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海燕稱“橋樑”是促進信仰文化互動與理解的新平台,由社區主導,讓各種族與宗教群體通過活動等方式,超越相互容忍的階段,邁向相互了解和接受,強化社會結構。os.tvboxnow.com |8 P; f: x- m
為加深各種族與宗教群體之間的相互了解,政府將透過新設的平台三管齊下,與社區夥伴合作推出一系列由社區主導的相關項目。
9 y% C0 v( E6 t9 i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這能讓國人針對與宗教和種族相關的敏感或熱點課題進行交流,有助於讓跨宗教關係從僅止於容忍轉向更多的尊重、體諒和接受。1 C& f# }5 v8 z& [
文化、社區及青年部長傅海燕前晚在新加坡國家美術館為“橋樑”—促進信仰文化互動與理解的平台(簡稱BRIDGE)主持推介禮,特別嘉賓為通訊及新聞部長雅國博士。os.tvboxnow.com" k/ a8 {" A) ?/ v0 J$ a
BRIDGE是通過對話和通識教育擴大宗教或種族互動的英文縮寫,其宗旨是要在多元種族與宗教的本地社會中,闡明各個宗教進行活動的方式,讓各別群體能相互了解。
( Y6 z9 o* a) I S1 w% D- E1 t因此,該平台將透過內容製作、鼓勵在安全和相互尊重的環境下進行坦白的對話和討論,同時透過和諧基金(Harmony Fund)支持主辦由下而上的跨信仰(interfaith)活動,來加深國人對於不同宗教教義的了解。
# z e) `: f2 T& `' f3 @公仔箱論壇傅海燕在推介禮上致辭時透露,本地目前已有協助深化宗教認知的活動,這包括由東南社區發展理事會主辦的跨信仰對話會。但她說:“一個國家的人民若僅止於相互容忍,將會是脆弱的。我們要超越容忍,邁向相互了解和接受……這將強化我們的社會結構,讓我們在對抗試圖分化我們的勢力時更具韌性。” ^+ x) R( p4 z4 W' R
兩趨勢讓“了解”更必要此外,傅海燕也談及兩股趨勢,以及為何這些趨勢增加了國人了解符合本地背景與環境宗教相關課題的必要性。“首先,全球社會進行宗教活動的方式及對宗教的解讀越來越多元,其二是社交媒體有助於將國外的意識形態帶到本地來,但這些意識形態有時是和本地社會不相容的。”
8 Y. I, a3 A! A/ b! F0 R.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她舉例,美國的基督教徒所面對的課題可能和本地基督教徒所面對的不同,同樣的,回教在本地社會背景下與在中東的不一樣。因此,要從容忍提升到了解,就需要闡明各個宗教在多元種族和宗教的新加坡進行活動的方式。
: ~" [- t, m' ?; Q9 l傅海燕也說:“極端主義不是唯一一個可以分化大家的問題。對於個別宗教所進行的日常活動的無知,也同樣會導致誤會和不團結。”! l# `4 H% s" `0 E) N+ Z
有鑑於此,政府將在未來三年撥款300萬元給和諧基金,鼓勵並資助個人或非盈利組織透過BRIDGE籌劃相關項目。% `: u* b" J. L( b
BRIDGE希望藉此讓各種族與宗教意識到相互了解的重要、推廣並體諒本地各種族和宗教社群的文化、促進正面互動和減少對其他群體的負面既定印象。os.tvboxnow.com; [3 U3 S* g8 d$ G1 ?8 N- d
政府在2013年就宣佈設立總額500萬元的和諧基金,在接下來三個財政年,資助民間非營利組織推動各種活動,以促進各族及不同宗教之間的理解與互信。
- V- h1 k) A5 L: A公仔箱論壇文化、社區及青年部發言人受詢時說,該基金至今已資助籌辦超過70個相關項目。
N- }* k! T' ]$ v( j另一方面,由設在印度尼西亞的國際創建和平機構(The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Peace Building)創辦人諾胡達伊思邁(Noor Huda Ismail)所製作的紀錄片”Jihad Selfie”,也在BRIDGE推介禮上播放。
2 b# F6 K" ]3 P2 g8 Q1 v# ]該紀錄片透過一名決定加入伊斯蘭國組織,在土耳其伊斯蘭高校就讀的印尼青年視角,探討這如何影響他的生活圈、身邊的人及他們在印尼的家鄉。
1 i5 O/ @: Z2 ^tvb now,tvbnow,bttvb諾胡達也在放映會後與在場超過200人進行對話,接受與會者提問,討論宗教、恐怖主義等課題。5 w9 W3 M( _2 L, [
基層領袖:跨信仰活動應添更多對話基層領袖希望未來為各宗教族群舉辦的跨信仰活動能融入更多對話元素,邁向對不同宗教的尊重與接受。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_/ C4 i# b, y+ J" r
武吉巴督族群與宗教互信圈(簡稱IRCC)主席廖文水(47歲)前天也出席了BRIDGE的推介禮。他說:“我在佳節期間定期為區內個別宗教領袖舉辦聚會,透過聊天來交流。每年,我們也會為居民主辦兩次活動,每次帶約四五十人去不同的宗教場所,以加深對各宗教的了解。”7 }' R" W9 h& k" e8 G% X
依照廖文水10年來舉辦IRCC活動的經驗,他認為,很多人仍舊沒有意識到族群和宗教團體之間相互了解的急迫性和重要性。
3 M. r3 \$ m9 u' A# j2 l8 z因此,讓個別群體或居民了解不同種族和宗教的同時,找到共同的立場,是他未來想要努力的方向。
" C( P- h& b4 X, R2 Z廖文水說:“未來,我們將探討如何讓這些跨種族和宗教的活動更加具互動性,融入更多對話,讓各族群邁向對各宗教的了解和體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