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護署自二○○二年起進行本地生物多樣性調查,研究物種數量及分布。高級自然護理主任陳堅峰指,「許多人以為香港是石屎森林,但其實單是兩棲類動物已有二十四種。」工作隊過去在西貢自然教育中心就尋獲十種蛙類,當中有身形比大拇指還小的盧氏小樹蛙,也有在街市常見到的「田雞」。陳笑言,「不要少看『田雞』!在香港野生的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比街市養殖的『醒目』得多。」0 |5 Y0 I. U# L
陳指,「曾有市民致電漁護署投訴,有花狹厚蛙在街渠發出騷擾叫聲,要求署方捉走。」他解釋,「蛙類習於晚上求偶,在水渠發出叫聲是在利用回音『壯大聲勢』,有如使用大聲公。」他補充,「人們對大自然不理解,繼而產生誤解和畏懼。」公仔箱論壇! Z6 D! L1 X9 _, H- i: W1 L) ]
手執一支小電筒,黑夜中的蛙兒都是工作組的瑰寶。「細心聽聽,很難想像蚊型大小的小蛙卻有一把如鴨子般的大嗓子。」陳輕聲說着,與隊員們靜靜走近,輕輕地捉住了一隻如手掌大小的「黑眶蟾蜍」,「這類蛙種在香港最為常見,產卵多少比『水蛇春』更長!」隨手一照,他又找到著名的盧氏小樹蛙,「牠們單在西貢已有逾百隻,還有外形趣致丶有如金魚的『粗皮姬蛙蝌蚪』丶急流裏的職業特工隊『香港湍蛙』等,市民在假日不妨帶同一家大小前來觀蛙!」
$ {$ x7 Q; |2 W$ l7 B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由八月二十二日起至十一月十五日,市民亦有機會免費參與由二十多個本地組織舉辦的親子工作坊丶導賞團丶展覽等活動,從地質公園至西北漁塘丶由樹木保育至追蹤盧氏樹蛙,體驗「上山下海」的生態探險。市民可於「生物多樣性節」期間到各區民政事務處索取活動小冊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