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健康資訊] 初秋「養生七要」

本欄上期曾述,秋季養生應分3時段進行,今期續講秋季養生項。
( T! u* i: X) K) x% p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g/ x/ j* o6 y8 O( P
立秋(今年西曆8月7日)過後, 氣候漸乾燥,陽氣漸收斂,陰氣漸升長。若從「陰陽五行」理論來說,秋季是對應五行中(金水木火土)的金,五臟為肺,肺主氣司呼吸,而秋季燥邪當令,肺為「嬌臟」,與秋季燥氣相通,容易感受秋燥之邪,使人易患感冒,出現咽癢、嗆咳等咽喉炎疾病,且許多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在秋燥影響下,也易復發或加重。故秋季養生,應以養陰清燥、潤肺生津為基本原則。
: m7 a, V9 @- S$ v- nos.tvboxnow.com
8 a2 P( x3 L; C微出汗體育鍛煉( ~+ @* B6 \+ L
os.tvboxnow.com" l. D8 K# _3 c0 C
為防止秋燥給人體帶來的影響, 筆者認為,初秋養生,要應注意以下7項:一、秋要養陰:「燥」為秋天的主氣,故秋季養生首要注意養陰,宜做到:第一,多喝水,以補充夏季丟失的水份;第二,鍛煉要適度,避免大汗淋漓,因出汗過多會損耗人體之「陰」;第三,多親近大自然,秋季常漫步田野、郊區、公園等,有助於養陰。
" g! G9 J* s" N: e3 n/ o5 T公仔箱論壇
' I7 u+ s$ G3 A6 R3 Ttvb now,tvbnow,bttvb二、調理脾胃:立秋之後應少吃寒涼之物、生食瓜果等,脾胃虛寒者尤甚。夏秋之交飲食應側重清熱、 健脾、少食多餐、少吃辛辣刺激油膩類食物,注意清瀉胃火。三、預防「秋乏」:俗語說:「春困秋乏」,「秋乏」,是人體補償夏季超常消耗的保護性反應,常表現為倦怠、乏力、精神不振等。防「秋乏」的最好方法是適當的做微微出汗體育鍛煉(忌做大汗淋漓運動),如緩跑步、行山等有氧運動;此外,保持充足睡眠,亦可防「秋乏」。四、預防「秋燥」:秋季天氣乾爽少雨,人體易虛火上延出現「秋燥」。中醫認為,燥易傷肺,易致身體津液不足,出現皮膚乾燥、咽癢咳嗽等津虧液少的「乾燥症」。防秋燥重在飲食調養,應適當多食潤肺清燥、養陰生津的食物。五、預防感冒:秋季氣候多變、溫差大,致感冒增多。預防感冒,首先要根據氣溫變化適當增減衣物,其次室內空調溫度不宜過低,以25℃至27℃為宜。tvb now,tvbnow,bttvb) `+ w  j3 C# G0 n+ w

9 t( E( f6 I0 e' g/ Z綜上所述,秋季養生應以養陰清燥、潤肺生津為基本原則,筆者推薦以下四大養生法:
; U9 x8 S7 ~2 M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os.tvboxnow.com2 T9 n! m' w4 y5 N; \" y8 U5 O
秋季「四養生法」
' w6 G6 T4 e6 t3 J1 t
5 [$ P  G1 ^7 n: x# i一、早睡早起:早睡以順應陰精的收藏,早起以紓達陽氣,立秋過後,一般以晚上10點入睡、早上6點起床為宜。秋季不宜終日閉戶或蒙頭大睡,應勤開門窗,保持室內空氣暢通,並應養成露頭而睡的習慣,以減少呼吸疾患。二、適當「秋凍」:秋不忙添衣,可有意識的凍一凍,這可避免因多穿衣服所致身熱汗出、汗液蒸發、陰津傷耗、陰氣外洩等情況,但「秋凍」並不是「遇冷少穿衣」,應以涼而不寒為度,且「秋凍」要因人因天氣而異,老人、小孩、體弱多病者要及時保暖。三、強身健體:秋季天高氣爽,適宜運動鍛煉,但此時肌體活動處於「收」的狀態,陰精陽氣也處於收斂內養的階段,故運動不宜過猛,可進行慢跑、快走、登山、早操等項目。四、晨起喝粥:中醫有「燥則潤之」的養生理論,秋季可多喝滋陰潤燥的湯水,以抵禦「秋燥」,筆者建議,可將早餐改為喝粥,特別是一些藥膳粥,可利膈養胃、潤燥生津。
1

評分次數

  • soforlee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