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香港] 六名博士生 獲研資局資助 港大生赴MIT研究 盼證雙語學習好處

本港家長緊張子女的英語學習,甚至寧可放棄學中文。香港大學言語及聽覺科學哲學博士研究生、本身亦是言語治療師的蔡浚文,盼以研究釐清家長對語文學習誤解,證明粵英並學有其好處,學好廣東話,有助說好英文。他獲研資局的富布萊特(香港)青年學人計畫資助,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進行研究。記者 魏綺婷
/ b9 ?% Z0 [) ftvb now,tvbnow,bttvb香港大學今年共有六名博士研究生入選研資局「富布萊特(香港)青年學人計畫」,各人每月可獲約一萬二千元資助,在美國不同大學從事學術研究。二十五歲的蔡浚文是其中之一,他本身是港大言語及聽覺科學哲學博士研究生,主力研究心理語言學及神經語言學。
1 Y* O4 i: ]9 D6 e0 Q& m4 v擔任言語治療師的蔡浚文,平日接觸不少家長,「部分人不會跟子女以廣東話溝通,擔心他們的英語發展。」他成長期間,親戚間亦存有學英文的誤解,「迷信學中文會窒礙英語學習」,即使是在港出生及成長的表兄弟,都因家庭「重英輕中」,入讀國際學校,只略懂簡單的中文。他認為不學好廣東話是很可惜的事,「廣東話除具有實際(溝通)功用,亦是身分認同。」
7 w0 z( X6 `6 T& Y' Z  @8 e冀釋除家長誤解公仔箱論壇( B, `9 a+ k" b7 R
蔡浚文憶述自己小時候學英文時,曾混淆「一字多音」,如present、insight等詞彙,這些字作為不同詞性時,讀出來的重音都不同。他初步研究發現,英文的重音與粵語聲調有相似之處,盼探討粵語如何幫助學英語的輕重音,研究雙語教育發展。
1 H8 {& T- K& ?+ \/ A: `另一獲獎人、二十八歲的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博士研究生唐蘇勤,研究關於喪親華人「反芻思維」,喪親人士會反覆思想親人身前的回憶、責備自己或他人、思考自己的哀傷,在西方研究發現,這種思維對喪親人士往後適應非常重要。但在華人社會,因文化不同,如何看待「反芻思維」或有所不同。tvb now,tvbnow,bttvb0 i9 ]0 O% @1 \- E6 Q2 ~( J
研喪親「反芻思維」5 X5 F7 \# Q, G, l  J
她憶述,○八年發生四川汶川大地震時,曾到當地參與災後輔導工作,陪伴失去父母的幼童、痛失子女的母親,親身接觸喪親人士的經歷,令她迄今都難以忘懷,促使她進行今次的研究。唐蘇勤將到康奈爾大學維爾醫學院研究,盼以研究結果回饋華人社會,開辦專為喪親人士而設的善別服務。, q* g! \6 L! W. |6 {
港大醫學博士研究生、二十四歲的姚詩韻,將深入研究一種兒童肝臟疾病「膽管閉鎖症」,她希望找出致病成因,防止病情惡化,為病童免去肝臟移植之煎熬。她期望從研究方面入手,為病人帶來新希望。她將到美國匹茲堡大學進行研究。
Truth can not be deleted by any means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