 t% \% m/ w: `
. h0 R# T1 `7 \" ]9 A
tvb now,tvbnow,bttvb# ?7 c" e2 g6 x* g
公仔箱論壇. }% R+ q. P- a% Q4 V
tvb now,tvbnow,bttvb  i2 U' |' G# M2 ]% L. j6 B" S
Truth can not be deleted by any means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