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已經在社會工作多年的人經常有胃痛的情況。如果追溯他們的病史,可以涉及他們讀書時代開始。所以,大家必須好好保養。一個人胃功能不好,除了不良的飲食習慣外,心理壓力、缺乏運動等也是重要因素。輕者,偶爾會感到的疼痛和飢餓感,忍一下就過去了,但卻是胃病的隱患。情況較嚴重者出現胃部不適之外,伴隨症狀,如打嗝、脹氣、惡心等。如果伴隨胸悶燒心、吐酸水、等症狀,可能連帶有食道疾病。如難以判定是哪個位置不舒服及疼痛的性質,應請醫生幫助診斷與檢查,排除胃部及胃以外的嚴重疾病。
# n& Q1 b' ]$ ]% G: v, U K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N4 s( o, S6 |& ]9 o& [
中醫將胃腸道等重要器官在內的整個消化系統稱為「脾胃」。中醫認為,脾胃是「後天之本」,所以非常重視脾胃的養護。《黃帝內經》說「思慮過度,脾氣鬱結,久則傷正,運化失常」,說明脾胃病與規律生活息息相關。故平時需要自我保健及運動以改善脾胃功能。如每天早、晚兩次自我推拿胃脘部(兩手相疊,於上腹部按順、逆時針方向,分別揉摩各30至50次),能提高胃腸動力和免疫功能。另外,晚上睡覺之前,洗腳之後按摩足三里穴,也有顯著的養胃功效。
1 e& S6 e1 y" V# ?# Z P5 y _) B9 ]) a/ W
養胃運動! k3 ~' E! R( b- h" [/ h6 |
os.tvboxnow.com: Z+ e7 N: L3 r" ~1 {* G9 u
另外,更簡單的養胃運動,每天早晨閉嘴用舌頭攪動出津液併吞下去,有生津和強壯胃部的功效;此外,人體五臟六腑在腳上都有相對應的穴位,所以說運動是有助調理脾胃。站立或坐下時,雙腳放平,緊貼地面,與肩同寬,腳趾連續做抓地,放鬆的動作60至90次,這樣對腳部經絡形成鬆緊交替刺激,經常活動腳趾可以起到健脾養胃的作用。當出現食少腹脹、時有腹瀉、面色萎黃等脾胃虛寒症狀時,不妨適度攝入健脾胃的食物,如山藥、小米、葛根、玉米、南瓜等煮粥。體質偏涼者可適當加黨參、黃芪等;常用牛肉、粳米、大棗、蓮子等煮粥能養胃健脾。用膳時應多食性味辛熱的葱、薑、韭、蒜、胡椒等。
, c: K; p5 y/ N; Q; t% [" _os.tvboxnow.com7 v, @' U5 {8 ~4 _' H9 U5 B
古人說「寬胃以養氣」,是告訴人們飲食一定要節制, 三餐茶飯「未飽先止」,要給胃腸留有餘地。吃飯應遵循「早餐吃好,午餐吃飽,晚餐吃少」原則。 Z7 `5 Z+ N4 T% T4 a
! p5 Z6 S( a6 Q( @! f$ i" i5 O* I
生冷食物是傷害脾胃,如冰啤酒等食物不宜多飲;不要太飽或者太餓,很多人飲食往往習慣於午餐「將就」,晚上卻呼朋喚友大魚大肉聚餐,這種飲食方式是不科學的。另外,「脾五樂」為「呼」,脾虛的人平時可以勤發「呼」聲,有健脾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