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拜年時吃下不少年糕、煎堆等肥膩食品,父母卻往往無法令他們多吃蔬菜清理腸胃。英國有反肥胖組織最近建議,可用小額金錢或禮物鼓勵小孩吃菜,港爸媽應否趁機用利市錢作鼓勵?英國慈善團體National Obesity Forum代表Tam Fry謂,綠色植物小孩吃起來有苦味,但他們必須從小理解,並非所有東西都甜美,公開建議以金錢或其他有形、有價值的東西獎勵他們吃菜,更可讓他們了解金錢背後的意義,怎靠儲蓄未雨綢繆。
# x7 ]5 B- N# u' }0 N0 Gos.tvboxnow.com學者看法審慎 恐惹反效果
* J* Z2 U- U8 w4 L" `( l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美國有經濟學家團隊去年曾找來8,000個小學生,他們午飯時若吃到一份蔬菜或水果,即能換取25美仙的現金券,結果吃菜的學生數目倍增,獎賞計劃完結兩個月後,仍有較多學生吃菜。
0 f. p7 @4 }0 |- f0 d+ w% Q& [這證明小獎勵有助建立良好習慣?心理學家及營養學家普遍看法審慎,直指金錢獎勵改變吃菜動機,削減其他內在意慾,又另引研究提醒,當獎勵不再,小朋友連原有的興趣都會失去。英國史雲斯大學學者Sophia Komninou稱,若吃蔬果能換取任何禮物,恐令小孩誤以為蔬菜是劣食,價值不及賺回來的美食或獎品,反令他們厭惡。公仔箱論壇( x# a, |4 x% ], q; w
有父母會將蔬果切碎、榨汁,務求能哄騙小孩,名廚Jamie Oliver及商企Kidfresh等亦紛紛推出「無菜」食譜及即食食品。要小孩攝取足夠纖維和維他命,這無疑是權宜之計,但即使他們能吃甘筍蛋糕,大概仍會拒吃小甘筍、紅蘿蔔,始終治標不治本,父母一旦遭揭穿,更有可能影響親子互信。
5 I- Q7 X) a+ J6 N" k% ~為人父母者應理解,小孩喜甜厭苦,背後有科學解釋。嗜甜過去一直是人類的生存機制,只是今天生活豐足,才有癡肥之虞,人類至今仍會本能地避開風險甚高的苦味植物。小孩特別抗拒苦味,其實只是他們亦說不出所以然的自保方式。長大後,人們多會漸漸改變口味,愛上咖啡或啤酒等「大人食品」,下意識忘記苦味去追求咖啡因或酒精帶來的上癮、歡愉感覺。
3 Q! p& i" i( D7 \6 o公仔箱論壇由甜至苦漸進 鼓勵小孩嘗試8 P- B3 r3 \% F3 B1 b5 T {
因此,想鼓勵小孩吃菜,應先以帶甜味的粟米、栗子、椰子等着手,沒甚味道的白菜、菜心次之,最後才是因為含有硫代葡萄糖苷(Glucosinolate)而帶苦的西蘭花、西洋菜及椰菜等。研究顯示,長輩強迫小孩吃厭惡的食物,他們長大後逾7成機會不再自願進食,但與此同時,兒童若能不斷試食陌生或討厭的蔬菜,到第10次左右他就會多吃,反映父母靠耐性營造支持吃菜的家庭環境至關重要,大人既可帶頭吃菜,也可親子結伴煮菜、種菜。
3 X* g k* s% _4 Y7 l3 v4 v3 G; M' k: H身教遠勝言教,若父母本身同樣抗拒吃菜,專家建議可改變由祖父母輩承襲的烹調方法,又或嘗試在自己最愛的食品混入蔬菜,改變任何既有的壞聯想和記憶。食物科學家Russell Keast指,跟豪飲宿醉時光想到酒精就想吐相反,若某種本來令人厭惡的蔬菜能帶來能量或其他好處,體內的喜好系統能漸漸改變,再吃時甚至能令人享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