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損傷、斷裂時,依程度、情況不同,治療策略也不太一樣。復健科醫師潘健理分析,肌肉如果單純損傷、拉傷,多半休息就可以復原,若是全部斷裂,就必須接受手術治療。若是部分斷裂或像是肌腱、韌帶部分斷裂,就有藥物療程、超音波、低能量雷射、體外震波等物理治療、PRP療程(自體高濃度血小板血漿注射)等可供選擇。os.tvboxnow.com: p$ e5 w' U1 V7 k
潘健理醫師表示,肌腱、韌帶部分斷裂或肌肉部分斷裂,除了物理治療,藥物使用以口服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為主。除非是多發性肌炎等免疫系統疾病,才會考慮使用類固醇藥物。
) U& U6 h6 E9 i以肌腱、韌帶部分斷裂來說,過去都是等身體自然康復,現在則可以採用PRP療程幫助復原。不過這種方式是否需要用於治療急性肌肉斷裂有點爭議,主要原因在於肌肉血流豐富,復原能力較佳。相較之下,韌帶、肌腱血流比較沒那麼豐富,復原就會比較慢,使用PRP療程幫助較大。
+ z# L7 [3 e0 H3 p5 E; Eos.tvboxnow.com潘健理醫師指出,十字韌帶部分斷裂時,由於位置較深,運用PRP療程要靠高階筋骨超音波導引,較能精確注射至患部,而這是一門很大學問。民眾一旦感覺肌骨受傷,一定要經過專業醫師鑑別診斷,才能擬定有效治療策略。
% }& u) P* ]' C6 V# X( l) y足底筋膜炎其實不是真正的發炎,而是一種退化性疾病。台大北護分院復健科研究團隊發現,短期以施打自體血漿製劑或類固醇會有不錯的效果,但長期而言則可考慮進行體外震波治療或施打自體血漿製劑。
, N: B, e3 V+ ]7 H! G足底筋膜扮演著維持足弓、穩定足踝、協助吸震的角色。當長時間承受重量,足底筋膜被過度牽拉或受壓,就可能引起發炎及退化;除了給予物理治療與局部注射類固醇之外,體外震波治療以及注射自體血漿製劑是近年來十分盛行的治療方式,目的是引發身體的修復反應、促進退化的組織再生,也屬增生治療的一種。
1 z* Q9 y. D0 R& I1 b% otvb now,tvbnow,bttvb足底筋膜炎因為是退化性疾病,不容易治癒、常變成反覆的慢性疼痛。若是長期治療,體外震波可以達到類似注射自體血漿製劑的療效,而且價格較便宜許多,也少去打針的疼痛及併發症。
]% J2 P# j; b4 ~- [公仔箱論壇台大北護分院韓德生醫師建議,若需要長時間站立行走者,或是扁平足或高弓足患者都是足底筋膜炎都是高危險族群,要注意適度休息、勤做足底筋膜及小腿後肌伸展以及可慮使用良好支撐的鞋墊幫助減低足底負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