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莊迪澎/沒到壯年,就開始衰老了?

十七年後的今天,關心網絡新聞事業的讀者應該開始思考:原生新聞網站除了比較敢寫一些傳統媒體不敢寫的內容之外,還在做些什麼、還能做些什麼?環顧各語文原生新聞網站,除了媒介不同、稿量多寡和頁面設計的差異外,究竟與《星報》或《星洲日報》有何顯著差異?我們可以冷嘲熱諷從前的傳統媒體專業闕如,但網絡新聞業在深化專業能力方面,似乎也力有不逮,反之可能因為對「點擊率測量」的崇拜、對「網站分析工具」的推崇和「把龐大的流量化為扎實的收入」的誘惑,而在還沒走上專業,就先發生機能衰退的現象——嚴肅深入的新聞靠邊站,輕鬆吸睛的新聞氾濫成災。公仔箱論壇4 v& x; j4 s1 I" [# S- R7 f
馬來西亞傳統紙媒的發行量一蹶不振、傳媒集團的年度淨利走下坡,已然事實。根據馬來西亞發行數據認證機構(Audit Bureau of Circulation Malaysia)的資料,馬來西亞主要報紙的銷量從2009年到2014年共減少了9.75%,按語文分類的話,英文報紙的發行量的跌幅最高(12.07%),其次為馬來文報紙(9.80%)和中文報紙(7.27%)。
1 r; Y8 t' v, C7 ]8 T; Q0 j公仔箱論壇至此,馬來西亞傳媒事業的戰場轉到網絡空間已無懸念了,即便傳統媒體過去對網絡媒體不以為然,包括多年來總是負面刻畫網絡媒體的《星洲日報》,最終但是得接受形勢比人強,從網絡空間尋找出路,不僅搞個《百格時視》爭取行動裝置使用者的青睞,甚至在2014年11月推出網絡購物平臺「熱購」(Logon),進軍電子商貿領域。星報媒體集團(Star Media Group)開拓網絡業務的力度更不在話下。tvb now,tvbnow,bttvb5 p$ \% O4 E$ o2 @0 ]  G4 G6 R
馬來西亞的網絡媒體事業變化很大,也很快。網絡媒體因應1998年的「烈火莫熄」(Reformasi)改革運動而發軔,雖然當時的情況比較接近現在流行的說法「公民記者」及匿名網站的形式,但是因在政府嚴密控制的傳統媒體中殺出一條「資訊流通」的缺口,其反叛的潛力令人眼前一亮。
/ E: h+ B+ m! O相對來說,馬來西亞網絡媒體事業的第一個十年(1998-2008)的演進比較緩慢,英文《當今大馬》在1999年大選前夕創刊以後,幾乎沒有其他對等的英文新聞網站出現。在中文新聞網站方面,直到2005年才有《獨立新聞在線》和《當今大馬》中文版同時創刊。os.tvboxnow.com9 y' M6 _! S8 A
進入第二個十年(2008年開始至今),越來越多各語文新聞網站創刊,如《馬來西亞局內人》(The Malaysian Insider)和已停刊的《The Nut Graph》,都是在這個時期誕生。此時期的其中一個重要變化,就是新聞網站的業主不再只是小規模獨立業者,一些主業不是媒體的企業和資本家也進場投資新聞網站,例如地產商及世紀大學(SEGI University)業主許志國(地產事業)創辦三語《每日蟻論》(The Ant Daily)、星報媒體集團前副主席李福隆(Vincent Lee)創辦英文《辣醬》(Cilisos),以及更早前已經投資創辦財經報紙《The Edge》的屋業發展商童貴旺在去年收購《馬來西亞局內人》。公仔箱論壇+ Z* F; y( j) \
(照片來源/Today Online)公仔箱論壇+ C( i* C% ^. u9 n
「敢寫」之餘,還有呢?0 r' j" a6 I3 f9 a5 [+ ~/ G
2008年以來,網絡媒體雖然比首十年熱鬧,可謂「發展蓬勃」,但是良莠不齊,滲雜著以新聞網站之名包裝的「內容農場」和「政治宣傳平臺」。各種網絡工具的發達和普及,看似為網絡媒體的永續經營提供了較好的條件,但是否有助於媒體深化專業能力,抑或適得其反,不論是學界和在職媒體人都應該從長計議,嚴肅探討。6 H" o  [9 |1 y5 s. x3 U& t
馬來西亞網絡媒體最初之所以受落,主要是因為它肩負兩個重要角色:突破資訊封鎖和言路堵塞,讓過去不能在傳統媒體出現的聲音,可以發聲。傳統媒體因臣服於《1984年印刷機與出版法令》、《1972年官方機密法令》及《1948年煽動法令》等惡法的淫威,以及業主不是執政黨黨營企業就是朋黨之故,對執政黨的「壞新聞」消音、對在野黨和異議分子抹黑,民眾無法通過傳統媒體掌握政府醜聞和管理不善的資料,甚至連尖銳一點的批評言論都無法讀到,互聯網便利和網絡媒體彌補了這些缺失。
* g, N. D2 z; c  n5 @os.tvboxnow.com然而,十七年後的今天,關心網絡新聞事業的人和讀者應該開始思考一個問題:原生新聞網站除了比較敢寫一些傳統媒體不敢寫的內容之外,還在做些什麼、還能做些什麼?經過十七年的演變,「比較敢寫」恐怕已不再是原生新聞網站的獨特賣點了;十年前我們還可以清楚地看到,原生新聞網站報道一些牽涉高階從政者(如正副首相、內政部長)的爭議性事件或尖銳批評時,傳統媒體可以隻字不提,或是以三五百字敷衍過去,但如今可能礙於競爭壓力,兼顧網絡平臺的傳統媒體雖然還是會相對謹慎地處理爭議性課題,以及角度或有不同,但還不至於敢像過去那樣視若無睹。公仔箱論壇" F3 m( y# G9 `6 X$ I

