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書店有市場?無印良品(MUJI)開新店,賣家品、衣服外,更跨界引入書店MUJI BOOKS。其實賣書哪裏賺錢,但賣書的意義,勝在還可用書香作餌,讓消費者自感增值的賺錢術,市場更大。
5 L# Q3 k- h+ |& I% n4 V/ R實體書店經營不易,來自日本的無印良品卻要參一腳。前日於本港大角咀開設的新旗艦店開幕,特色不是甚麼奇怪商品,而是化身書店,開設MUJI BOOKS,大賣與衣食住行有關的中日文書籍。事實上,無印自去年開始已跨界賣書,去年初在日本開設首家MUJI BOOKS,其後也引入台南、上海,至今首次登陸香港。tvb now,tvbnow,bttvb x$ q( H8 C9 l$ t
事實上,《紐約時報》亦曾報道,近年美國的一些大品牌,如時裝連鎖店Kitson、家品及建材連鎖店如Lowe's等,亦開始在店內賣起書來。0 {6 `1 ~* e3 o8 m
今時今日賣實體書,人人視作夕陽行業,莫說電子書爭食,就算是紙本書,買的人也是愈來愈少,又或部分人索性記低書名,回家上網尋找更低價錢才買,要靠紙書賺錢,肯定愈來愈難。tvb now,tvbnow,bttvb* i# m* p0 L7 }8 M8 e- i7 L
靠「賣書香」賺錢 市場空間不小tvb now,tvbnow,bttvb8 N2 }4 [! y5 |/ j: n3 V. l2 F
不過,賣書卻非無「意義」,縱使賣書蝕多過賺,但所散發出來的文化氣息,卻非一般商品可比擬,提升店舖格調、拉高品味層次,此「包裝增值」的意義,不能看輕,而且靠「賣書香」賺錢,市場空間反而不小。tvb now,tvbnow,bttvb. H( u" s; l* p* ?% o
走入MUJI BOOKS,在飲食書籍旁擺放的是食品,在服飾書籍旁的是衫褲鞋襪,書本不是主菜,反而是以書香吸引顧客走進店內看書,順道買食品、家品。os.tvboxnow.com) W \: n+ G! }+ Y% H
類似的招數,先鋒自是書店龍頭誠品,本業是賣書,但如今賣書為副、百貨為主,在本港的分店,排隊買奶茶的人龍長過買書;台灣誠品的收入來源,更是逾70%來自賣精品、服飾等的專櫃收入,賣書佔不足15%。又或是書店以外,唱片行如HMV,近年為求存,也是借助賣唱片、賣影碟的文化味,然後賣耳機、賣音響。
. k0 d9 o8 C3 W, j' j: Y3 _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何況以紙本書作魚餌,在現今世代特別見效,皆因看書的行為已變成有型、脫俗的表現。這既因一眾的傑出人物、巨企老闆等近年大談讀書好,能夠增長智慧、邁向成功云云,更因現時人人拿着手機,看影片、玩Pokémon GO,要顯得與眾不同,反而要重拾翻書的「小眾之舉」,當個知識分子才夠潮。
4 F/ z* f+ E9 ^正如在去年初,有紐約網民在網絡發起偷拍地鐵型男行動,被鎖定目標的型男,就是正在看書的文青。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k6 d, G0 b. \0 o4 U
「象徵式消費」 助自我形象增值tvb now,tvbnow,bttvb: L0 K* B0 H' G+ ]' s5 Y- Z
走入書店看看書,做個文青又好、偽文青都好,總之自我感覺也較良好,而這種能夠提升顧客自我形象的賺錢術,正符合今日潮流,外地就稱此為「象徵式消費」(symbolic consumption),意指消費者已不單講求產品本質,更是講究當中的購物體驗,即在消費過程之中,若能為自己的形象增值,甚至帶來感覺更佳的身份象徵,花錢也開心。諸如買手機是普通事,但買一部蘋果手機,可以讓自己感覺更中產、更有品味,就算價錢貴一截,仍會認為值得。
9 f& ]& a( K( W隨着賣書市場的收縮,書店的轉型之路近年已愈來愈快。既有葉壹堂(Page One)近年在店內,大幅增設百貨區、餐飲區;三聯、商務等亦在新店舖加設Cafe(見表),大玩文藝風。少依賴賣書,反變成書店生存之道。) g! Y- ]' a. c: k! f
書店百貨化、「真‧書局」只會愈來愈少,近年更引來爭議,批評者認為書店偏離本業、更銅臭了云云,但是,書店既不會生金蛋,在艱難市場環境之中,起碼讓書本還可在零售空間中,佔有一席之地,也叫作可推廣一下閱讀之風,總不是壞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