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加坡近年均大談發展新科技,但星洲的目標似乎更明確,力搶做「無人車之都」:明年推無人的士、未來要有無人巴士等,既為省靚城市形象,且是藉此搵大錢。那香港呢?. d' q7 b- V/ ]
無人駕駛的汽車,以往只屬科幻片內的情節,現在已變成事實。不少傳統車廠如寶馬、賓士等,近年着力研發無人車,科網龍頭如Google、Apple、Uber等亦爭着分一杯羹。外媒Business Insider估計,至2020年,全球將有逾千萬輛無人車在街頭行走。1 c& F. X; F/ p7 |; p
對於無人車,本港似興趣不大,政府少談,大學着力研究的主要是電動車,但原來競爭對手新加坡積極又進取,大舉向無人車之都進發。
+ o- c. h/ \ f+ p% S" \公仔箱論壇無人的士明年試行 3年後推; p( c6 r& H- S3 i' T
新加坡政府夥同美國無人車車廠Delphi的無人的士合作項目,日前宣布將於明年正式走出街,在當地的科技園區試驗。這些無人的士,初頭仍會配備真人司機,但預期3年之後,就可完全無人駕駛;至2022年,擴大行駛範圍,預計的士車費,可由現行一英里約3至4美元,壓低至9毫子!
9 K* t% o+ d5 ?! b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星政府的部署,當然不止於此,事實上,該科技園區,去年已獲星政府劃為首個無人車的測試區域,專門予各機構試驗最新的無人車技術。新加坡近年亦積極與外國科企合作,現時在大學校園、旅遊景點內,已有試用無人接駁車。有官員明言,未來更要有無人巴士、無人貨車等。
( [0 B9 b/ N k' b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甚至當地交通部已增設「未來部門」,並設立委員會,專門領導無人車發展工作(見表)。% j' ^: }) F% W4 _8 P
其實,美國加州、英國倫敦等地方,亦在推動無人車,但新加坡一樣要搶,且是在全國層面推動實踐。為何新加坡如此落力?事實上,一個國家開發無人車,阻礙不少,小的有牽涉不同行業利益,如影響的士司機的生計,大的還有城市的整體交通藍圖、城市規劃都要配合調整,過程漫長艱辛。
7 m$ j8 W, m; X1 C) Ttvb now,tvbnow,bttvb塑造前衞形象 兼有利可圖
) r0 C I, t" _' m& x2 M8 V.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但新加坡專挑硬骨頭咬,背後也有數得計,賺多過蝕。首先,就是藉新進的無人車,可以省靚國家招牌,尤其新加坡一直標榜做「智慧國家」(Smart Nation),如何讓他人感覺得到?滿街的無人車,就是前衞標誌,為城市形象加分。公仔箱論壇! |7 w, Z6 i8 `8 A: H8 ?0 F6 k
然後更是有龐大實利,當中又可分為兩部分。其一,若成功令無人車在城市內發展,累積得來的創新交通管理經驗,何止自己可以用?就如本港的八達通,成功發展後,各地都來取經。
. W0 z/ J6 U+ n& U公仔箱論壇與科企合作、城市如何配合無人車的實戰經驗,日後就可以「輸出」,當未來無人車普及,各國均需參考他人做法時,新加坡便可將此帶到其他地區,甚至發展成顧問服務,以此換回報。
0 g) S9 g _) V) a+ _% b0 K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其二,新加坡若能把握先機,藉助「無人車之都」的形象,可在無人車的產業之中分一杯羹。打造友好形象、設專門區域予無人車試驗,甚至積極拉攏科企來發展,憑此滙聚企業,成為區內的高科技產業集中地,吸引企業來設總部或投資。8 p% N0 ]6 d+ i' U1 ^
拉攏高科技人才 成聚群之地3 P7 D1 V9 V& a. |: x9 _
尤其是科網行業講究「聚群效應」(Cluster Effect),精英均會聚集在同一地點,方便資訊交流與合作,如矽谷是各大科企插旗的地方。至於新加坡,無非也是指向成為亞洲的聚群之地。
4 {* V" S* f9 y! Ftvb now,tvbnow,bttvb把握創新科技機遇,是各地政府的口號,包括本港與新加坡,但新加坡利用無人車作突破,既提升市民生活質素之餘,更藉此搵錢,大力推動經濟發展,野心並不小。本港又可藉甚麼作突破口?創新及科技局既已在去年底成立,如何在科技發展的路上起步追,就要多想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