, L$ ~. a6 j2 b" A& y* D1 U沒走上專業,就先沉淪了8 M. K" t& h: F3 U
因此,原生新聞網站已不應僅僅滿足於此,而是要更加展現專業能力。但是,我擔心的問題是,資訊與傳播科技普及(尤其是各種社交媒體、行動裝置)及各類網絡工具因應而生,有可能阻攔媒體走向專業。過去我們常會聽到有人對原生新聞網站勉勵道「未來你們才是主流,不要再以主流媒體稱謂傳統媒體」,但是原生新聞網站的「主流化」後來卻是以新聞編採「例行化」(routinization)來體現——求快、求眼球、求視覺、看臉書寫新聞,就是不求深度、對調查報道興趣缺缺。
% x3 }: |+ l3 Ptvb now,tvbnow,bttvb所以,環顧各語文原生新聞網站,除了「媒介」不同、稿量多寡和頁面設計的差異之外,原生新聞網站和《星報》或《星洲日報》(以及它們的網站),究竟有何顯著差異?至此,吾人或許亦應思考一個問題,為何劉特佐詐欺馬來西亞七億美元的報道,是由過去我們歸類為主流媒體的《The Edge財經日報》報道,而不是曾經歸類為替代媒體的原生新聞網站?同時,今年7月15日發生的「馬來西亞追求問責施政公民」(Citizen of Accountable Governance Malaysia,CAGM)假新聞事件,《當今大馬》、《馬來西亞局內人》及《自由今日馬來西亞》(Free Malaysia Today)這三個原生新聞網站都被耍了,吾人應有所檢討和反思。(參閱〈CAGM假新聞:媒體與讀者的共業〉)
9 O3 Q8 p: W# h9 W5 }$ ~: x" Y: _換言之,即便我們可以冷嘲熱諷從前的傳統媒體專業闕如,但是網絡新聞業在深化專業能力方面,似乎也力有不逮,反之可能因為對「點擊率測量」的崇拜、對「網站分析工具」的推崇和「把龐大的流量化為扎實的收入」的誘惑,而在還沒走上專業,就先發生機能衰退的現象——嚴肅深入的新聞靠邊站,輕鬆吸睛的新聞氾濫成災。所以,當新聞網站的視頻平臺除了介紹充氣娃娃的節目令人印象深刻之外,沒有挹注資源做些更深刻的報道時,我們不必錯愕。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4 Y- k( A, V
馬來西亞雖然曾是英國殖民地,政治和司法體系皆承襲英制,但媒體業卻是信仰美國的商業模式,而不是英國「公共傳播服務」(Public Service Communication)或「公共媒體服務」(Public Service Media)那一套。傳統媒體如此,網絡媒體圈的「主流」價值觀亦然--跟著資訊與傳播科技的步調和遊戲規則來操作,成功引誘網民來點擊,然後借助更高的點擊率從網絡廣告模式中賺錢存活,就是王道。公仔箱論壇5 C4 l. c6 {* X+ @0 g% O

1 I) B0 u& K" V3 O%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警惕「網站分析工具」拜物教
8 \, A9 ?9 F  ]/ z( }媒體仰賴廣告收益存活,看來是無可厚非,但是我們仍得審慎地反思一個問題:我們是為了辦媒體而賺錢,還是為了賺錢而辦媒體?這個問題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將決定媒體的經營方針、決策和內容的品質。這兩者很容易本末倒置,讓媒體人在追求盈利的時候淡忘初衷,「新聞」首先是用來賣錢的「商品」,然後才是(甚至根本就不是)為了啟迪民智或推動民主化等等。但是,即便是走到這一步,很多媒體人也不會承認,或者根本沒有自覺到這個問題,甚至因此而把「新聞創業」這個概念推向一個單元化的詮釋——創辦販賣文化商品且獲利的企業,更甚於是為推動某種社會事業或為各種弱勢群體發聲而「創業」。公仔箱論壇  m3 ]; O" f: @% d) b* T: l
所以,網絡新聞業開始在重蹈傳統媒體業的覆轍:媒體更多了,但選擇並不更多元,反而日益同質化。可怕的是,這個趨勢將因為「網站分析工具」(web analytical tool)的盛行,以及網絡媒體人對它極力推崇卻缺乏批判性反思而加劇。
- D( _, D  Q: O「網站分析工具」的功能與電視收視率調查相似,就是告訴業者哪些新聞最多人讀、最多人看完、最多人轉發、最少人離開,然後根據這些數據來製作、呈現、部署、推廣新聞產品,以便最有效率地吸引網民點擊或流量,進而轉化成最大的廣告利益。於是,不僅是最能符合「用戶」偏好的新聞題材會得到重視,寫作方式和風格亦將迎合「用戶」的口味而調整。所以,對廣告利益影響編採方針的疑慮並非一種傳統媒體的思維,反之,由於網絡工具更精確地掌握用戶的偏好,網絡媒體時代的廣告利益左右編採方針的能力,要比傳統媒體更為深刻。
3 F* d; |, \) j" R$ I7 A" F# W/ \公仔箱論壇借鑒臺灣電視新聞的教訓,若說它們的瑣碎化和娛樂化是瘋狂追求收視率造成的惡果(臺灣電視收視率時段可以短到以15秒作為一個單位),而馬來西亞的新聞網站假使盲目地以盯著「網站分析工具」的數據來生產「產品」,恐怕將不幸地步上臺灣電視新聞的後塵。
返回列表